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需要全党、全社会做大量的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但是,在加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牢记治国重在治官,“以德治国”先要以德治官,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偏离真正德治的轨道。治国重在治官,先…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唐朝“德礼为政教之本”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之间的对比,说明了任何国家要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必须在重视法治的同时重视德治。江泽民同志面向21世纪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对于中国再度走向辉煌,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化的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1世纪初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是对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并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实施这一方略必须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以德治党,以德治政,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在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中。应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批判几千年来的儒家“德治”思想,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搞好官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并促进全社会风气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嘱,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有其深远的文化根基,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概括和理论提升。分析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可以探寻出“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将“以德治国”的思想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我们必须落实这种思想。要落实“以德治国”,就必须切实弄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要认识到“德治”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要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契约伦理的视域看“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契约伦理的角度论述了古今“德治”之划界以及在现代民制度下实现“以德治国”的问题。孔子从“性本善”的人性论假定出发,以德治、民本和礼治三统一建构了传统中国社会道德理想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但孔子德治思想的存在背景是私民社会,现时代德治思想的指出背景则公民社会。私民社会是个无契约的社会,公民社会则是个契约社会,只有在契约伦理的视域中才能正确理解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古今中外法制和道德自律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根植于中外优秀思想而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方略的又一重要抉择。以德治官是以德治国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要按照“德治”规律治官,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严格干部任用上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以德治校     
在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其中“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新世纪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要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要培养出新世纪杜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出不但有一技之长,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以德治校。  相似文献   

13.
14.
道德教育是一种教人如何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人的德性和铸造人的灵魂的精神生产工程,其本体功能是培养人的德性.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表现出一些非道德性的思想和行为.还原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是道德教育的本真归宿.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进行物理学史教育,是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整个物理教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和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people undergo when they experience firsthand authentic moral conflicts. It also discusses the value of authentic moral conflicts in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and reasons for the in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nsatisfactory effec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over a period of time lies in the predominance of virtual moral education. In authentic situations, the proper arrangement of moral conflicts requires careful analysis of values hidden in the prearranged or generated moral conflicts so as to utilize, guide, and control them properly. Such arrangement of moral conflicts should be adapted to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for deepen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al aspects of life. Also,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attached to students’ varied requirements, thus leaving enough options and space for their independent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of moral educa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5(3)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gain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moral understanding by differentiating moral understanding from moral motivation. Moral understanding was assessed by presenting hypothetical moral conflicts and dilemmas and using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explore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oral principles and moral reasoning. Two measures of strength of moral motivation were used. For younger children (ages 4–9) emotion attributions to hypothetical wrongdoers was the measure. For older children (ages 10–11) a global evalu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ir reactions to hypothetical moral conflicts and dilemma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s moral understanding includes a grasp of abstract principles and is not just rote learning of concrete rules. However, their adequate cognitive moral understanding by no means implies they are competent moral actors. Implications for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道德行为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为德育工作者从新的角度去开展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浓厚的主知主义倾向,其崇尚科学认知和理性教育,忽视道德价值和情感教育。这对于人的发展是不够全面的,而儒家传统的重德意识和重视情感教育的方式则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以德治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教的关键是师德教育,开展高校师德教育要明确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高校师德评价、考核、奖惩制度,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重视舆论褒贬和榜样示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