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惯习的基本意义及相关范畴 惯习(habitus)是布迪厄学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的代表作《实践理论纲要》一书中,他这么说道:“身体的惯习是被转化为躯体化永久配置的政治神话,是举止、言语、以及感受和思考的持续性方式,……这种肉体化的原则是超乎意识控制的,因而也是自发和有意转型所不可及的,甚至不可能是外显的……”布迪厄采用惯习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当下兴起的生命教育思潮可大致分为强调自我保存与安全的生命教育与追求生命灵动、个性与活力的浪漫主义生命教育(或生命化教育)两类。从思想史上看,浪漫主义是反启蒙的,但同时又进一步推进了启蒙所导致的现代性困境。浪漫主义的生命教育在避免了以自我保存为本的生命教育所固存的动物化倾向的同时,又进一步推进了后者所带来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3.
教育隐喻不只是语言修辞格,也不只是阐释性工具,还是对教育的认知方式和思维过程,应超越以“工具”视角来认识教育隐喻、解读教育隐喻。教育隐喻在惯常分类中应多关注时代性新隐喻和生活性日常隐喻,根据内容丰富程度分为指向型、事件型和理念型教育隐喻。教育隐喻研究应注意到隐喻分析解读存在去情境化和意义泛化的倾向,还应将时代新隐喻、事件型教育隐喻和日常生活话语中教育隐喻作为新的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一位法国通同事组织了一个“比较教育学生考察团”,探讨法国的教育制度。笔者是随团的两位导师之一。接待我们的是位于法国西部布列塔尼(Brittay)省会雷恩市(Rennes)的教育大学。以前法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及地位是不一样的:小学教师是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大众化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教育缺失的问题却不能小视。人文教育缺失主要源于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过分关注,而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并不能代表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重视树立人文教育理念,使人文教育"归位",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已近百年的历史。它的真理性被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成为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党的理论指导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出现了新情况。面对受教育者,是主动适应,还是坚持"灌输"?成了当今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主张让马克  相似文献   

7.
杨韶刚 《教育科学》2013,29(2):73-77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趋势,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理念与方式上严重滞后,研究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国际化交流不足、参与性研究不多、国际化特色不强。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之路,在战略构想、理论研究、人才引进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完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机制,对推动我国在未来跻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之林具有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当今社会的瘟疫,是人道主义的灾难。以往社会学和心理学有关自杀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是有局限性的。社会性伤害事件以及精神系统的疾病不足以直接导致人们的自杀。直接导致人们自杀的原因是人生意义感的匮乏。人生意义与人生的事实以及人生的价值不同,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的反思与体验。人生意义的匮乏源于人生所依据的价值特别是核心价值缺乏合理性或原有合理性丧失。教育在人生意义包括青少年学生人生意义救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为此,教育者必须明确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对造成意义危机的社会根源有清醒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强化人文教育和教育的人文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对于人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时代的欲望,大学正在迷失自己,教育逐渐平庸.面对大学排名带来的"被平庸"等问题,大学需要坚定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完善教育之魂;停止模仿,专心教育重塑大学组织文化的人性引领;关注人性,让大学精神重焕新生;止于至善,在时代精神的张力中超越平庸,构建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理想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展开之中,也体现在该种教育思想的理论阐述之中。而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的模糊性、多元性和自发性,不仅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上的冲突,也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教学本质、教学范式、教学思维和教学路径等诸多实践层面的困境。问题的根本消解需要回到教学原点,从理论体系、外部环境和思想观念三重维度入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态度和立场,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转换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学生漠视生命、否定生命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成果为基础和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二者有机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生命困扰;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团体心理辅导中。  相似文献   

12.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撰写的《〈论语〉心得》一度热销,造成了所谓的“于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于丹”的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大多停留在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省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安春 《中国德育》2011,(10):50-53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如何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创新中小学德育模式,正确处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三重关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问题,2005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取消农业税的重大议案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农村教育"同样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本刊特地编发了5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笔谈文稿。其中,前4篇文稿分别从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政治背景以及教育模式与社会的耦合关系等不同角度,扼要讨论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路向;最后1篇文稿则从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高度,对农村教育研究的状况及其前景作了较为透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一流本科教育全面开启了我国本科教育新时代,教学是高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管理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必须顺应一流本科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要求,在领会一流本科教育使命内涵基础上主动进行体制机制变革和管理方法创新,加快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为一流本科教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师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乡村教育师资问题集中体现在缺员与超编并存的结构失衡、老龄化问题严峻的师资队伍补充不足、教学任务与专业素养失配的实践矛盾凸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吸引力式微、教师的单向度流动以及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不足。乡村教育师资问题作为一项复杂性系统工程,需通盘考虑,凝聚各方合力。其改进路径为:从宏观层面加强政策倾斜,平衡乡村教师的师资结构;从中观层面推动“县管校聘”,强化城乡教师的有序流动;从微观层面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中儿童的成人化倾向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成人化倾向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大诟病。从中古以前的儿童混同成人,到近代童年概念的确立,及至当代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再度模糊,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在不断发生着演化。当代教育中的儿童成人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儿童需要、探究、语言及交往行为的成人化,而来自教育内部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文化、教育目的论及儿童观等的偏失。扭转这一倾向的突破口在于关注并提升教学德性。  相似文献   

19.
自1996年日本提出“生存力”教育以来,“生存力”教育的内涵历经了由注重个性充分发展转向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进而转向注重“资质和能力”的两次转变.目前,发展学生的“资质和能力”是“生存力”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主要是指对学生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该目标,日本采用了修正宽松教育、普及信息通讯技术、创新“有对话的教学”为主的实践机制.全面省思日本“生存力”教育,可以发现,其不仅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意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无论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研究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迹象.以下对此做出具体分析,主要包括:(1)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深入;(2)从"学校文化"到"学科文化";(3)"课改改到深处是‘细节’";(4)"问题引领"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