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氓》叙述了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结婚,婚后过了一段时间的艰苦生活,女主人公年老色衰,遭负心男子抛弃的故事。故事先写谈恋爱时感情的热烈,再写被弃后的冷落,表达了女主人公怨恨悲痛之情。读完全诗后,读者对那个背信弃义、二三其德的男子充满了痛恨,对女主人公充满了同情,认为造成女主人公被弃的命运,错误完全在那个“氓”。  相似文献   

2.
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3.
齐芳 《考试周刊》2008,(23):214
威利·洛曼是阿瑟·米勒的戏剧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本文从美国的社会环境、社会的价值标准,以及主人公的自身性格等各个角度剖析了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4.
钟丹 《文教资料》2020,(9):23-24
《庇护所》是艾丽丝·门罗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聚焦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显性进程,是女主人公不遗余力地把家营造成丈夫的庇护所。表面上,女主人公极度克制情感,完全丧失自我;但贯穿小说始终的隐性进程,是对男主人公彻头彻尾的讽刺,揭示了女主人公无声但坚决的反抗。这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颠覆了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地位,更好地传达了门罗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5.
在杰克&#183;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6.
梁慧 《华章》2011,(23)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作品以故事诗的形式,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女主人公这一形象一经产生就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主人公有着相当鲜明的个性,全诗反映了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所创作的六部小说,皆以女性为主人公,以婚姻为主题,而男主人公在其作品中充当着女主人公的领路人和道德楷模。该文概述了简.奥斯汀和她的小说,着重分析了简.奥斯汀笔下的男性及其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得以创作出6部取材相同小说的心理原因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讲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在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的人生历程。主人公在成长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审美乌托邦情结。本文主要从主人公对宗教彻底绝望,难以融入家庭的和谐关系,环境的漠然,以及女性对主人公的束缚等方面入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8,(10):37-38
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研究通常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清教统治发生的冲突,忽略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潜在而致命的冲突.本文认为后一种冲突才是真正悲剧性的冲突,男主人公的懦弱和犹豫让女主人公的坚韧和向往归于虚无.他们如果能结合,彼此之间的冲突就会爆发,毁掉他们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究竟谁是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早已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且也得出了多种结论.有人认为华老栓是主人公,有人认为夏瑜是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华老栓和夏瑜都是作品的主人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1.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生前完成并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无形人》在美国文学史中经久不衰。文章从文化背景和代表性人物两个方面分析造成主人公无形命运的原因,认为白人文化不仅影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也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许多外部障碍,是造成主人公无形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韦柳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72-74,78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一书,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由受挫到新生的成长过程。风筝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个叙事的符号贯穿全文,对理解主人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本文从主人公与风筝相关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解析主人公人性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之作。在小说《鼻子》中,不正常的鼻子为主人公带来了数十年的心理苦痛,正常的鼻子虽然为主人公带来了一时的内心欢乐,却增添了他长久的烦恼与愁苦。而再次恢复怪异模样的鼻子又一次使主人公现出欣喜之情。通过对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分析,深刻揭示主人公微妙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阐述主人公自卑的心理、试图改变的积极态度以及过于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同时也批判了他人的自私冷漠、利己主义人性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5.
潘凌  吴群 《文教资料》2007,(11):61-62
本文从小说《蝴蝶梦》中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的角度,探讨了无名女主人公的自我身份定位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这本名著中除文学价值外的心理探索价值,给女主人公曲折而艰辛的身份探寻之路,提出了一个明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又一次重温了《爱的教育》这部经典。该书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一部分是主人公的父母、姐姐写给主人公的信,还有一部分是老师交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全书借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亲子之爱、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17.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18.
《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通过丢失项链事件的突变,改变了人生,也改变了她本人的生活态度。作家在塑造主人公丢失项链的过程中,表现的不仅是主人公的虚荣,而且呈现了她爱美、追求美、表现美的精神欲求,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坚定、踏实、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和达观,表现了她在特定环境下保持美好心灵的形象,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个典型,反映了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提出了悲剧主人公的核心在于"孤独"这一独创的观点,但弗莱并未对此加以详细论述。实际上,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剧主人公夹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找不到一个归属,另一方面则是悲剧主人公把主体行动视为个人事业的单独奋斗。  相似文献   

20.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经典在于作者成功刻画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形象,并关注到了一个前人很少给予关注的群体,而理解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是解读这部小说主人公形象的关键。因此,在对小说主人公特定身份加以明确的基础上,从小说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出发,可以更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