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14,(1):33-35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那些家长以粗暴的方式教养孩子时,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也就离开了孩子,留给孩子的就会是粗暴处理问题的方法经验,攻击他人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孩子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实施攻击他人的过程中父母没有有效制止而采取默然认可的态度。或者孩子打完架后,若赢了,则夸奖孩子好样的;若输了,则教育孩子“要先下手为强”“要厉害点”等,都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因此,要避免学生攻击行为问题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就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甚至干预。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承认这样的事实:家具的棱角一旦被碰坏,尽管还有使用价值,但它就显得很不美观了。 孩子的个性犹如家具的棱角,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去刻意保护。如有的孩子喜欢问这问那,家长就批评孩子不该什么事都随便问。久而久之,孩子的求知欲就会受到压抑。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把好端端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家长就指责孩子破坏。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和无数名人成长的历程充分证明:让孩子从小广读博览,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是丰富孩子文化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当孩子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美文,当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孩子的气质,孩子的谈吐,就会慢慢地变得高雅起来,孩子的读写能力,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就都有了一个扎实宽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症补营养     
尽管家长对孩子的营养问题很上心,但有时孩子还是会缺少某方面的营养。怎样才知道孩子是缺铁,缺锌,还是缺钙了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孩子平时生活中的症状就能告诉你答案。如果发现孩子缺少了某方面营养,家长就可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为孩子对症补营养。  相似文献   

5.
张光银 《师道》2003,(5):21-22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诺尔特的这段话催我警醒,令我思考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矛盾重重国家督学周德藩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3-103
问:我的孩子已经11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就不太好,学校里教过的知识我经常要重复给她讲好几次,她也未必能掌握牢固。我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实——我的孩子是个智力一般的孩子,不是天才。但是最近我发现她在有些方面的反应非常迅速,根本就不是我印象里的反应比较迟钝的孩子。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孩子的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7.
学期初,某孩子的爷爷来幼儿园申请,说孩子爸爸有病,需要手术,耗费已过数万等等,说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当时就被此情此景所动容,也忘记了什么调查,什么询问,当即做出免除保教费的决定。学期快结束了,还有饭费没结算,于是通知其家长来交,结果该家长就表现得不乐意了,孩子的爸爸来接孩子的时候,丢下200块钱,一句话没说就带着孩子离开了,更别提说句谢谢了!  相似文献   

8.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尽快成材的重任,意义之重大、使命之神圣是不言而喻的。《学习的革命》中有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这段话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随处可以听见一些家长、老师教育孩子的话语:“不努力学习,就没有出路”。言外之意就是学习不好,就没活路。让孩子努力学习并没有错,但一味苛求孩子的成绩,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变成了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就过于片面了。众所周知,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好,但是学习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是主动的。要形成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分督促,二是要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  相似文献   

12.
沙晓付 《贵州教育》2010,(10):2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这位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有了孩子的妈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当孩子一旦喜欢看书听故事后,就会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一遍遍缠着你讲故事、看图书,如果家长想敷衍了事,孩子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讲错了。”许多家长由此认为自己的孩子太缠磨人。“书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拥有了书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当孩子小的时候,思维还比较简单,整个的生活就是一个童话世界,因此色彩鲜艳、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和图书就成为他们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的最好教材。所以,可不要小看了和孩子在一起看书的时光,只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读书时间,抓住教育契机教育引导孩子,就会有很大收…  相似文献   

14.
许哲斌 《广东教育》2009,(12):36-38
一、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完成1—3题。 天才 刘万里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5.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6.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和参考书上一样,就认为是好的作品。其实不然,这样的作品是一味模仿出来的,如果孩子长期是照葫芦画瓢,一旦没有了葫芦,孩子可能就画不出来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长期模仿会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孩子在进行绘画时,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  相似文献   

17.
家长忌语     
范国强 《早期教育》2001,(24):36-36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让不到l岁的孩子开始认字,两岁的孩子背唐诗,3岁的孩子学外语,4岁的孩子学钢琴……不顾孩子年龄待征和能力发展水平,任意实施超前智力开发,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起跑”。这样,就使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十字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没有正式开始就提前结束了。这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也打乱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张媛 《今日教育》2006,(3):32-33
当你俯下身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会感到与孩子的距离近了。“倾听”,是孩子们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早期教育家的实验证明,胎儿从成形起就有了听觉。这说明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对他进行听觉训练足十分有效的。那么,在这一时期,孩子学习就象吸水海绵,只要配合敏感期预备完善的环境,引导孩子去探索,启动孩子的感觉,学习也就一步步向前迈进了。  相似文献   

20.
说孩子     
有了孩子,谁都希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有出息。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