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A校的王老师到我校参加教研活动时告诉我:他们学校现在出乱子了,新任校长的话根本没人听!大家上完课就到办公室里闲聊,一放学就立刻没了踪影。老师们的工作甚是懈怠!都不及老校长在位时积极性高。原来,A校的老校长退休了,学校的中层干部中又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再加上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镇里又相对落后,综合各方面因素,上级安排镇中心小学年轻有为的李主任到A校任校长。  相似文献   

2.
A校的王老师到我校参加教研活动时告诉我:他们学校现在出乱子了,新任校长的话根本没人听!大家上完课就到办公室里闲聊,一放学就立刻没了踪影。老师们的工作甚是懈怠!都不及老校长在位时积极性高。原来,A校的老校长退休了,学校的中层干部中又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再加上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镇里又相对落后,综合各方面因素,上级安排镇中心小学年轻有为的李主任到A校任校长。李校长一上任便烧了“三把火”,其中最大的一把火便是“教师到校一定要准时”。A校原先的规矩是,早上第一节没课的教师可以8点到校,第一节有课的教师必须在7点20分之前到校…  相似文献   

3.
新校长上任如何烧好“三把火”?关键是选择好工作的切入口。切入口选得好,工作就会开展得顺利,就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相反工作就会陷入被动,起到相反的效果。我县一处乡村小学的王老师来我校参加教研活动时带来一个信息。该校的老校长退休了,学校的中层干部  相似文献   

4.
这篇课文学过了吗?北京特级教师王有声有一次,我在学校礼堂上公开课,接待西北各省市来的几百位教师.课后座谈时.一位老校长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这节课本身的诸多优点,大家巳经谈了许多.”老校长语调平和地说,“我感兴趣的是这节课的‘道具’.如...  相似文献   

5.
笔者已从教多年了。但还时时想起在上中学时的一节难忘的课。一天,教语文的王老师给我们上课,五六分钟后,学校校长、主任带了一帮教师推门鱼贯而入。还未坐定,王老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大声要求进入课堂听课的校长、主任、老师:“你们不能这样随意进入课堂,影响教学,请你们出去!”他们只好狼狈退出。课后,同学们暗暗议论,都支持和赞赏王老师的举动,也可能当时我们还是孩子吧!其实,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很高,我们都喜欢他上的课,教学质量也名列同年级语文学科的前茅。同学们都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教学技艺高超、功底深厚的老…  相似文献   

6.
"校长王"姓王名平。因连续三次成功改变三所薄弱学校,名声大振,人送外号"校长王"。鉴于其工作能力突出,上级准备让他到局机关任职,没想到此消息竟引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该校许多老年教师  相似文献   

7.
兆麟小学位于我区东北角,生源较差,师资平平。然而,近几年来该校却业绩斐然:全国教育情报先进单位、“九五”期间省科研先进单位、省大课间操先进学校、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体育特色学校、区德育示范学校、区模范学校等等。总之,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并以“情·知教学”的实验享誉全市。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能够带出一所好学校。”凡到过兆麟小学的人,都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情、切切的意。该校班子个顶个地精明强干,教师齐刷刷地敬业进取。这优良校风的形成,该校的校长当然功不可没。刘凤英校长,是在竞聘校长时…  相似文献   

8.
马联芳 《教书育人》2006,(11):20-22
上海市北海中学是一所沪上有名的初级中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校就以艰苦奋斗和骄人的办学成就被《文汇报》等三报以《三湾飞出金凤凰》《管理、科研两个翅膀一齐飞》为题,作了连续报道。那么,该校是如何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打翻身仗走向成功的呢?听说老校长周清贤当了该校18年的校长、书记,后来还兼任前锋学校的校长,经历了该校办好初中、走出低谷的全过程。于是,笔者前往该校,与周清贤校长作了促膝长谈,请教了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教育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北海中学是一所沪上有名的初级中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校就以艰苦奋斗和骄人的办学成就被《文汇报》等三报以《三湾飞出金凤凰》《管理、科研两个翅膀一齐飞》为题,作了连续报道。那么,该校是如何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打翻身仗走向成功的呢?听说老校长周清贤当了该校18年的校长、书记,后来还兼任前锋学校的校长,经历了该校办好初中、走出低谷的全过程。于是,笔者前往该校,与周清贤校长作了促膝长谈,请教了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教育界的难题。□当一个人被任命为校长时,他的考虑会是什么?当你走上校长的管理者岗位时,你对学校…  相似文献   

