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学术期刊自引率与自被引率指标进行改进和结合分析,了解新时期图情档领域期刊自引特征,为其他领域期刊自引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设计两年自(被)引率、两年自(被)引比等指标,结合自引率与自被引率提出期刊四分类模型(独立型、普通型、开放型、权威型);运用文献计量法对2012—2021年图情档CSSCI来源期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12—2021年,图情档领域发文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自(被)引率逐年增加,两年自(被)引率相对稳定。整体上,各期刊的两年自(被)引率要高于自(被)引率,两年自(被)引比较高。图书馆学期刊自(被)引率相对较低,情报学期刊自(被)引率较高,2种档案学期刊的自(被)引率最高。通过绘制期刊自引率与自被引率坐标图,可将期刊归为四大类。【结论】期刊两年自(被)引率、两年自(被)引比、四分类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深入揭示期刊自引特征。大部分图情档领域期刊属于独立型和开放型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国内研究人员使用期刊自引率时出现的混乱现象,帮助研究人员正确地区分与使用期刊的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方法】 以2014年JCR收录的119种食品科技类SCI来源期刊为例,分别计算其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进行比较与相关性分析,并考察自引证率、自被引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表明:期刊的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的相关系数为0.362,P=0.000,两者的相关性较弱;自引证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202,P=0.027,两者具有非常弱的正相关性;自被引率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183,P=0.046,两者具有极弱的负相关性。【结论】 在进行期刊自引率研究时要严格区分学术期刊的自引证率与自被引率,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不同自引证率、自被引率的期刊具有不同的特征,高自引证率、低自被引率是优秀期刊具有的特征,是办刊人心目中的好期刊。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自引率与过度自引的界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我国884种医学期刊2005~2007年自引率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我国医学期刊各年度自引率的正常参考值,从而为界定我国医学期刊的过度自引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显示,2005~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的自引率分别为0.113±0.124,0.099±0.098和0.092±0.089,呈逐年下降趋势,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01)。2005~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自引率高限分别为0.316,0.260和0.238。不同专业医学期刊自引率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厘清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专业期刊的自引率应在20%左右”中的自引率是自引证率还是自被引率,消除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引用混乱现象。【方法】 分析了国内研究人员引用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混乱现象,采用追溯法和直接法等文献检索方法来寻找原始文献,并直接和间接地考证了原始文献。【结果】在1975年的《期刊引证报告》的前言中找到了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英文语句,经初步考证,认为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中所说的自引率应为自被引率。【结论】 在进行期刊自引率研究时,只能用期刊的自被引率与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相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对期刊的编辑出版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的状况,进一步解读自引在影响因子中的作用,以利于我国办刊人掌握期刊的发展方向。【方法】 以2015年版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中国和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韩国、印度、俄罗斯)期刊自被引率(SCR),同时计算各刊的SCR-IF、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及二者比值K,对各国期刊的SCR-IF、SCR-NIF、SCR、K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国期刊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和SCR,K的中位值为1.502~1.889;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IF、SCR-NIF均小于韩国和俄罗斯,但高于其他8个国家;我国SCI收录期刊中,SCR-IF为0的期刊占比为3.28%,小于各国均值6.21%;我国K>2.0的期刊占比为34.97%,小于各国均值37.19%。【结论】 SCR-IF较SCR更能准确反映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我国SCI收录期刊SCR-IF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期刊的自引对影响因子没有任何作用,且我国SCI收录期刊的自引较少有人为操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期刊引证报告》(JCR)内的6门学科为基础,分析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为深入解析自被引率(SCR)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分别在SCI和SSCI中各选择相互独立的3门学科,充分考虑学科规模和影响力大小的差异性,计算各期刊的SCR、SCR-IF,以及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对比分析不同JCR学科以及不同期刊分区中SCR-IF的分布特征。