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立军 《视听界》2012,(6):124-124
《中国好声音》的音量的确是足够大,节目落幕了,回声仍然嘹亮。全球巡演的日期已经排定,关于明年第二季的嘴仗还在打。有人预言了,明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必定出现许多的“声音”,音乐类的季播节目可能会接踵而至、铺天盖地。不过,也有可能因为《中国好声音》,会有频道放弃做音乐节目的计划而改弦更张。《中国好声音》的运作团队灿星制作也大火了,眼下与他们寻求合作的卫视频道大概排队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震撼了电视荧屏,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本文从节目性质、节目模式、制作团队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探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3.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0):148-148
<正>《中国好声音》立足国际平台,尊重知识产权,重塑着中国电视节目的产品力,为惨烈竞争的中国电视探索了一条大投入高产出的生命通道。"哈林是来做主持的,杨坤是来做宣传的,那英是来唠嗑的,刘欢是来开家长会的,华少就是来卖凉茶的。"在广电总局限娱令下,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成了一朵逆势绽放的奇葩。最近,我到不同的电视台展开业务交流,现场总是响起这样的呼声:说说《中国好声音》吧。加上忠实追随的粉丝和媒体高密度的曝光,该节目已成2012年中国电视不容回避的现象。从收视率和影响力的角度,《中国好声音》完成了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超越。在坚持节目活动化——活动话题化——话题传播化的新型电视大型节目制作理念的前提下,《中国好  相似文献   

4.
黄璐 《青年记者》2012,(32):63-64
今夏,《中国好声音》高歌猛进一路飙红,赢得同时段娱乐电视节目收视率第一、网络点播最高人气、微博热词、检索关键词居前等骄人业绩,《中国好声音》凭什么赢得收视率?定位的概念化在这个创意匮乏的时代,从海外引进一整套节目创意体系,打个创意的时间差、空间差和观念差,是控制节目设计成本,迅速提升节目文化品质的最佳途径。《中国好声音》定位于励志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克隆自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由荷兰版权方授权领衔制作,版权与制作过程合一,在整个节目创意上实现零成本投入,只是在小的创意点子上进行微调,以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成功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引起了很大的好评,不得不说"好声音"中的"好故事"是一个亮点,打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着眼于将《中国好声音》看做是一个由不同的叙事文本组合而成的嵌套式结构的大文本,并对其中的选手故事进行叙事学分析。以其叙事素材为入口,来考察这些素材中的每个事件元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于电视节目研究领域、对业界的节目制作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节目。浙江卫视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借鉴与本土化的创新,并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播出第一季实现了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2014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开播,该节目为怀揣音乐梦想、具有音乐禀赋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步入音乐殿堂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普遍陷入困顿的大背景下,《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以优异的成绩让处在迷茫之中的选秀类电视节目看到了希望。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从选秀理念、导师团队、机制创新、节目质量等方面归纳提炼出《中国好声音》受到观众欢迎、获取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找到提升选秀类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着力点,对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婷婷  王永 《新闻世界》2012,(11):37-39
《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今夏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之一。国外成熟节目形态与中国方式的合谋、“以声取人”的草根选秀、导师的名人效应、仪式化的场景设置以及整合营销传播方式的运用等,是《中国好声音》收视率屡创新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麻宝洲 《传媒》2013,(2):26-27
和报业等传统媒体一样,近几年浙江卫视的发展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但是发展速度依然比较快。2012年8月,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两个栏目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荣誉并获得表彰,这个是浙江卫视的幸福双响炮。《中国好声音》花落浙江卫视近几年,浙江卫视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好声音》缘何造就收视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卫视在中国蓝“顶层设计”的感召与呼唤下.积极践行电视创新传播与健康传播的时代理念,推出了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荡涤、视听享受以及快感冲锋让2012年的整个夏天沸腾了起来.也让“好声音”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中国好声音》以“好声音”、“好音乐”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消解了昔日音乐选秀节目中浓重的“形象意味”,让真实而富有力量的音乐梦想在华丽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四位导师的专业性、选手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内容选择的大众性给《中国好声音》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电视娱乐释放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正能量”与“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与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团队共同打造的大型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原版引进自荷兰著名的电视节目——《荷兰好声音》。自2012年7月13日节目开播至今,已经播出三季,屡屡创下综艺节目收视率新高。节目成功的背后,与制作团队独到的眼光与准确的节目定位、高度专业化分工操作的内容制作过程、微博化宣传取得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制播分离"模式的成功采用密切相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节目还赢在了其对版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谢金华 《声屏世界》2013,(11):52-53
2013年7月12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王者归来”。从追赶别人到被人追赶.这对浙江卫视来讲既是一种荣光.也是一种考验。《中国好声音》不负众望,第一场就以3.516的收视率傲视群雄,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个《中国好声音》节目竟然收获20个亿,创下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市场份额、到达率、忠诚度等多项全国新纪录。《中国好声音》≥20个亿,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相似文献   

13.
吕文彬 《新闻世界》2012,(10):29-30
让声音成为惟一的主角,寻找动听的好声音。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播出就一炮走红。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分析它带给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任轶楠 《新闻世界》2012,(10):34-35
电视选秀节目一直是电视综艺栏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超级女声》后便出现遇冷状态,在选秀节目被普遍认为已走入低谷的今天,为什么《中国好声音》能征服观众?本文试从电视制作模式、受众心理等多角度对其成功的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取得收视高峰,引起传播受众的热议。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如节目原版、制作、栏目运行、情感传播以及后期宣传等方面。旨在通过对其的分析引导电视节目总体进步。  相似文献   

16.
许继锋 《新闻实践》2013,(12):35-38
核心阅读:第二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仍用自己无可争辩的数据告诉我们,她依然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足以傲视群雄的最优秀电视节目。在各种大家习以为常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品牌运营策略不为人知的成功密码。数据表明,好声音的品牌优势已然确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超越自我,如何从"优秀"走向"经典"。《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大势可谓"一骑绝尘"。在气温几乎达到"烧烤模式"的2013年夏季,节目影响力也快速达到沸点。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又一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高潮,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和时代意义进行分析,说明了一个好的综艺节目如果有正面的价值观,那么随之而来的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也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正值选秀节目在中国经历"七年之痒",这档号称只选好声音的节目不仅带动了期期同时段第一的高收视率,同时还引发了关于节目模式引进以及本土改造的思考。而贯穿在《中国好声音》中的对赌协议和产业链条的开发,也值得业内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19.
杨昆  周迪 《报刊之友》2013,(9):89-90
《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7月份在浙江卫视开播的第二期开始就稳坐全国收视排行的第一位,赢得了收视率和人气上的双丰收。本文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四个基本收视需求出发对中国电视观众对《中国好声音》的收视心理以及《中国好声音》节目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