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泉,也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和密码。大部分中国人,都接受过中国古典文学的教育与熏陶。在当代中国,幼儿园的小朋友,通常都会背诵几首简单的唐诗,一些有才艺的幼儿甚至能够唱出一些经典戏曲片段。对现代中国而言,我们对于古典文学的态度应该是:学习并继承,发展并创新。我们需要接受古典文学教育,但是也需要进行现代转型与创新,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蒙古族古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指出蒙古族古代文学史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的创新经历了由"政治革命一体化",到启蒙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再到"文学"与"历史"融通的多维史学观的演化;在"板块结构"和"选择的眼力"上,近来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均有新开拓;"史"与"论"关系的融合在重史料性与史实性基础上,"论"又有其个性特色,这是文学史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学史研究视野中的明清文学史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一是以区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以"横剖"式的解构、建构,与文学通史、断代史、文体史构成互补;二是以呈现区域"文学生态"的方式,考察文学史的特质,从而发掘文学深刻的内涵与意蕴;三是以区域作家作品、文学风气为研究对象,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以"多元"的形式弥补文学通史、断代史、文体史粗线条描述的不足.明清区域文学史研究的问题与误区主要有:缺乏创新意识,转抄旧的文学史;局限于旧的文学史观,沿袭旧的书写模式;缺乏宏观的文学史意识,描述或杂乱无章,或"失实"、"空疏";文献发掘不深,流于表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有关研究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填补一些地域文学史的空白;从大的区域到小的区域;从地域文学通史到地域断代史、文体史.  相似文献   

5.
面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困境,结合理论与实践,文章提出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强调原典精读、培养问题意识、合理使用课件、注重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力图使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艺术感悟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上,唐德宗贞元时期是一个处于文化“夹缝”间,少被研究者重视,但又有着丰富文化蕴含的时期。它新旧杂陈,既有浓重的大历气息,又有元和文学的很多质素。文化史上,贞元文学是“唐宋变革”的一个关节点;文学史上,它奠定了宋代文学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对贞元时期的审视,认为古代文学史应该打破王朝分期界限;古代文学史家应当以更通达的眼光和多元的思路、方法来构建文学史框架,以期对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有一个更接近于历史真实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本体缘于文学本体论的概念,大致指的是文学史上出现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等内容.1949年以来,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过多地涉及到了政治和文化因素,从而遮蔽了原本应当占主要地位的文学史自身的内容.虽然上世纪1980年代就已有进入文学史内层的争论,但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入新世纪,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回归文学本体作了一个表率.文学史研究本体性的回归,既有文学自身边缘化的原因,也有文学研究者自身的努力,外来的文学思潮也起到了不小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有诸多问题有待思考.比如,比较法的使用问题,解放思想、具体分析的问题等. 一、关于比较法的使用问题 文学史具有一切"史"的共性--历时性,又有它本身的特殊性--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可是,由于长期受到阶级观的影响,目前的文学史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的;只讲反对或不满当局的,不讲肯定或赞扬的;重视"点"的介绍,忽视"面"的概括;重视知识描述,忽视知识的继承与发展……这样把史这条"线"变成了互不联系的"线段"和"点",既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里的中文学科,是以文学史教育作为主要结构的,文学史教材的编纂随之成为一个重要论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史书写方式,文学史教材的编纂,既要具备了一般文学史书写的学术科研性质,又要具备了作为教材的教学功用。当下文学史教材众多,在“吏不失真”的前提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史书写,而文学史教材编撰这种特殊的文学史书写。应具备二元日的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课时量缩减和古代文学史内容丰富的不协调性,应该打破教材固定模式,实行分体讲述,使课程内容始终处于“史”的链条中。同时,超越教材,注重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也是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授课老师应尽可能利用一切手段完成课堂教学,为学生带来全方位的课堂感受。  相似文献   

11.
发展论是源自西方一般历史学的一个根本性文学史观念。建基于此,有两种文学史范式:历史主义的文学史和形式主义的文学史。前者将文学史叙写为一个由低级而高级、由简单而复杂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后者将文学史演绎为一个关于文学的艺术形式不断创新的历史逻辑。两者皆放逐了文学的审美本体及其个性与丰富性,使文学史变成了一种苍白的文学知识谱系。要重写中国文学史,就必须首先走出发展论的文学史观,在回返中国历史文化原点中找到新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时变思想,这与进化论所持的线性时间观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古典文学的现代研读存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两种不同路径。京派以现代批评的方式介入古典文学,在批评测度及其表述、批评方法、批评视域上都显示出文学批评进入“现代”之后的鲜明特色。在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京派批评家立足民族审美传统、同时积极将文学和文学批评推向现代的思考和实践,迄今仍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史料学观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全面掌握、审视、研究史料,特别是“异质”的史料及其内部的“潜隐信息”;要求特别关注对持各方之间的“联结点”。史料学观拒绝“元叙事”。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曾经是平等的。期待“整合”之后,将有一部全景式的、真实的现代文学生态史。  相似文献   

15.
论文描述了"重返八十年代"研究现象的发生过程,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源起,并梳理了研究界就"为何"与"如何"进行"重返"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与形成的分歧。文章认为,"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范式要真正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发展,而不是讽刺性地陷入自己所要揭示并批判的意识形态陷阱,其关键在于坚持"批判"文学研究介入姿态。  相似文献   

16.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竞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以朝代次序编写的历时性通史与从文体角度书写的分体文学史是最常见的形式。相对目前流行的历时性通史,分体文学史内容集中,更接近回归文学本位,使专业学习者更易于把握文学的"文学性",也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并且在以社会文化视角解读文本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诗中曾大量吟咏《文选》作家作品。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吟咏,关涉杜甫对他们的情感认同、相关作品的具体评价;同时,也反映出杜甫文学史观与《文选》编者文学史观的某些契合。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中叶起,明代文学史的书写逐渐摆脱钱基博、宋佩韦《明文学史》的写作模式,形成新的格局:(1)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而重小说、戏曲,轻诗文,追逐“纯文学”的写作;(2)视复古为摹拟剽窃,将七子派复古的目的和手段错位;(3)形成“复古与反复古”、“格调-性灵-神韵”的写作模式。因进化论文学史观的引入而使明代文学史的书写呈现出“西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从考察俄罗斯、西方和国内学者关于文学经典的不同见解出发,可以看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重读经典",而且还在于重新确认、重新发现经典.是一个这也就涉及"重写文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