同时,对SCR-IF与期刊其他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列入研究的401种期刊中,SCR-IF大于0的期刊占93.77%;6门学科内,SCR-IF的平均值大于SCR的平均值,SCR的平均值大于SCR-NIF的平均值;Q1区和Q2区期刊的SCR-IF均小于Q3区和Q4区期刊的SCR-IF;SCR-IF与期刊其他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但是相关系数较小。【结论】 各学科期刊的SCR-IF均大于SCR和SCR-NIF;SCR-IF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中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2006~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对我国2006~2010年48种外科学类期刊自引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0年48种外科学类期刊自引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分别为0.06(0.01 ~0.49),0.05(0.01 ~0.44),0.065(0.01 ~0.43),0.06(0.02 ~0.42),0.06(0.02 ~0.39),各年度自引率无显著性差异(x2=1.367,P=0.850).以自引率≥0.2为过度自引,2006~ 2010年过度自引的期刊分别为4种(8.3%)、4种(8.3%)5种(10.4%)、5种(10.4%)、5种(10.4%).2009、2010年影响因子排名前十名的期刊自引率明显高于其余38种期刊[0.11(0.04 ~0.40)vs.0.06(0.02~0.42),Z=-2.103,P =0.035;0.09(0.05 ~0.28) vs.0.06(0.02~0.39),Z=-2.254,P =0.012]. 2006、2007、2010年总被引频次排名前十名的期刊自引率均明显高于其余38种期刊[0.085(0.05~0.49) vs.0.065(0.01 ~ 0.29),Z=-2.206,P=0.027;0.07(0.05 ~0.44) vs.0.05(0.01 ~0.32),Z=-2.221,P=0.026;0.10(0.04 ~0.26) vs.0.06(0.02~0.39),Z=-2.052,P=0.040].2006~2010年48种外科学类期刊的自引率与影响因子呈正相关(r=0.547,P=0.000;r =0.562,P=0.000;r =0.510,P=0.000;r=0.458,P=0.001;r=0.489,P=0.000),自引率与总被引频次呈正相关(r=0.524,P=0.000;r =0.562,P=0.000;r =0.399,P=0.005;r =0.357,P=0.013;r=0.335,P=0.020).由此得出结论,2006~2010年48种外科学类期刊自引率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少数期刊存在过度自引现象;2006~2010年48种外科学类期刊自引率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学术期刊选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作物学报》、《大豆科学》和《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三种作物类学术期刊2002~2004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了不同类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以及三种期刊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作物类学术期刊的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期刊论文数量与期刊自引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期刊被引用频次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期刊的自引问题也屡被提及。本文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数据,从期刊论文量与期刊自引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个案对照分析的方式,都发现了期刊引用量提高的同时,期刊自被引率也在提高,期刊论文数量的增加,期刊自被引率也在增长的特点。期刊自被引率过高的原因是多样的,特别是在核心期刊被高度关注,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优质稿源,也是期刊自被引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但期刊被引频次作为期刊评价的一种指标,应杜绝期刊的人为自引行为,使期刊被引频次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S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 in 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SCR-IF)的状况,为我国SSCI收录期刊今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国和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以及新兴国家代表(韩国、印度、俄罗斯)的S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样本期刊的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SCR),同时计算SCR-IF、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 Non-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SCR-NIF),以及二者比值(K),对11个国家SSCI收录期刊的SCR-IF、SCR-NIF、SCR、K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个国家SSCI收录期刊的SCR-IF均值均大于SCR-NIF均值和SCR均值,K的均值范围为1.358~3.040;我国SSCI收录期刊SCR-IF和SCR-NIF均低于法国、韩国、俄罗斯,SCR-IF还低于德国,SCR-NIF还低于意大利、印度,高于其他国家。我国SSCI收录期刊中,SCR-IF为0的期刊占比为9.09%,只高于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低于其他国家;我国SSCI收录期刊中,K>1.0且SCR-NIF>0.2的期刊占比为9.09%。