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谣言的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谣言已成为微博客乃至网络空间中的重要现象和问题。在汇集微博谣言案例的基础上,首先依据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将微博谣言演化分为造谣、传谣、极化和辟谣等阶段;然后依据层次分析法,指出微博谣言的造谣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关联名人和冒名顶替等方式,传谣存在裂变、合力和漏斗等形式,在谣言极化过程中具有拼图效应、雪崩效应等,在微博谣言的消解阶段,则主要有自然消散、人为辟谣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郭小安  王国华 《情报杂志》2012,(10):59-64,82
当前,谣言的定量与定性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传统口口相传时代,对新媒介时代的特点及规律的研究不多,主要理论仍然还是停留在西方理论的吸收和借鉴,很少有把谣言放到中国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生态背景下考量.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谣言定性与定量研究进行反思,剖析当前的争议焦点及实质,并结合中国特定的背景,重新设定谣言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谣言传播时有发生。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大顽疾,成为摆在公众和政府面前的难题。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失范、社会心理的失衡与断层,是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鉴于谣言传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建立和完善辟谣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民间信仰引导机制、不断完善对谣言传播行为的依法查实和惩处机制等,将谣言传播对公众心理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谣言的高发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对谣言扩散传播的动力学分析是研究社会谣言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通过对国内外社会谣言及其传播扩散认知的系统梳理,以社会物理学为基础,借鉴经典的森林火灾模型,在深入分析社会谣言传播与扩散机理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谣言扩散方程,提出社会谣言传播扩散的3种基本情形——加速蔓延、减势趋缓和震荡反复,从而为中国社会谣言的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智止谣言     
<正>爱科学,不搞迷信;爱真相,不信谣言;用智慧识别假象,让科学终止谣言!睡眠不足将改变人体700多个基因?谣言:近期,一篇题为《长期睡眠不足将改变基因,持续一周就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的文章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发了人们对熬夜的担忧。那么,这是真的吗?真相:经查证,这篇文章援引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文献是2013年发表的研究,由英国萨里大学健康和医学系的学者完成。该研究得出的结果显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并从谣言和网络两个方面描述了网络谣言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产生网络谣言的多种因素——事件自身因素、传播载体因素、传播主体因素、网络“粉丝”文化因素和社会情境因素;提出了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的若干建议,即应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建立网络谣言预警机制等方面综合处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用户参与度、谣言净化者的影响力对微博谣言自净化效果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和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微博谣言自净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平均场方程,利用 MATLAB 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用户参与度和谣言净化者的影响力对微博谣言自净化效果有显著影响。政府及微博谣言防控部门可采取一定措施鼓励用户积极参与谣言的举证,提高微博谣言自净化速度,降低谣言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时微博谣言泛滥,对现实社会危害巨大。为了科学控制微博不实信息的传播,本研究根据微博网络谣言传播特点以及病毒传播模型,提出具有怀疑与反谣言机制的有向传播模型SIR-CO,并进一步提出谣言源影响力评估算法,实时监控微博谣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对微博谣言传播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内容信服度、节点影响度以及抑制时机是影响微博谣言传播与控制的重要因子;谣言源影响力与传播数、感染节点数以及等级影响度分布皆存在相关关系,最后趋于稳定状态。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建议控制微博谣言传播时,可运用目标免疫策略阻止谣言向外传播,并采取多点侧面慢性策略减低谣言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献血是一种公益性行为,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心,将会挽救很多鲜活的生命。但一提起献血,很多人会有抗拒心理,这是因为人们对献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献血会导致贫血,会让人元气大伤,会传染疾病……这些献血谣言你还在相信吗?  相似文献   

10.
