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敏 《快乐阅读》2011,(25):95-96
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后进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学生,可分为学习后进生、纪律后进生以及综合性后进生。其中学习后进生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自身智力因素所影响。而对于后两种学生老师往往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却收效甚微。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努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如何使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的学生呢,"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我认为只有从"心"上下功夫,才能让每个孩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谈中专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波 《职教论坛》2002,(16):55-55
近几年来,中专的招生出现大滑坡,生源严重不足,生源的质量也严重下降,造成中专学校学生中后进生数量大增。针对这种情况,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正确对待后进生问题,积极寻找转化后进生的途径与方法。一、正确认识后进生,从感情上行动上关心后进生1.正确认识后进生。现实生活中,各方面都落后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后进生仅是在某一方面落后。所以,我们绝不能得出后进生一无是处、朽木不可雕的结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优点,也有缺点,后进生如此,好生也不例外。落后不是后进生的本质教师应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  相似文献   

3.
所谓后进生 ,一般是指在班级中品德修养差、学习成绩也差的学生。近几年 ,由于招生制度的变化 ,中专学校招生对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较差 ,思想偏激 ,对自己的前途缺乏思考 ,这就造成在中专学校中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的局面 ,因此探讨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了解、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的形成是在某种客观条件影响下 ,通过学生的一定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分析、找出后进生产生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因素 ,对于帮助教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是 :家庭的不良教育、…  相似文献   

4.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变动的概念。一个学生在此时此地是好学生,转学到彼地彼校也可能成为一个后进生;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由于家庭出现不幸或者本人身心发生问题,也可能变得落后。一般来说,我们把后进生分为三类:学习后进生、纪律后进生、双后进生。一、后进生的表现1.头脑聪明,精力过剩。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智力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很少把这种聪明用到学习中,他们热衷于做的事一般是:听流行音乐,玩一些小型游戏机、文曲星上的游戏或出去玩电脑游戏,一谈起来头头是道;喜爱体育运动,下课铃一响就抱上篮球或足球冲向操场,在上课铃响时…  相似文献   

5.
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如同山中树木,总是参差不齐,在我今年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每班后进生皆有十余名,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工作的失误。转化这些后进学生成了每位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后进生的心态、师生关系、挖掘后进生身上"闪光点"、大胆提问和落实辅导、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谈谈小学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后边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学生群体。学校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行为懒散、精神颓丧、成绩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后进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学校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对后进生的观察、交流,我觉得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上有严重障碍,也不是无法教育的。后进生并不是不想学好,也并不是没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太差,没有信心,没有干劲,缺少勇气。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关注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实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经过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努力工作,后进生一定会转化为好学生。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差距也一步步地拉大,其中,农村初中转化数学后进生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后进生,就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纪律差、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差的学生,在过去我们也称这些学生为"差生",后改为后进生有后来进步之意。本文从后进生的成因及后进生的转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每个班集体中学生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相对于好学生而言,身上有多方面瑕疵的学生,就成为同学心中的差生、老师眼中的后进生,他们的客观存在,使一部分学生反感、任课教师头疼、班主任不知所措。据研究,大部分后进生属于非智力型后进生,也就是指  相似文献   

9.
沈丹荷 《中国教师》2009,(Z2):351-352
<正>"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一时有困难、行为一时有过失的学生。"后进生"不是一个新名词,但这类学生无论哪所学校,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今后,都会存在。"后进生"的  相似文献   

10.
谈起后进生,很多老师都感到头痛,认为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无可救药。其实,后进生心里也蕴藏着巨大的向上的潜力,只要我们教育得法,用心去关爱他们,引导他们,后进生也能在教师的教育、辅导下转化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下是本人对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是为了学生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好化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介绍了造成化学后进生的因素、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于玲燕 《甘肃教育》2001,(10):10-11
一、提高对转化后进生的认识使用“后进生”这个概念,出于一种教育者的好心。“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但在这个概念频繁使用与固定之后,却成了一个足以引起不良心理反应的词语。一是学生的先进与后进是相比较而言的。因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后进生的内涵也会不同。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生如和一所重点学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几乎都有后进生。二是后进生具有复杂性。怎样算后进生,难以说清楚。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来考察,有的学生学习与纪律不好,但对集体的事情特别热心,劳动也不惜力,你怎么概括呢有的学生学习不错,但从…  相似文献   

13.
<正>后进生一般指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个班级内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以及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变化情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之一。因此,引导后进生增强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始终是每个教师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回顾自己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在后进生身上花的工夫最多,后进生进步也很明显,后进生的转化使班级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树立后进生转化的信心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要了解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把学生比喻为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每个教师提起后进生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愁眉苦脸,多年的教学工作使笔者对后进生的转化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比起其他的学生后进生们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和谆谆诱导,也就是对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是令教师头痛的一块心病,也是数学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绊脚石.转化后进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这里所说的后进生,不仅指数学学习差,还伴有道德品质、思想觉悟也差的特点.后进生不是一朝一日形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既包括那些缺乏学习愿望和动力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包括那些不遵守学校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不同数量的后进生,那么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一要摸清后进生的所长所短,因材施教:二要了解后进生的生存环境:三要转化后进生时要严中有爱:四要转化后进生时要讲求科学性:五要转化后进生时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7.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纪律、品行都比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厌学,学习成绩差;纪律松懈,经常违纪;自私、狭隘,缺乏上进心等。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普遍的。后进生的转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会给一个班集体,甚至一所学校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后进生的转化又是有难度的。在某种程度上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后进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学校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行为懒散、精神颓丧、成绩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后进生是相对的、变化发展的,学校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上有严重障碍,也不是无法教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后进生,就是在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许多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它是一个就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遵守校规的状况乃至家庭背景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后进生他们的转化工作,直接反映了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因而,后进生的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针对其成因和表现特点进行教育转化工作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