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说,有位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应考,竟“创造”了一种“万能造句法”,譬如,要做“用规定的词语造句”这类题,这位老师便教给学生一个“窍门”——一个填词造句的“万能”格式。这个格式是:老师让我用××造句。如题目要求用“愉快”一词造句,他就造成“老师让我用愉快造句。”这一现象在某些中学也有。有位初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造句“格式”是:××是个×词。如要求用“爱护”一词造句,学生就造成:  相似文献   

2.
感激学生     
今天,轮到我讲公开课,我选了五年级综合复习材料中的《高原红柳》这篇课文。由于我把课设计得十分新颖,讲解也精炼得当,所以学生学习效果颇佳。下课时,博得了学校领导及听课教师的点头称赞,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等听课教师走后,几位同学把我请到教室外边,悄悄地对我说:“李老师,您板书中写错了一个字。”我的心一阵紧缩,脸上不由得发起烧来,急忙扭头一看,原来我把“狂风肆虐”中“肆”字的第一笔短横写成了撇。我面带怨气地说,你们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学生们不敢看我,低着头小声说:“李老师,您不是经常教我们要给人留面子…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上,老师让用“的地得”三个字造句。一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们家的地得拖了!”老师又要求用“果然”造句。小朋友说:“昨天我吃了水果,然后又喝了凉水。”老师耐心教导:“这是词组,不能分开造句。”小朋友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还没说完呢。果然晚上我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提“师生平等”,因为师生面对“教”与“被教”的关系,以及“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们习惯地把教师当作“施与”的一方,视学生为“受益”的一方。从教育伦理角度认识,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爱护学生,似乎是不可逾越的规训,但是,为什么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要爱护老师呢?多年来,社会和学校也有一些负面的现象,不断地困扰学校教育。师生关系,无法简单地用“平等”笼统地覆盖,教师对自身职业位置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当我们老师能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尊重、信任、赏识学生时,学生就能感悟到老师特别的情感,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为人父母的,自己的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也不会抱怨责备  相似文献   

6.
快乐加油站     
还有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懒学生造句一个学生十分懒,造句不爱动脑子。老师要他用“仿佛”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仿佛。”老师叫他用“特殊”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特殊。”…  相似文献   

7.
学生造句为何冲不出围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造句为何冲不出围城江苏王时福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听课。课间,在办公室里随手翻阅小学高年级学生练习册,有一组“造句练习”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组用关联词“既然……就,哪怕……也”的造句练习,第一本上,学生这样写道:“既然老师交给了学习任务,我就应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教育界,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就是“尊师爱生”。从字面上看,这几个字的意思是: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   “尊师爱生”和被奉为中华民族美德的另一个口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就是“尊老爱幼”——晚辈要尊敬长辈,长辈要爱护晚辈。老师和学生也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所以“尊老爱幼”拿到教育界,就自然成了“尊师爱生”。   如果把这两个口号改一改,变成“尊幼爱老”和“尊生爱师”,那还像我们民族的美德吗?这么一改,有的人可能听着别扭,有的人可能拍案而起:“那还行?那成何体统!”   我这里无意…  相似文献   

9.
老师:“请同学们用‘不是……就是……’造句。注意:造句也要说真话,实事求是。”学生:“这几周的体育课不是被语文占了,就是被数学占了。”老师:“你光知道玩!所以,造句也想到体育课上面去了。你好好地站着!”学生:“老师,我没有说假话呀!”老师:“那也不行!罚你重造一个。”学生:“如果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合老师的心意,老师不是训斥他,就是罚他站着。”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2期刊载的李镇西老师题为《老师,用我的笔吧》的文章,颇耐人寻味。这篇文章从一件寻常不过的事情谈起。说的是:有个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喝水服药。李老师说:“杯子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后来老师上课时,圆珠笔没油了,便向学生借笔。学生们都说“用我的”,而那个借杯子的女生却抢先把笔递到老师手中。事情就这么简单。难得的是李老师由此而想得很多: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时,我连想也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而在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为什么没有对我说“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进而依此类推,“推”出以往师…  相似文献   