杨晶  罗守贵 《现代情报》2017,37(6):86-90
结合传播网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利用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动态模型,从中心度、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3个方面对传谣传播的效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民在其网络群体内的社会地位和网络谣言传播呈正相关;关系强度和中心度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共同产生正向影响;网络密度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呈正相关。根据仿真结果,提出预防网络谣言涌现的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政 《未来与发展》2011,34(9):60-63
谣言现象是一个消极的社会事实。谣言的传播过程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谣言的传播是个体行动者基于价值和报酬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谣言的存在,既反映了人的微观动机与宏观社会行为的矛盾,又昭示了人与社会中功能理性与实质理性深刻而持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赖胜强  唐雪梅 《现代情报》2017,37(12):30-34
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网络谣言大有泛滥之势。谣言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扰乱公众心态影响社会稳定,治理网络谣言迫在眉睫。网络谣言犹如网络环境健康机体上的病毒,借鉴人体对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论文构建了多层级、多关口、多系统的网络谣言防御和治理体系,并探讨网络谣言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事件中,“满天飞”的网络谣言会引发“次生灾害”,严重影响政府的应急处置;大多数网民主动识别谣言,才能阻断谣言扩散的网络通道。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威慑理论,构建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民的态度、社会资本,惩罚的确定性、严厉性和敏捷性显著正向影响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网民的社会资本显著负向其感知风险,网民的感知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其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使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许多谣言相继产生。2011年3月16日,我国爆发食盐抢购风潮,这场风潮是由关于核辐射将污染我国海域和食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导致的。本文以我国"抢盐"谣言为研究对象,对"抢盐"谣言传播的始末进行梳理,分析此次"抢盐"谣言的传播特点,并探讨预防和应对重大灾难性事件谣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越  温欣  袁雪 《情报杂志》2023,(5):94-101+93
[研究目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促进多元信息交互的同时,也助推了谣言的快速传播。如何准确、及时地发现谣言,已成为多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新的谣言检测研究表明,基于谣言传播结构的方法能够捕捉丰富的谣言传播特征,提升谣言检测准确率,而基于外部证据推理的方法可以在传播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判别谣言真假,提高谣言检测的时效性。[研究方法]为实现谣言检测准确率和时效性的同步提升,本研究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并行图注意力网络的谣言检测方法ParallelGAT。ParallelGAT由两个图注意力网络模型BiGAT和MlGAT并行构成。其中,BiGAT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捕捉重要的谣言传播和散布特征;MlGAT模型通过在外部知识中增加多头注意力机制以获取关键的外部句子级证据知识和词语级证据知识;BiGAT和MlGAT的输出特征向量最终通过聚合模块生成谣言检测标签。[研究结论]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模型优于现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秋月  张露 《情报探索》2022,(10):38-44
[目的/意义]旨在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实践思路。[方法/过程]以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谣言为例,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从描写、理解和阐释三个层面研究网络谣言的语言学形式特征、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特征。[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形式特征表现在词汇、句法、语篇多个层面。在话语实践方面,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与互文性相关,受众的理解和传播与谣言所实施的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和表达行为相关。在社会实践方面,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动机主要是利益驱动和情绪驱动,多元媒体下的话语权为谣言的产生提供条件,社会认知图式促成谣言的理解和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批评话语分析为网络谣言文本的识别、网络谣言行为的治理和人们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谣言的高发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 谣言扩散传播的动力学分析是研究社会谣言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所共 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通过对国内外社会谣言及其传 播扩散认知的系统梳理,以社会物理学为基础,借鉴经典的森林火灾模型,在深入 分析社会谣言传播与扩散机理的基础之上, 构建社会谣言扩散方程, 提出社会谣 言传播扩散的 3 种基本情形——加速蔓延、减势趋缓和震荡反复, 从而为中国社 会谣言的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唤醒机制的微博谣言传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虑意见领袖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在传染病模型ISR的基础上,构建考虑冬眠者被领袖传播者唤醒的微博谣言传播模型,给出相应的平均场方程,并对其分析求解出谣言的传播阈值,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结果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由于唤醒机制的作用,使得谣言的最终影响力增大,加快了谣言结束时间。政府部门及微博谣言控制部门可通过对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博文进行监督,尽量避免意见领袖有意或无意参与到谣言传播中来,降低谣言传播对公众及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智止谣言     
正爱科学,不爱迷信;爱真相,不爱谣言;用智慧识别假象,让科学终止谣言!卡鱼刺时要喝醋、吃馒头缓解?谣言:吃鱼时,要是不小心被鱼刺卡住,可以喝点醋,因为醋可以软化鱼刺;或者吃馒头,可以连同鱼刺一同咽下去。真相:其实,卡鱼刺时,吃馒头或者喝醋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吃馒头之后,有可能会加重鱼刺刺入的深度。要是鱼刺卡到食道,鱼刺可能会在馒头的作用下,引起食道的  相似文献   

20.
微信作为多功能的聊天软件,能够对海量信息予以接收及分享,且随着近年来微信注册用户的急速增长,信息量也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微信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但也为谣言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微信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因而微信谣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微信谣言概述、类别及传播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在对微信谣言的法律规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完善微信谣言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