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劳动的形态有不同之处,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调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但是综观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忽视、学校轻视、家庭漠视、学生无视等现象。这既有悖于新时代教育方针,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打折扣。学校在这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开创劳动教育新样态、开辟劳动新途径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刘建龙 《天津教育》2022,(3):129-131
<正>本文从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要求出发,分析劳动教育策略,即转变教育理念,把握新劳动教育方向;挖掘劳动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劳动形式,对学生全面培养;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提高劳动教育效果;重视价值渗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完善保障措施,促使劳动教育常态化发展。2020年3月,人民出版社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小学生加强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学华分校秉承全面育人理念,将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入课程改革和学校育人实践,提出了"劳以养行、美以养学、学以成人"的育人新主张,充分发掘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探索"新劳动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促进多学科融合的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目标,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形成"五育并举"的育人新局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新亮点。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昭示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伟大使命。揭示这一教育新思想丰富深刻的内涵,必将为下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切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动力支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教育方针新变化,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劳动教育事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思想观点为理论来源,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不断深入发展,在此期间,劳动教育经历了从侧重物质生产、强化劳动技能逐渐向关注劳动主体及权益、提升劳动者劳动素养的转变。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事业的高度关切与大力支持,既彰显出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价值,以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纵深发展的重大作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为加强新时代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劳动教育事业的纵深发展应正确把握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认知教育、劳动情感教育、劳动意志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那么新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就必然离不开劳动教育.通过在学校实施系统的劳动教育,让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劳动中立德、在劳动中创新、在劳动中发展,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教育目标是构建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要与"三个课堂"相结合,以"三个课堂"的模式,加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第一课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第二课堂"学思结合,知行转化;"第三课堂"紧扣时...  相似文献   

8.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深入开展,需要在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大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在锤炼学生优良品格、增长学生知识才干、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和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切实做到大中小学贯通、家校社共育、德智体美劳并举。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本文从劳动素养的内涵入手,探究了新时代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路径,提出了建构符合新时代内涵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底色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践诉求是解决劳动教育活动异化,核心目标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弘扬实干兴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掌握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劳动能力,具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从教育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教育体系治理,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全面化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妮 《成才之路》2023,(28):141-144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得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实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有关劳动教育的话题。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成为新一年的热门话题,有学者探讨了教育和劳动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不只是学生自己洗衣做饭,劳动教育不等于"学工学农"……您是怎么理解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与升学矛盾吗?二、有关教师减负话题。2019年,最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等新思想、新论断,对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当真正理解为何要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以及怎样才能做到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试图打破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探索新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结合劳动素养内涵从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四个维度构建新时代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并抽取学校不同学段1979名学生进行劳动素养测评.结果显示,学生...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是习近平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新时代我国劳动及劳动教育问题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总结。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遵循理论、历史和现实三大生成逻辑,其基本内涵包括劳动本质教育、劳动主体教育和劳动价值教育。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既是重塑劳动教育价值的"试验田",也是职校学生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途径,更是重振我国工匠精神的教育。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地位缺失、劳动与教育割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割裂、劳动主体与客体割裂等问题。基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价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综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校,联通家庭与社会,做好劳动教育的"规定动作",发挥学校创新的"自选动作",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和常态化,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领域、全过程,形成有效的劳动教育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慧 《林区教学》2023,(3):96-99
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环节。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要在明晰其理论基础前提下,从理念、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即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系统建构劳动教育的育人体系,积极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载体,全面提升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乡村小学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基于实际,构建了“劳以致远:新时代乡村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究。学校研制“三维”目标体系,指向新时代新思想;构建“三级”教育内容,指向新时代新使命;创设“三条”劳动教育途径,指向新时代新能力;创建“三展”教育评价,指向新时代新希望。学校的劳动教育循序渐进式推进,教学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品质得到了跟进式培养,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