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族是世界性民族,分布在中国、越南、泰国、美国等国家,总人口约330万人,我国有263万人,贵州有4.4万人.贵州瑶族支系较多,根据各支系的特征有不同他称:因供奉槃瓠而称“槃瓠瑶”;因经常迁徙而称“过山瑶”;因生活特点而称“背篓瑶”;因服饰不同而称“顶板瑶”、“红头瑶”、“白裤瑶”、“青瑶”、“长衫瑶”:因住地不同而称“东弄瑶”、“西弄瑶”、“东山瑶”、“西山瑶”、“平地瑶”;因姓氏数目而称“八姓瑶”、“十二瑶”等等.  相似文献   

2.
生命中有一种轻,比重还难负荷。那是——失落自我,为别人活着。人很少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所爱的人就是为所恨的人或其他无关紧要的人活着。人的一生就是生去散灭。无奈之感常逼使我们在意旁人,疏忽自己。有很多时候,我们下意识地在一隅用旁人的目光与口型来束缚自己,以至踌躇不前,以至无  相似文献   

3.
由张盛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解题指导》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指出下列诗中带点部分所用的好辞手法.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参考答案”是这样的:“他活着”所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是借彼代此,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本物的名称来称呼、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中第一个“他活着”是北代“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活着”;诗中第二个“他活着”是指代“替人民当牛马的人活着”……笔者认为,该“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4.
谢思宁 《中文自修》2023,(11):45-46
<正>推荐书目:《活着》》余华著推荐理由:《活着》终于读完了。放下书,心痛起来,悲哀福贵活着的艰辛,人生之路行得艰难。掩卷深思,最终将自己的感受倾诉在字里行间。《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共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时代”“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人一牛孤独而坚强地立在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5.
给身体的信     
身体,父母赋予我们的最初财富,陪伴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拥有这笔财富,而且基本上是均等的。人们时常感叹“:活着真好!”多好的一句话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活着就是资本!活着的身体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美丽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谱写,生命的每个音符都能奏响美妙的乐章。  相似文献   

6.
所谓精神支柱就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思想感情动力。它回答人活着的意义、生活的目的、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等等这样一些问题。精神支柱的性质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态度、社会价值。有了正确的精神支柱,人的生活就充满着无限的朝气,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有了不正确的精神支柱,就会使一个人颓废堕落甚至走向人民的反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生的意义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一心为公,从不谋私利。无  相似文献   

7.
瑶语的“tai2”和“miη2”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助词和语气词。本文拟对瑶语的“tai2”和“miη2”及与其组合的趋向动词的用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它们虚化后所表达的复杂的语义及其与汉语的异同。一.用做动词的“tai2”和miη~2”(一)瑶语的“tai2”和miη2”用做动词时,与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对应,“tai2”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miη2”与“tai2”相对,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如:天黑了,他还没来。天黑了,他还没来。我去过你的家很多次了。我去过你家很多次了。(二)…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节诗提供了带有权威性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诚然,《有的人》全诗是通过“反动家伙们”与“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臧克家语)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功名荣誉…  相似文献   

9.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厚度。”品味着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又想起了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0.
理论和实践证明,学法指导必须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导”,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对其进行学法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也应不同。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它的形式去指导他。”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主流。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本位特征之一。依照目前教育现状和人文教育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关注心灵。马克思说过:“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无机条件之中。”这从根本上揭示了人与自然存在物的不同。教育如果只从客观层面去把握人,那把握的只是物化了的“人”。而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的,是人具有的“自我”的观念。所以,要想把握单一的不同于其他个的“人”,就必须把握他的…  相似文献   

12.
天人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庄子对此有他极为独特的哲学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该如何活着?“天人合一”说道出了庄子哲学使人成“圣”的全部思想内涵:它既包含了庄子的认识论也包含了其方法论。庄子试图要为苦痛的人生指出一条理想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语文乐园     
郑板桥改诗传说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幼时随老师出外郊游,路过一座小桥,见一年轻妇人落入水中,老师随即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觉得不妥,年轻妇人不认识,凭什么说她十六岁,落水原因不明,三魂七魄又过于抽象,于是分别将每句头二字改动了一下,就妥贴多了,你知道他是怎么改的吗?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里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一个什么都不会而又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让他到石头市场去卖,但不要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孩子回来后对院长说:“有不少人给了很高的价钱。”后来,院长又让他把石头分别拿到黄金市场和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格又涨了10倍。但由于小男孩怎么都不肯卖,这块石头竞被传扬为“稀世珍宝”。孩子不解,问院长缘由。院长慢慢地说:“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你看重自己,欣赏自己,你活着就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1.思想渐渐开满了奇异的花朵诗人臧克家有句话说得很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死了,还活着”式的人物,虽然他自己未必愿意充当这样的人物标本,可毕竟由不得他了,死者没有发言权,只有苟活者在此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您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他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巧变语序作答,可谓生动犀利,言简意赅,不同凡响。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写了一首诗《有的人》,开头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只把“活”与“死”的语序变换了一下,就鲜明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凌驾于人民头上的,灵魂腐朽,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甘做人民牛马的,精神永存,虽死犹生。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可那时…  相似文献   

17.
活着与生活     
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开始听起来并没有在意,后来仔细想想,还有道理。他说,人分两种,一种是活着的人,另一种是生活的人。 活着的人,指的是什么?恐怕仅仅就是指活着吧。有说有笑,有苦有悲,但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呼吸,有面孔,但没有人生的目标。我想,朋友说的活着的人大概是这一类的人。而生活的人就比活着的人有质量,有深度了。这是生命层次的区别和不同,是精神世界的差别。 这世界,活着的人不少,生活的人也不少。由此我想到贫穷和富有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贫穷的人都可以划归到活着的人一类里去?是不是富有的人也都可以…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改诗     
清代郑板桥的诗、书、画,当时被人称为“三绝”。他的诗言情叙事,真切诚挚。他读书喜欢动脑筋思考,不拘泥于旧说,不随波逐流,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郑板桥小的时候,有一次跟着老师和小伙伴到野外去玩耍。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走过一座小桥,看见桥下有一具少女的尸体。大家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老师作了一首诗,就念了起来: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小伙伴们听了,都连连说好。郑板桥听了,脑子里却立即浮现出一个个的问号。他对老师说:“老师,您的诗不对!”“怎么不对?”老师问。小伙伴们也都惊奇地看着他。郑板桥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学校建构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学生的个性特点、潜能指向各不相同,社会经验、学科经验和化经验也多有差异,要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独特的个体,将学生固定在按年龄与成绩编成的行政班里学习一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合适的。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有个人朝他的玫瑰地走去,发现地边有只野鸭身子被埋着,头却露在外面。他想知道它是否还活着,便弯下腰去查看。就在这时,“噗”的一声,野鸭冲出地面,扬起的沙土溅了他一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