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2020,(3):6-6
抗击新冠肺炎,也少不了大学生的身影:医学专业的前往救护一线,外语专业的翻译救援物资的外文资料,还有同学参与战"疫"的科研攻关、建筑施工和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而在家庭战"疫"中,大学生的作用更加突出,不少大学生当起了指挥官,指挥一家甚至一个家族的战"疫"。家长们不禁对孩子刮目相看,感叹:"国家把你们培养得真不错!"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活动,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外语(如英语)教学不同于英语国家的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ESL),外语基础教学阶段除了关注“听说读写”外,还应重视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生了便于科技传播和应用的专业语言文体,即科技语言文体,而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则凸显了科技语言翻译的重要性。科技语言文体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句法特点,因而科技语言和文章的翻译与其它文体的翻译也有明显不同。本文将结合通用翻译标准规范,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用的科技外语翻译策略和技巧,以期对科技外语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活动,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外语(如英语)教学不同于英语国家的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ESL),外语基础教学阶段除了关注"听说读写"外,还应重视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5.
翻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呈现"文化外求"的横向开拓特征,从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种角度对翻译全过程进行宏观的、外部的研究,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上抽离,转向探讨文化层面影响和制约翻译活动的各种因素。这种研究给翻译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新的视角,为外语人才翻译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本文在梳理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缘起和发展的基础上,详细界定和分析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翻译能力,并挖掘了翻译学文化转向对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各个翻译子能力所能提供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澳大利亚同我国一样都是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外语教育体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成功做法,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将这些成功之处引入到翻译人才培养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贤玉 《英语辅导》2008,(4):132-134
由于外语学习者大脑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母语知识,在学习外语的早期,心译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方法和过程,翻译也就成为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技巧和策略。有效地利用母语知识和翻译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外语。所以,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翻译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会外语首先要把外语当作一种技能来掌握,要掌握一种外语必须反复大量地实践,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更是如此。如何教学生使用好翻译这一“媒介“,笔认为要掌握一个技巧:在理解原的基础上,根据英,汉双方的化习俗和语言习惯,把一种语言字的意思恰到好处的用另一种语言字表达出来,千万不可按照字面去“直译“,“硬译“,即切莫望生义。  相似文献   

9.
抗"疫"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促进港澳青少年了解祖国内地同胞的精神风貌、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学习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培育港澳青少年的公民身份等价值。由于港澳原有价值秩序阻隔,给港澳青少年讲好抗"疫"故事必须围绕我国开展疫情防控的"六大战场"组织叙事:抗击人类的共同敌人战、武汉率先"封城"防控战、全民抗"疫"阻击战、抗"疫"救治与经验信息分享战、国际抗"疫"合作与援助战、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持久战等。抗"疫"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还应结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故事类型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的孩子们没有闲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线上主题实践活动向2020年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给武汉人民加油打气!多才多艺的小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每个小小少年心中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敬意,一幅幅精美的"战疫情,武汉必胜"的作品,画出了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一个个加油助威的短视频表达了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各样的美食从孩子们手上呈现出来,彰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深情的话语、自己的劳动创意,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  相似文献   

11.
成人和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成人学习外语有许多困难,因为他们失去了儿童学习语言的直觉和语言环境。教师通过向成人外语学习系统详尽地讲授语法,可以弥补成人学生的这一缺陷,增加语言准确程度和流利程度。章探讨了外语学习中语法的作用、语言交际能力、系统讲授语法的益处等几个方面。语法不是语言教学的全部,但也不容忽视。语法是提高成人学生外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中,外语人才的培养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实现"外语+"型人才培养,即"语言素质+文化修养+职业能力"。《阿拉伯语现场翻译实训》是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生语言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推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语言类实训如何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实训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对接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市场采购翻译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原语的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将外语彻底汉化,这就产生了“翻译体”。“翻译体”是指那些没有完全摆脱外语语言风格的译文,与“杂合”和“异化”有相似和相通之处.“翻译体”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都不会消失,并且还在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非外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变化使翻译课程在非外语专业的设置成为必然。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翻译课程开设的理据、翻译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翻译课程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来探讨非外语专业高年级翻译课程的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15.
袁丹 《考试周刊》2011,(48):15-15
学习第二语言是与学习第一语言很不一样的学习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学习者在努力向本族语人那样掌握和理解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时,他们总是把他们自己语言和文化形式和意义以及形式和意义的分布迁移到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中去。本文从英汉对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迁移的方面,从而探讨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商务汉英翻译需采用套译、回译、直译或音译"加"注、语意翻译、改译、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传意翻译等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高非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非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高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一心共战疫情,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是生命教育最完美的诠释,同时抗击疫情也留给我们诸多思考。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们少先队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少先队工作者,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和队员们共同分享和探索抗"疫"背后的故事,抗"疫"英雄身上的精神,我们更要不断反思疫情期间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威 《教书育人》2013,(21):100-102
语言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就需要翻译的功能。翻译是语言之间交流之桥梁,而翻译技能是语言四项基本功的融合。它不仅凝聚了一种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功能,也同时是高度运用母语和目的语的综合技能的一种能力。翻译课作为外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在对未来翻译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高年级笔译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  相似文献   

20.
林宽 《考试周刊》2014,(67):19-20
人类社会的相互沟通随着经济的发展愈加密切,人们在交往密切的同时,各种语言之间也加强了联系,这就需要把本民族的语言翻译成对方的语言,以便于沟通,翻译工作由此产生。为了使翻译的文字最大限度地切合原意,翻译研究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在不断争论的同时,逐渐形成大家公认的翻译原则,即"真"、"简"、"全",也就是翻译者要利用最简洁的语言,全面、真实地再现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