11.
一次到二年级听课,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有的说:小红已经上学了。”课后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当了一回李老师的“老师”,你一定会认为这太离奇了,不可能的事儿,不过我真当了。那是六年级的上半学期,《挂两支笔的孩子》课文讲完了,李老师大声地对我们说:“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一下课文,所以我决定让同学们上台来表演一下,演演课本中的人物。”这时,全班同学都拍手叫好,我也不例外,可几个上台的同学都没有什么演技,不是装老师不像,就是演学生不好,没有什么味道。于是,我大胆举手,说:“李老师,让我来演一演,我当老师,你当学生。”这下可把全班同学的胃口给吊了起来,大家都嚷嚷着要李老师当一名学生。李老师没办法,不过“阴险”的她却给我…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到某校听课,看到一名教师因学生未能按其“意图”造句而大声训斥,那位小学生站在课桌旁,表现出委屈和茫然的神情。此情此景,不由地勾起了我儿时的一段回忆。   那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要我们用“敢不敢”的“敢”字造句,由于我受家庭的熏陶,与同龄小朋友相比,多接触了几个词语,出于儿童那种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的心理,立即站起来,读出了自己的造句:“解放军叔叔勇敢地打敌人。”老师马上拍手叫好,给予肯定和鼓励,小朋友们自然投来敬佩的目光,自己也颇有点自豪,这一幕,连同那个造句,深深地嵌在…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重取“信”忌施“威”罗荣惠教育者在教育学生时,要注重取“信”,切忌施“威”,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学生就尊敬你,拥戴你,教师的要求也就成了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如果把威信误解为“我说你听,我说你做或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听...  相似文献   

15.
用词造句是小学语文常见的练习形式,可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造句时,往往只注意“用词”,不注意“造句”。请看下列三个句子: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津津有味地讲革命故事。大家同心协力地搞四化。这三个句子分别是三四五年级学生造的。“用  相似文献   

16.
“李老师,我的手表丢了。“”李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李老师,我的钢笔也不见了。”星期六上午刚刚做完课间操回到办公室便有几位同学涌进来大声报告。“嗡”的一声,我的头猛得涨起来。我知道,这个学期最棘手、最头疼的事又一次出现了,这已经是我们班第三次出现同样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盛传已久案例: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匕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点评道:“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读完此例,我不禁沉思良久。这是一堂语文课中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这位老师处理这一个细节的过程,值得深思!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只关注华而不实的教学思路,还是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在批考卷中,发现一个学生用“贻笑大方”一词,造了这样一句话——“李老师谈吐文雅,贻笑大方。”看来很清楚,这个同学是想赞美这位李老师“谈吐文雅,落落大方”的,可惜事与愿违了! 不过,这使我们从中看出了问题:学生对“死”的书本知识,没有正确理解,不懂字、词的本义;学生当然更不可能理解活,他企图造句,活用,但由于“贻笑大方”这个词没有变成他的活知识,因此他就活用不了,用错了。结合上例,应怎样把“贻笑大方”这个  相似文献   

19.
一次到二年级听课,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已经”造句。学生有的说:“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有的说:“小红已经上学了。”课后翻开学生语文作业本,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之类虚拟的人名。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难道我们的身边就没有发生过“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连人名都要捏造呢?  相似文献   

20.
我很后悔     
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在课上,李校长让我们到讲台上去说说自己的心声。在老师的鼓舞下,我大胆地来到讲台上,对数学老师说:“李老师,以后有作业就在上课做,如果下课了,就不要再布置作业了……”下课后,我刚回到教室,李老师就来到我面前。严厉的问我:“有什么意见干吗不在平时提?专在大会上提。”我低下了头,心里有些悔恨。可转念一想:李老师也真是的,一点也不虚心接受意见。这件事传到了熊老师的耳朵里。熊老师把我叫到外面,我十分害怕,害怕熊老师批评我。没想到熊老师温和地对我说:“不要紧的,李老师是年纪大了才这样的。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