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一家小学当老师时,班上有一位女生叫阿珍,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后进生"。她听课时反应不快,而且理解力不强。其他同学听过一次就可算对的题目,她可能要做好几次才能算出来。不过,所有老师包括我在内,仍然很有耐心地教她。我和阿珍的父母聊过这个情况。我觉得很抱歉,尽管已经努力了,但无法让她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正在上课,邻班的一名女同学冒冒失失地冲进教室对我说:"我们班的老师问你们班有没有多余的练习试卷。"她既没有称呼我,又没有交代她是哪个班的,哪位老师叫她来问的,更没有使用一些礼貌  相似文献   

3.
王祖哲 《中学教育》2005,(10):51-51
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是Sir或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是Mr 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是Ladies或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呼为“先生”。在那里,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  相似文献   

4.
宋瑞祥 《中国教师》2009,(16):64-64
人类最神圣的字眼.是母亲;世间最崇高的称呼,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这一呼唤的内涵更丰富:“老师”这一称谓的寓意更全面.因为——她,既是我亲爱的母亲.又是我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刚上学时,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在课堂上,是应该喊她“妈妈”,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叫她“老师”?以致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母亲是毫无分别的。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遇到学生小王的爸爸,他一见我,就满脸笑容迎上来,真诚地说:"老师,多亏你,使我儿子得到这么大的进步!"说着,他两手抱成一个圈儿,表示"这么大"的意思,我甚不解,喃喃地说声"不用谢",就和他握手道別了.这件"小事"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过去了,但却引起我这样的深思,小王是个中等生,我从来没有重点批评他,又从来没有作为典型表扬他,怎么来个这样的"这么大"呢?这个"疑团"使我成为"有心人";而"有心"的结果使我更为惊讶,因为类似的"疑团"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小冯的爸爸说:"我女儿说老师常常表扬她,说她比上学期进步了,就是还要努力."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学不久,就有学生家长来咨询室做客。来者是学生小王的母亲,一位焦虑的中年妇女。一进咨询室,小王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诉说小王在家的种种问题行为,希望心理老师能够为她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7.
正"哈哈,哈哈!"我们的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欢乐的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今天,老师来到教室后,神秘地说:"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伟人小时候的照片,谁要来看?"教室里顿时像一把盐撒在热锅里——炸开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老师看了看,就让小王到讲台上来。小王兴高采烈地奔上讲台,老师问:"你想看谁的照片?"小王高  相似文献   

8.
王天珑 《大学生》2014,(17):22-23
正气象:复旦龙王在复旦,老师同学们都喜欢称呼我"龙王"。因为我很喜欢研究气象,擅长制作天气预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给世博志愿者们提供了园区、城市服务站点的天气预报服务。大一的时候,我在班里"默默无闻"(其实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室友是班委,他知道我对气象有研究,就让我负责寝室楼里班级宣传栏的一部分。那时候的三号楼破旧不堪,六个人挤一间屋子,碰上个台风就漏得稀里  相似文献   

9.
林吴霞 《小火炬》2012,(5):26-26
我的数学老师姓王,可在我的心目中,她姓"美"。王老师,她长得美。个性的发型,自然的淡妆,苗条的身材,圆润的脸庞。而且她的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问她有没有喷香水,还不承认呢!王老师,她穿得美。不论东西南北风,想知道时下流行什么,只要看一下王老师的服装你就知道了。王老师的服装,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不准称“差生”,而要称“后进生”,理由是“差生”的称呼给学生定了性,“一棍子打死”,“后进生”则是“暂时”的,“动态”的,还可以赶上去。然而仔细一想,“后进生”与“差生”有什么区别?“差生”就不“动态”了吗?暂时差就代表永远差吗?要说“差生”的称呼给未成年人留下心理阴影,难道“后进生”就使人听着舒服?为使这一称呼更加“科学”,人们还作了各种探讨。比如,有人主张称“问题生”。不说学生差,也不讲某某后进,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但是大家琢磨过没有,这“问题生”给人什么感受!你们没问题,就我有问题。我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节娓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昨天下午我丢了两件衣服!”正在批改家庭作业的我,被一个稚嫩而又急切的声音打断。抬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调皮大王”——董蕾。这孩子年龄小,学习习惯很不好,课堂上不是说话,就是做小动作,不但干扰老师上课,而且经常搅得四邻不安,同学们对她都有意见。这不,刚上早自习,这个“小冤家”就来“打扰”我,想到她平常给老师、给班里惹得那些乱子,  相似文献   