【结论】 我国SSCI收录期刊的SCR不高,但是SCR-IF高于SCR,可能与我国被SSCI收录期刊数量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梳理我国现存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探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结果】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有基于“质量评估”的“合格评价”和“优秀期刊评价”以及基于“影响力大小”的核心期刊评价,两种评价体系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各评价机构应进行整合或合作,将倡导学术规范作为重要职责,建立统一规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遴选评价指标时,要更加注重评价指标对期刊质量的引导作用。【结论】只有各评价机构及管理部门深刻反思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学学报类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引用的情况及特点,为办好医学学报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被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共同收录的16种医学学报,检索得到16种医学学报2013—2015年发表的论文被CSCD收录期刊引用的施引文献列表,分析施引文献的发表期刊、语种分布、作者机构及研究方向。【结果】 自身施引在该类期刊被CSCD引用中占主导作用,很少有CSCD收录的英文期刊施引该类期刊,本机构作者施引对其被引的贡献较大。施引文献研究方向除内科学、肿瘤学和外科学外,还有一些医学交叉学科。【结论】 医学学报需要继续扩大影响力,特别是对非本机构作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被引机会;注意重点、交叉学科和科研机构,从而提升质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出版技术迅猛发展下,国内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环境中的发展模式。【方法】 通过分析国内学术期刊办刊特点及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环境改变,引入管理学中的集约化管理理论,提出集约化经营概念,探讨学术期刊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发展模式。【结果】 媒体融合是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期刊在集团化集约性管理运作下,方能实现数字化、多媒体融合性出版的持续性发展。【结论】 集约化管理有利于资源优化分配,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结合学术期刊与新媒体,实现多渠道传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Social(社会化)、Local(本地化)、Mobile(移动化)三个热词整合而成的SoLoMo在学术期刊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精准营销。【方法】 阐述学术期刊的营销现状,分析SoLoMo的营销特点,提出SoLoMo模式下学术期刊的营销策略。【结果】 通过拓展营销渠道,创新服务模式;聚集营销人气,实现精准定位;构筑立体网络,提升营销效果等策略可提升学术期刊的营销效果。 【结论】 学术期刊可借助SoLoMo的营销模式,进行有效营销,打造良好的学术期刊品牌。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Malmquist的学术期刊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学术期刊的生产率及其变化问题。【方法】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学术期刊的表现,讨论出版期数、引文密度、被引半衰期等指标的适用性,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期刊表现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7—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管理学领域期刊表现年均进步幅度为5.5%。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期刊列表的期刊的进步程度比未进入列表的期刊要快,各期刊表现的差异程度也相对较小,“马太效应”显现。进入或退出CSSCI名单的期刊的表现一般在第2年发生较大变化,表明存在“牛鞭效应”。【结论】 DEA-Malmquist方法适用于多指标评价期刊生产率及其表现变化。由于引用产生过程的“蜂窝煤”特性,与BCC模型相比,CCR模型更适合评价期刊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微信推送文章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试图找出影响学术期刊微信推送文章传播效果的因素,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引入新闻编辑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微信传播力指数(WCI) ”为标准,将排名前50%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和后50%的微信公众号分为A、B两组,对A、B两组的微信文章进行比较,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等,分析了72个学术期刊公众号中的1222篇文章。【结果】 发现传播效果好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时使用了更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更重视内容的筛选和修饰。【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加快了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学术期刊应更加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学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学术性期刊应用个性化服务平台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方法】以《指挥控制与仿真》为案例,介绍学术性期刊个性化服务机制及平台的构建、开发经验及应用效果。【结果】与传统的被动服务获取方式相比,学术性期刊个性化服务平台能够为作者提供主动式个性化服务信息的自动推送,提升了作者的服务满意度与编辑的信息服务效率。【结论】学术性期刊个性化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提升编辑部的工作效率,提升编辑部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在作者群中营造良好的服务口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