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片段】板书:一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6天修了全长的38,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时间?师:这道题很简单,大部分同学解答对了。那么,你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吗?(学生思考。)生1:我是按照求平均数的思路,先算出“6天修了全长的38”是多少米,6天中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然后求整条路1200米共需要几天,再减去已修的6天,就等于修剩下的路还需的天数。算式:1200÷(1200×38÷6)-6=10(天)。生2:我的思路和他的差不多。只是求剩下的米数时,我先求剩下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算式:1200×(1-38)÷(1200×38÷6)=10(天)…  相似文献   

2.
寻找数量间的特殊关系应用题中,数量与数量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锐敏的寻找特殊数量关系的能力,尽快地、直觉地找到解题捷径。如,修一段200米长的公路,5天修了1/4,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段公路共需要多少天? 根据题中的一般数量关系,可以得到多种解法。从应用题中具体数量来考虑,可列式:200÷  相似文献   

3.
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为分数求解法,除这种解法之外,还有两种新的解法——假设法和份数法。例1.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8天修完;乙队单独修,10天修完。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  相似文献   

4.
有位教师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是这样把工作总量抽象为“1”的: 首先指名板演: 1.修一条长600米的水渠,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600÷(600÷20+600÷30) =600÷(30+20) =12(天) 2.修一条长0.9公里的水渠,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0.9÷(0.9÷20+0.9÷30) =12(天) 3.修一条长X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  相似文献   

5.
巧解与错解     
一、巧解分数应用题例1修路队修一条路,3天修了210米,正好是全长的15。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段路共需多少天?一般解法为:210÷15÷(210÷3)=15(天)。巧解:根据已知条件,既然修全长的15需3天,那么就不难求出修完全长的天数为:3÷15=15(天)。例2少先队采集种子,甲队采集了12千克,占全大队采集数的27,乙队采集的是全大队采集数的37,乙队采集了多少千克?一般解法为:12÷27×73=18(千克)。巧解:根据题意,甲队和乙队分别采集了全大队的2份和3份,2份是12千克,则3份是:12÷2×3=18(千克)。例3修路队修了两段路,第一段长4.8千米,第二段比第一段长14。…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83页第8题有逻辑性的错误。这道题是这样的: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38。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按此题的数量关系,列式为:摇(42-38)÷38=4÷38=1023(米)因为第一天就修了38米,第二天又修了42米。这条路最短也要80米,而求出的这条路全长才1023米,显然与前面叙述不符。应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38”改一下,并将“一条公路”改为一段公路,这样才能使题目符合逻辑。筻这个题目不符合逻辑@李秀云$黑龙江龙江县实验小学 …  相似文献   

7.
课堂问答,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评价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反映。在教学时,教师除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遵循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提问外,还必须针对学生在课堂问答中各种不同的心理反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提问。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智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一、进取心理这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思考,并能作出比较切题的回答,表情轻松自然,举手踊跃,回答流畅。教学中,对待这样的学生,适宜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具有一题多解的问题,或有简捷解法的问题,当这些学生回答出基本问题之后,不要忙于小结,而要变换思维角度,让他们再回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如,我让学生做下面一道题:“修一条长3000米的公路,4天完成了全长的2/5,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共需多少天?”题目出示后,学生很快得出一般解法:3000÷(3000×2/5÷4)=10(天)。我并没有马  相似文献   

8.
一、尝试准备题扫一间30平方米的教室,甲组单独扫10分钟完成,乙组单独扫15分钟完成,两组合扫几分钟可以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准备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解答方法。30÷(30÷10+30÷15)=6(分钟)或30÷(30/10+30/15)=6(分钟)或30÷10×x+30÷15×x=30或(30÷10+30÷15)×x=30 师生共同修正错误解法,对每一种解法都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9.
一、抓住实质诱思。即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对象,迅速接触问题的实质。如:“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4天完成总量的2/5,如果再做54个,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1/2,按前4天的工作效率,加工这批零件共多少天?”一般学生解法是:540÷[54÷((1/2)-(2/5))×(2/5)÷4]=10(天)。解法正确,  相似文献   

10.
华青 《良师》2004,(24)
工程问题属于分数应用题,人们习惯于把工作总量假设为单位“1”。其实还可以设别的量为单位“1”,这样去解题也是较容易的。例一项工程,甲独作10天完成,乙独作15天完成。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解法一: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合作天数为1÷(110+115)=6(天)。(这是一般解法)解法二:设甲的工作量为单位“1”,先根据工作总量的比和时间的比成反比,求出乙的工作量是甲的几分之几?10÷15=23,就是说,合作时甲承担的工作量为“1”,乙承担的工作量为23,那么,甲10天完成的工作量对应的分率为1+23=123,于是便得出合作时间为10÷123=6(天)。(合作时,甲完成单…  相似文献   

