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个性,就是基于教育实践的客观实际,从教育的角度思考被看做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曾有人说过:教育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才,所以.它呼唤着个性化的教育、呼唤着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因此,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个体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实践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因时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才能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上层次、上水平,更好发挥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特点,重点厘清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从大学生个体、高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发展的有效机制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人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其个体价值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存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其个体价值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发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教育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通过教育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1]。在实践中,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密  相似文献   

7.
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优构学生个体经验、增加其服务社会能力及培育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的情境理性、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共同体等观点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意义旨归不谋而合。由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社会实践课程“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重构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与“适应性”的学习目标,重构课程“真实情境”、学习“共同体”以及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成效尚可,但仍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浅谈时代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殊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已经受到一定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大学生感应时代脉膊,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充分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教育目的在教育方针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个人品德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需的动力性资源和目标任务。个人品德提升的要素极为复杂,既受社会制度、法律、教育等外在因素的深刻影响,也与公民个体身心发展、社会实践等变量密切相关,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提升个体道德素质必须注重几个关键性环节,包括社会环境、个体内化和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阐述说: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经验基础上。整合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许晖 《教书育人》2006,(9):84-85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做人的原则,做事的能力。不同的人素质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素质也有差异,而每个个体的素质综合起来,又会构成整个社会的素质,个体的普遍素质又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显然,个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决定着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个体素质的提高虽然要有先天的自然、生理条件作为物质基础,但更主要是后天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和实践,它既需要个体主观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吸纳向上的东西,更离不开素质赖以形成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鲍宇 《宁夏教育》2006,(5):21-22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反映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教育只有激发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提高人的内在价值,增进个体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积极力量,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教育价值是主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社会实践教育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阐明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与思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任务,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入,社会实践已逐步成为创业教育的实践课堂,本文从实例出发,简要地说明了社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把思想政治素质理解为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的某些稳定的倾向与特征的基础上,阐明努力做好三项前提工作的必要性,寻求实际工作中从生活琐事做起,从“两课”做起,从社会实践做起,从综合素质提高做起的四条有效途径,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孙威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25-126
主流价值认同是当代社会稳定繁荣的坚固基础,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稳压器。在大学生中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认同关系中国未来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改革转型过程中,在自身成长的阶段性中,大学生面临着主流价值认同的形成困境,主要表现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层面上。为引导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的构建,高校可以借助思政课社会实践教育和专业课社会实践教育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8.
李军良 《职教论坛》2012,(23):77-78,81
高职生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帮助青年高职生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帮助高职生适应社会生产生活,学习社会文化并不断内化到个体中,同时也增强了高职生对国情、市情、民情的认识,有力地增强了离职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对高职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对社会实践教育的做法进行了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独特的主体和客体的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一种构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具有内在的社会实践品性。社会实践既是渗透在素质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重要教育环节、教育步骤。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把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上还存在着误区。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的刚性落地,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面育人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亟待被重新认识。应将青少年教育置于宏阔而鲜活的社会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独特作用,引导中小学生在与自然对话、与生活对话、与社会对话、与生命对话、对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生命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