10.
许亚冰:王校长,您好。您在当校长之前是语文老师,当校长之后,虽事务繁忙,但仍然坚持教课,是出于什么考虑?王校长:做语文老师的时候,就喜欢教书,我认为教好书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校长的本分是把学校管理好,但如果校长长期不授课,脱离课堂,就会远离教学,就无法了解教学存在的真正问题,也就不可能抓好教学质量。亲临课堂,亲自授课,到学生中去,到老师中去,深切感知学生学习与教师教书的甘苦,能更好地促进自我反思,从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许亚冰:徐州一中语文教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老一辈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注重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1.
铁树,开花吧     
“呱——呱——”几声乌鸦的凄叫,划破了死一般寂静的校园!全校师生眼含热泪,向我们的“老主任”——王同海老师(左2)告别。王老师你走得太早了,你才43岁呀,铁树还没有开花呀! 曾记得我(右1)初到这个学校,一个人也不认识,张校长(右2)就安排王老师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珠海,有一颗教育明珠———拱北小学。该校有一句教育口号: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几年来,拱北小学努力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今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诸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镜头一:教师评价拱北小学以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的过程更加民主和开放。学校每学期都有“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活动,由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学生给老师…  相似文献   

13.
吴非 《吉林教育》2005,(10):1-1
前些时候,到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去听课、在校门口,看到校名是该校一小学生题写的.就觉得这所学校有点意思。进了大门,门厅壁上镌着几行大字——“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落款是“朱亦磊”。我不知道朱亦磊是何许人,校长说,是他们学校的教师,因为朱老师写出的这句话代表了教师的心声,所以学校决定用他(她?)的话作为警言训词。  相似文献   

14.
笔者已从教多年了。但还时时想起在上中学时的一节难忘的课。一天,教语文的王老师给我们上课,五六分钟后,学校校长、主任带了一帮教师推门鱼贯而入。还未坐定,王老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大声要求进入课堂听课的校长、主任、老师:“你们不能这样随意进入课堂,影响教学,请你们出去!”他们只好狼狈退出。课后,同学们暗暗议论,都支持和赞赏王老师的举动,也可能当时我们还是孩子吧!其实,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很高,我们都喜欢他上的课,教学质量也名列同年级语文学科的前茅。同学们都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教学技艺高超、功底深厚的老师而感到自豪。后来他被调走了,大家都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06,(8):I0003-I0003
1.林海英校长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发言2.教师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3.林海英校长到英国路德天主教小学参观交流4.吴小兰老师与大家分享新西兰学习之旅心得5.该校承办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图为该校教师在论坛上发言6.孩子们自编自演的音乐会丰富多彩7.语文科组就校本培训课题进行研讨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剪影~~  相似文献   

16.
维东  瑛子  陈吉明 《江西教育》2001,(11):14-15
跑堂万安县高陂乡谷中小学教师尹士惠,1974年就开始从教,1982年起先后在4所村小担任校长。今年,当组织上要他续任校长时,尹士惠说什么也不肯,一方面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精力跟不上,村小校长这本难念的“经”念了近20年,实在是有点头疼;另一方面,学校有一批很不错的年轻人,也应该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自己不能老占着这个位置。于是,尹士惠在谷中小学当了一名普通老师。回想起自己近30年的教师生涯、近20年的村小校长任职经历,“无官一身轻”的尹士惠没有丝毫的隐讳,他不无感慨地说:“在村小当老师难,当村小校长…  相似文献   

17.
兑现诺言     
《学习之友》2008,(1):32-33
2006年12月22日,加拿大一家公立学校校长亲吻一只小猪。该校为非洲肯尼亚的学校募集资金,如果学生募捐能够超过2000美元,那么该校老师就要亲吻小猪。  相似文献   

18.
王校长是“四人帮”横行时期派到学校“掺沙子”的。他戴一副金丝平光眼镜,很有点校长“派头”。上任那天,教革组长陪同他到校内各处巡视。走进语文组,有几位语文教师正在谈书法用具:鲁砚。大家招呼后,王校长就接着话头说:“的确,鲁迅砚台是珍贵的。”老师们一听怔住了,  相似文献   

19.
在对比中找优势——发掘隐性资源王校长接手某所学校时,生源已经成了问题。邻近的两所学校,一所有特级教师打招牌,另一所有数学特色撑门面,留给该校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小了,而且由于连年"亏损",学校发展大有江河日下的感觉。王校长决定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笔者在本镇大湾村校任校长。为了解决教师的住宿难题,在新校舍盖好后.学校把未拆的一间老教室改造成了教师住宅。但由于条件差.有的教师仍然回到距离学校八九公里的家中居住。有两位教师宁愿自己出钱在距离学校4公里的镇上租房住.也不愿意住在学校。2004年.笔者调至本镇西就村校任校长,该校校舍情况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