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隐记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以来,记忆研究已经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记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意识范围内的记忆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记忆,而且它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这种记忆就是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目前,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认知心理学的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2.
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事后效应的经验,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内隐记忆的研究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的中心课题,是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理论在现代的复活。在学困生地理教学辅导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小群体学生在知识、方法、记忆、技巧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运用"内隐记忆"方法得当,不仅能极大地密切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学科感情,加强学生的学习基  相似文献   

3.
不论在内隐测验还是在外显测验,编码干扰与提取干扰对随后的记忆行为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表现出编码加工与提取加工的分离现象.这种分离现象在两类测验中又存在着差异:即编码干扰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而提取干扰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表现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4.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所从事任务产生的无意识影响。其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又被称作无意识记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概括起来,内隐记忆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1)知识基础和年龄都有可能是影响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因素.有必要区分记忆发展中的功能发展和知识基础发展;(2)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对测验的知识及被试的知识基础变量的控制,这可能是导致目前记忆发展研究,尤其是内隐记忆发展研究出现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3)对外显记忆也应该进行意识的“纯净”提取,这样它与内隐记忆发展才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加工分离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分别考察了即时回忆(实验1)和延时回忆(实验2)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情绪唤醒对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学习前情绪唤醒对即时的外显记忆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即时的内隐记忆;(2)延时回忆中,学习前情绪唤醒促进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不受影响。本研究表明,学习前后的情绪唤醒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7.
就“情绪对外显及内隐记忆的不同影响”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正情绪组和负情绪组的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对外显记忆而言,不同情绪状态的被试,其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正情绪组被试的成绩显著高于负情绪组;(2)不同情绪状态的被试,其内隐记忆成绩无显著差异;(3)心境一致性记忆(MCM),即“个体倾向于回忆与其当前心境具有一致性的信息”存在于外显记忆中,而未见于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内隐记忆是相对于传统的外显记忆而言的,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事情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研究起源于对健忘症患者的实验观察.早在六十年代研究者们(E.K.Warrington & L.Weiskrantz)发现,当健忘症患者不能再认.或回忆近期学过的项目时,他们却能够在一些间接的记忆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记忆效果.心理学家科非(Coffer)把这种现象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随后在对正常人进行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启动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回忆  相似文献   

9.
焦虑对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加工分离的研究方法 ,以视障运动员、盲生和低视力学生为被试 ,以非言语材料为实验材料 ,考查了在焦虑状态下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的特点。结果显示 :(1)焦虑对动作外显和内隐记忆均有影响 ,动作外显记忆对焦虑更敏感 ;(2 )在焦虑状态下 ,有利于盲生的自动提取 ,而不利于意识性提取 ,实验出现了交叉双重分离观象 ,盲生的自动提取成绩优于视障运动员和低视力学生 ;(3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所需要的最佳焦虑状态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定向遗忘是记忆研究的重要范式,是记忆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定向遗忘的研究大多是采用外显记忆测验的任务展开,运用内隐记忆测验的研究却很少,而且研究的结果差异也非常显著。本文尝试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指示符变量(记住/遗忘),考察定向遗忘是否影响自由回忆和残词补全测验。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内隐记忆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隐记忆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参与的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具有随机独立性与功能独立性特点.加工说与系统说在内隐记忆的理论建构上各执一词,各有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2.
以往较多的研究探讨过提取干扰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且所获得的结果较为一致。而关于提取干扰与内隐记忆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并存在差异化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提取干扰下内隐记忆的表现,以及同外显记忆的差异,该实验采用经典的“学习-测验”范式,并通过在提取阶段设置箭头干扰任务来探讨。结果发现,提取干扰下内隐测验中获得的启动效应受到显著的破坏作用,而外显测验中的成绩不受影响。可见,内隐记忆的提取需要一定的注意资源,而外显记忆的提取表现出相对完整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内隐认知(implicit cognition)指的是在认知过程中虽然认知主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他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内隐认知对信息的加工是快速并行的传入过程,是不能用语言表达、不受认知主体意识控制、不需付出心理努力的,它包括内隐知觉、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三个方面。与之相对的是外显认知,  相似文献   