11.
[题目]一堆桔子,第一天拿走其中的110,第二天拿走了当天的19,……,第八天拿走了当天的13,第九天拿走了当天的12,最后还剩下10千克,求原来有桔子多少千克?[一般解法]剩下的10千克,是第九天 的(1-12=)12,第九天拿的和10千克是第八天的(1-13=)23,第八天拿的、第九天拿的和10千克是第七天的(1-14=)34,……,第二天至第九天拿的和10千克是第一天的(1-110=)910。因此,原来一共有桔子10÷(1-12)÷(1-13)÷……÷(1-19)÷(1-110)=100(千克)。[巧妙解法]把原有桔子总数看作10等份,第一天拿走110,就是…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课上,汪老师给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农机厂4月份(30天)计划生产农具3600件,前4天已完成计划的16,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大多数同学是这样解答的:(1)前4天完成了多少件?3600×61=600(件)(2)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600÷4=150(件)(3)实际几天完成任务?3600÷150=24(天)(4)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30-24=6(天)综合式:30-3600÷(3600×61÷4)=6(天)答:可提前6天完成任务。而我的解法却很简单:①实际几天完成任务?4÷61=24(天)②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30-24=6(天)答:可提前6天完成任务。汪老师让我说出思考过程,我说:“因为前4天完成了计划…  相似文献   

13.
某日,我在教学时,曾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农具厂计划25天完成生产一批小农具的任务,结果多生产5天,每天又多生产4件,所以比计划多生产了300件,原计划共生产多少件?”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及解法。[解法1](300+5-4)×25=1400(件)[解法2] [300-4×(25+5)]÷5×25=900(件)持第一种解法观点的同学认为:每天多做4件,是针对后来多做的5天而说的,而比计划多做的300  相似文献   

14.
[题目]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800米,9天可以修完,实际只用8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路多少米?[一般解法]因为原计划每天修800米,9天可以修完,所以这条公路长800×9=7200(米)。又因为实际只用8天就完成了任务,所以实际每天修路7200÷8=90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900-800=100(米)。  相似文献   

15.
一、份数思想把某个量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另一个量占其中的几份,利用这种方法解应用题,可使问题简单明了。如在行程问题中,要求时间,需求在这段时间里走过的路程所对应的速度,用份数思想可使对应关系明显化。例如,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4天后,余下的由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一般解法:设这项工程为“1”,那么合做每天做这项工程的112,合做4天后余下这项工程的(1-112×4),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数:1÷〔(1-112×4)÷10〕=15(天)答: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5天。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时 ,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运用线段图教学工程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出示准备题 ,学生分组练习一段公路长3 0601 2 0千米 ,甲队单独修 1 0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 1 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学生列式解答 :3 0÷ (3 0÷ 1 0 +3 0÷ 1 5 ) =6(天 )60÷ (60÷ 1 0 +60÷ 1 5 ) =6(天 )1 2 0÷ (1 2 0÷ 1 0 +1 2 0÷ 1 5 ) =6(天 )提问 :(1 )为什么公路的长度发生变化 ,完成任务的时间却一样 ?(2 )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引出例题 ,学生尝试练习既然公路…  相似文献   

17.
解题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而变换解题方法,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五年级数学复习时,有这样一道习题:修一条长2400米的马路,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天修完?学生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考后列出了下面的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5)=20(天)解到这里,教师为了启发学生多想,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修它的20%要用5天,还剩下(1-20%)要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倍比的方法,列出:(3)5×…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道思考题:“一本书有132页,小英3天看完,小勇4天看完。小英比小勇每天多看几页?”大多数学生这样解答:132÷3-132÷4=11(页)。教师问:“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学生甲说:“我是这样解答的:132÷(3×4)=11(页)。”教师问:“你能说出这样解答的理由吗?”甲说:“我说不清楚,我觉得好像应该是这样。”教师问其它学生:“这种解法对不对?”  相似文献   

19.
镜头一:教师出示习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15,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天完成?”“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解答?”“我相信,每个人起码能想出两种解法!”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短暂的沉默后,呼啦啦一排排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1-15)÷(15÷3),1÷(15÷3)-3,3÷15-3。“肯定还有别的解法。”老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沉默。“刷”,教室里又高高举起两只小手。3×(1÷15)-3,3×犤(1-15)÷15犦。镜头二:教学《海底世界》,在理解“景色奇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海底有光吗?海底有声音吗?”“有光有声…  相似文献   

20.
谭晖 《湖南教育》2002,(6):44-44
一、设计发散式问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就能设计出许多发散式的问题,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如:“某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路,前5天修了这条路的??,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路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五种解法:(1)(1-??)÷(??÷5)=20(天);(2)5÷??-5=20(天);(3)1÷(??÷5)-5=20(天);(4)5×犤(1-??)÷??犦=20(天);(5)5÷??×(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