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教育》2008,(3):80-80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即研究者”是想让教师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享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但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何谓研究”、“教师应成为怎样的研究者”等问题,致使研究成了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凡是对某一对象进行细致分析就可以称之为研究。这是一种广义的研究观,  相似文献   

2.
《师道》2008,(11):62-62
本来,“教师即研究者”的倡导和实施是想让教师获得主动的自我发展,享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但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何谓研究”、“教师应成为怎样的研究者”等问题,致使“教师即研究者”不仅没有让教师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反而使研究成了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李润洲在《中小学管理》发文认为,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凡是对某一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就可以称之为研究。这是一种广义的研究观,即把研究看作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一种学习,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两年多来,我校立足于校本研训,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以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校本研训活动,形成了教师“自我更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成为研究,是教师角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必须树立“四观”,即树立读书观、反思观,合作现和探究观.做到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6.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无论是对科研的认识、科研方法的运用、参与科研的程度还是制约教师科研发展的因素,都存在于中小学教师科研现实困境之中。因此,要在“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提高教师科研意识、把握教师科研定位、针对学校现实选题、做好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强化学校科研管理,以实现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目前已经作为一个有号召力的口号广为传播,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1]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作为教与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研究"的定位为:一是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二是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三是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改进工作、提高自我是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发现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是在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区别于其他研究的"教师研究"的特性表现为:一是"教师研究"的反思性;二是"教师研究"的儿童立场性;三是"教师研究"的实践指向性;四是"教师研究"知识成果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校委员会和拉菲尔德基金会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联合发起了“人文课程研究”运动。斯腾豪斯作为这个中心的负责人,在这次运动中首次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概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后来他的学生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推广了他的这种思想,分别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和“教师即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命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舍恩进一步拓展了“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概念,并且把这一观点引入到了教师教育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作者阐述了自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的理解,分析了当前教师学术地位不高的原因,揭示出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内外条件,并且对教师这一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明确的定位,即教师作为研究者不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师研究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话题由来已久。我国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教师的角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专业活动的内容和范式也在不断经历着新的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教师作为研究者这一角色的认知逐渐提上教师专业发展的日程,尽管争议不断,然而其中仍可见其发展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教师即研究者"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时间的延伸和教育空间的拓展,教育的终身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日益彰显教育在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由此,质量将取代数量成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从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正步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4.
郑卫红 《宣武教育》2004,(12):36-37
我区小学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多来,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老师们都在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育教学。但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如何从“教书匠”变为“研究者”,一些教师还很茫然。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习惯于做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诸如上好课,教育好学生等等,认为这是责任所担,情理所在,至于"参与科研",便不免要皱皱眉头,说"不"字了。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声称教师本来就很忙,哪有闲工夫做"高档事";二是怕,认为"搞科研太难,我干不了。"这样一来,教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必须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获得发展。在这种实践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了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行动研究以其平民的性格、实践的取向赢得了广大教育工作,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认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原来的“星星之火”现已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应该在“五气”上下工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于洪林 《中国教师》2011,(13):50-52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科研活动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无论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还是对广大教师来说都是好事,但在大力推广教育科研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两种极端现象的存在。一种是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终身学习与教育改革的发展,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逐渐形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走向研究者还存在多重障碍,追根溯源,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职前与职后)是教师走向研究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的创造性和教师拥有的丰富的研究机会是“教师即研究者”的现实根据,成就人的教育本质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实践依据,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则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方法论根据。明于此,“教师即研究者”始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