14.
人类记忆具有复杂的认知功能,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如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等,不同的记忆类型在编码过程中是否就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两阶段的迫选再认,分别以词和面孔为刺激,在单一测验中区分出记住、启动、忘记和虚报四种不同的记忆类型,然后比较不同类型的记忆项目在编码过程中的加工差异,结果发现记住和启动项目在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加工资源要多于忘记项目,而虚报项目所得到的加工资源最少,表明不论是外显还是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都需要获得一定的加工资源,否则就会从记忆痕迹中消失,甚至产生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15.
内隐记忆、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记忆、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是当今无意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都与“认知无意识”有关.当所完成任务不需要意识性提取过去经验时,表现出来的是内隐记忆;如果刺激呈现在意识觉察阈限以下,这种短暂、无觉察的呈现对后续的行为产生了影响,说明无觉察知觉在起作用;人们学习了复杂信息但又对所学知识完全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体现了内隐学习的作用.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点表现为所涉及的加工阶段、研究范式、研究材料、所使用的加工分离程序及所涉及的脑区四个方面;相同点表现为无意识加工过程、研究范式阶段及加工水平影响三个方面.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不同点表现在引起无意识的原因、认知加工过程及学习材料复杂程度三个方面;相同点体现在主试对学习材料的操纵、实验研究范式及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的积累,学生就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在外语学习中,记忆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中对记忆的研究从实践角度来讲,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主要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就近十几年来对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谈一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简介 关于记忆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展开的:一是外显记忆,二是内隐记忆。自艾宾浩斯以来,传统的关于记忆的研究大多是对外显的、意识到的过去经验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内隐记忆则…  相似文献   

17.
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红秀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6):116-120,124
本研究以抑郁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最新的研究方法——加工分离程序的扩展模型,更科学地区分了意识和无意识的独立作用,避免了两者的相互感染.研究结果表明:(1)抑郁个体既存在外显的MCM,也存在内隐的MCM;(2)抑郁个体的认知是以“不愉快”为主题、与不被喜欢和被抛弃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熟悉感最初源于再认记忆的双加工模型,该模型认为再认判断基于两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回忆和熟悉感.基于记忆领域对熟悉感的大量研究,一些研究者将熟悉感的研究视角投向了内隐学习领域,试图探讨熟悉感在内隐学习,尤其是人工语法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组块相似性与熟悉感、知识的意识性与熟悉感以及熟悉感的来源三个内隐学习研究中的核心方面总结了熟悉感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在人工语法学习中,熟悉感与相似性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似性在主观上表征为熟悉感,进而影响语法判断;人工语法任务中意识性与熟悉感是一个动态变化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意识性知识与熟悉感的关系有所不同:在附带学习条件下,无论被试是基于有意识的结构知识还是无意识的结构知识,熟悉感都能够很好地预测语法判断;而在有意学习条件下,语法性则超越了熟悉感,能够更好地预测语法判断.此外,除了相似性之外,被试的熟悉感也可能来源于对刺激加工的一种流畅性感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Djksterhuis等人经过一系列针对无意识思维的实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Unconscious Thought Theory,UTT)。其核心在于比较了在解决不同复杂程度问题时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的优势和劣势。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Dijksterhuis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为被试,采用改编的经典无意识思维范式,以复杂人工语法规则判断为判断任务。研究有意识思考、数字分心和字母分心三种思维条件下被试的复杂人工语法规则判断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有意识思考组的判断成绩要显著低于数字分心组和字母分心组,而数字分心组和字母分心组的判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Schacter和Graf首次提出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内隐记忆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中记忆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内隐记忆的特点。经过心理学家的不断努力,内隐记忆的理论构建逐步趋于成熟,研究方法日益完善。内隐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