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政治研究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村民自治所开启的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村落家族与村民自治的博弈。将村民自治看作一个突生的制度变量,从农民个体这一微观层面出发,探讨这些个体行动的聚合所形塑出的家族关系、社区关系及村落社区的政治或权力结构,以企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国家、村落、村民之间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2.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使农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但在选举中也暴露了选举走过场、候选人产生不民主、贿选及拉票行为愈演愈烈、选举程序繁杂以及选民资格认定和委托投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理顺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解决好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确立海选模式,减少选举环节,尽快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社区是人类社会中形成最早的社区形式。在我国的社区划分中,乡村社区的划分主要是以自然村落作为划分的标准,而这些自然村落多半都是由于血缘关系等造成的。乡村社区的自治与管理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难以逃避宗族势力的影响。宗族与经由法律正式确立的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在一起,成为许多乡村中社区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村委会与宗族势力的不断博弈,使得乡村社区的自治趋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仅要在政治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教育,而且还要在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相应举措,防范和遏制贿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供需错位、机制偏差以及氛围缺乏导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存在内卷化问题。村民为获得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负和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间的互信,增加了村民互动的交易费用,从而影响了乡村社会资本的积累。要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卷化问题,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物理空间、制度空间、生活空间、角色空间以及价值空间等方面实现转向,即以物质空间为载体,促进实体空间多元化,开发更广泛的虚拟空间,在乡村社会实现生活场、文化场和制度场的有效套叠,校准行政部门与村民的角色,理顺和重建乡村社会的道德秩序和精神秩序,从而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在村民委员会竞争性选举中,"贿选"现象愈演愈烈。农村选举中存在的"贿选"问题,妨碍了农村优秀人才的选拔,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民主进程,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贿选"问题倘若处理不当,极易形成危害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村委会"贿选"主要有地域差异性、形式多样性、主体团队性、手段隐蔽性等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贿选"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贿选"的对策,认为从法律界定、理顺乡镇府与村委会关系、规范村委会民主选举程序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贿选"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居丽 《文教资料》2007,(8):104-105
我国的民主化潮流正呈迅速发展之势,但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特别是贿选。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防治的话,它将会破坏我们正在生长的民主制度,严重影响到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健康发展。如何在选举过程中坚决防范和制止贿选行为,以保证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顺利进行?那就是要摆正那些想当“将军”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9,(2):85-93
贿选在破坏我国人大制度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选举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究其缘由,中国历史上捐官制度设计渊源、利益的驱使等是贿选发生的一般原因,而选举制度本身的不足及选举监督惩罚不力则是贿选发生的主要原因。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需建立专门独立的选举主持机构与专职代表制度,在差额选举基础上引入竞选机制,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有条件地限定候选人资格并保障社会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同时还需完善选举保障监督机制,加大对贿选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上世纪的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已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不过,从村民自治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生于乡村社会土壤,在上升为国家制度后推行全国,逐步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当村民自治以统一的制度形式遭遇多样的乡土社会时,全国各地为推进村民自治进行了地方性探索与机制性创新。显然,这些探索和创新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植根于乡土社会的自治文化,并将绵延的文化与现代的制度耦合于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逐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结构之中,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