12.
李玉娥 《考试周刊》2014,(73):172-172
<正>下午放学,我刚准备回家,小林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有要事跟我谈。我纳闷,小林在我们班品学兼优一切正常,一个学生家长除了孩子还有什么要事跟老师可谈?正寻思间小林的妈妈急匆匆赶来,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我赶忙招呼她坐下慢慢说,只见她压低声音很紧张地说:"李老师,不得了了,我儿子暗恋别人,已经深陷其中,他说‘生不如死’,你说这可怎么办呀!"看她着急的样子,我赶忙安慰她说没那么严重,让她慢慢说来听听。原来,她发现近来小林越来越喜欢上网,感觉有点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要写的主人公是我们的班主任——王琦老师。为什么要称呼她“姐姐”老师呢?因为她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大姐姐,带着我们做游戏,给我们讲故事。下面就是我给她画的“素描像”,你们看像不像一个“姐姐”老师?  相似文献   

14.
闫立秀 《生活教育》2012,(11):33-34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哎,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  相似文献   

15.
陕声祥 《湖北教育》2006,(12):61-61
听朋友讲起这么一个故事:小王是他们学校的一名新老师。师范毕业担任学校一年级的老师。她活泼开朗,能歌善舞。一天,她带着孩子们来到室外上美术课,给他们每人发一支粉笔头。王老师要同学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画在水泥地上。孩子们都蹲下来,无拘无束地画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晚自习后,我走进办公室放书准备回家。这时听到有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语文课代表小A。我让她进来坐下。她很紧张,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话要对我说,但又有点不敢说。就轻轻地说:“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的就说吧,老师经历的多,可以帮你分析一下。”等了一会儿,她终于断断续续地说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脑子里一直想着他,  相似文献   

17.
自从进入新的学校,我就没有了"外号",这可真是一件苦恼的事。在原来的学校,我的"外号"特别多,有"肥猫"、"觉主"、"睡神"等,每当听到同学们这样叫我,我的心里就特别温暖。下课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玩,我早已习惯了他们对我的称呼。他们那样叫我不是嘲笑,更多的还是亲切。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喜欢叫我的"别称"。每当听到她叫我的声音,我都会立刻从"溜号"中跑回来。而如今,这一切都没有了,老师提问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郭祖彬 《班主任》2006,(11):45-45
不知从何时起很少听到有学生喊我"郭老师"了,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无论是他班的学生,还是我班的学生,都一律称呼我"老师".起初,我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觉得学生不带姓称呼老师,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我们经常叫某某时,往往省去姓而直接称呼其名一样.可是最近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称呼某某老师时,都省略了姓氏而直呼"老师".我隐约感觉这里面似乎潜藏着一种不和谐的因素.试想,如果所有学生都不带姓氏而直呼"老师",那么"老师"这个饱含神圣感情的词汇岂不变成了一个空洞干瘪的某类人群的简单命名?  相似文献   

19.
你会画自己家的家谱了吗?不过还要注意巧记英语“称呼”噢!首先,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到family这个词吗?先来仔细观察一下哦!现在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family了,分别取“father”、“mother”、“I love you”中的“fa m i l y”就构成“family”了。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爸爸、妈妈、我(儿子或者女儿)”就构成了一个家庭,且家人之间互相爱护。英语里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我们国家是有区别的。在我国,爸爸一方的家庭成员和妈妈一方的家庭成员的称呼是不同的(姑姑、姨妈、叔叔、舅舅、姨父等等),但在英语中,爸爸一方的家庭成员与妈妈一方的家庭成…  相似文献   

20.
我的班主任姓"毕",我们有时候叫她毕老师,有时候亲切地叫她老毕。这是为什么呢?听我给你细细道来。镜头一"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喊。"老师早上好!"我们站起来,一个个都像得胜的大将军。本以为老师会来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