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宾 《师道》2011,(7):23-23
这些年来,看描述教师之苦的文章比较多了。今天,也来谈谈我作为教师的苦乐。首先,未能免俗,先谈谈教师之苦。所有的苦,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累”。实在是太累了。连续两个周末参加继续教育,星期一一上班,忙着收集各班各项评分表,整理德育简报,用掉一个上午,下午有三节课,还有月考试卷要批改。正忙着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三语文的复习陷入了"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一种怪圈,我想结合自己近年来的高三教学的亲身经历,试着谈谈自己对这个怪圈的几点思考,希望高三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能够加以重视和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转眼间,已从教三载。回眸教学的滴滴感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执著与摸索、感知与承受、向上与渴求的"学习"历程。其间,既有辛劳之累,困惑之苦,但更有欣喜之得,成功之获。从踏实地"啃"教学文本,到细心地"听"教学过程,再到专心地"写"教学反思,正是这段"成长的旅程"使我从一个"青涩"的教师,步入教育成长的轨道,迎着课改的春风勇敢地迈向下一个"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看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解决班级问题,维护学习空间,促进师生交往,体现教师之爱,而期望超载和支持不足使"看班"的意义被遮蔽."烦"是目前高中班主任"看班"的核心体验,包括身体烦累、内心烦苦、内容烦复、关系烦冤、制度烦弊等.负面的"看班"体验使高中班主任的身份认知、情绪情感、思维意识、行为选择分别在他人...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师一旦自觉,再苦再累,也会心甘情愿".因此,校长可在"点"上着力,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教育工作的敏锐感应者,教师成长的智慧引导员,努力让教师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6.
初为人师 ,教的却是全校闻名的乱班。经过一番煞费苦心的整治 ,虽说也算有些成效 ,可孩子们毕竟散漫惯了 ,不容易管住自己 ,时常给我出一些难题 ,添一些忙乱。又苦又累之余 ,心里免不了叹息当教师的可怜 :孩子就是孩子 ,怎么能够懂得老师的不易 ,一天到晚忙忙碌碌 ,呕心沥血 ,付出的多 ,得到的少。可这些捣蛋鬼哪能想到这些呢?看看他们嬉皮笑脸的模样 ,你不会不怀疑老师在他们心里还会有什么地位。那次所谓的“童心试验”起初倒不是我有意为之 ,我是被这些捣蛋鬼气得无计可施之时 ,猛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来的。当时我只是想吓他们一下 ,至于…  相似文献   

7.
姚灶华 《中国教师》2008,(19):17-17
<正>当教师"累":从进学校门就没得清闲,要备课,要上课,要批改,还要面对几十位学生的麻烦事;当教师"苦":一天到晚压力大得不得了,安全有压力,质量有压力,竞争有压力;当教师"穷":同样是国家  相似文献   

8.
不知是用脑过度,还是家事拖 累,我过早有了光明的"前秃"。医 生告诫应劳逸结合、静心养气。可偏 偏难遂人愿。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调 整,校长把别人避之如虎的班交给了 我,并一再鼓励:老将出马,一个顶 俩! 第一次进班就被学生揭了"伤  相似文献   

9.
钟红 《中国德育》2011,(3):52-53
"一班一品"是我校提出"文化立校"以来德育处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征集活动,旨在贯彻学校文化立校之精神,打造班级文化建设之品牌。现就我创建"一班一品"——"绿色心情图书角"的实践来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策略。一、定位班级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教师一旦自觉,再苦再累,也会心甘情愿"。因此,校长可在"点"上着力,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教育工作的敏锐感应者,教师成长的智慧引导员,努力让教师自我觉醒。起点——快乐勤于挖掘趣事。学校可设立"温馨贴吧",或者在学校网站创设"知心平台",把一些趣事展示出来,以熏陶教师的快乐情感。  相似文献   

11.
时下,人们评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评价教育那就是:孩子苦,家长急,教师累,校长忙;评论老师那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形容孩子是:一到五忙上学,六到七忙培优,每周七天无闲时。简而概之:中国教育很忙,中国教师很忙,中国孩子很忙,中国家长很忙。忙,意味着负担很重。中国教育为什么就负担这么重呢。大家都知道:负担过重,会让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负担过重,孩子就会变成非正常就学的孩子。其实,负担过重的问题早就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中国教育年年都在呼吁"减负"。今年新学期,全国各地"减负"之风刮得比往年更重。去年,个别省份主要领导同志还专门为"减负"呐喊。中国教育走在"减负"的道路上。作为一个老话题,今天,本刊编辑部还是推出"减负"一辑,以期与读者一起探讨"减负"之困,期待"小马"不再拉"大车"。  相似文献   

12.
健康课堂应该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以促进生命全面、和谐、生动、健康的发展。然而,在时下的课堂中,不少教师"为教而教",导致了"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累学生苦"的课堂教学生态。为此,我们在推进健康课堂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走出"以学为中心"的怪圈,全面构建"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认为,班级事务繁杂琐碎,班主任工作又苦又累。以前,我也是事必躬亲,焦头烂额,结果我累,孩子们烦。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保姆”式管理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教师能力欠佳的表现。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使自己不再像个管家婆,何乐而不为呢?一、有为而治,健全完善的评估机制,实施科学管理刚接手新班,就征求大家的意见,制定班训班规,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班训。“团结奋进,争创一流。”这是一面旗帜,是奋斗的动力,凝聚每个学生的心。把团结放在首位,是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眼高手低"从文学角度解读,最初的释义是指做人眼界要开阔,目标要远大,做事情则要低下手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工作。现在多解释为,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具有贬义色彩。我把它借用一下,谈谈高中艺术班的文化课教学。在这里艺术班的政治课教学中的眼高手低,有两层意思:一是艺术班学生文化课学习的眼高手低;一是艺术班文化教师教学时的"眼高手低"。  相似文献   

15.
当过班主任的都知道班主任的累,很多班主任坦言,班主任的累,体力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心累。全国知名班主任郑学志说:"累,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勇敢、及时地转变工作思路,寻找一条师生都解放的道路。"下面,结合我的新班级建设实践体验,谈谈工作思路的转变给我带来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处于边缘地带的思想品德教学在中考开卷新形势下,很难从"满堂灌""满堂划""满堂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浅层不变的教学方式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信手拈来、弃之不去的救命稻草,课堂变成考试分数批量生产的加工厂,教师的苦、学生的累改变不了课堂睡倒一大片的现状。网络上调侃"思品老师一回头,全班学生都梦游"似乎有点夸张,却道出教师的无奈、学生的无趣。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7.
郑培花 《现代语文》2007,(9):105-105
在社会迅速向前推进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弊端。"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结果教师累,学生苦。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怪圈。尤其是"容器"式的物式灌输更显其弊。这种课堂  相似文献   

18.
戴卫帮 《教师》2011,(17):90-90
工作的效率往往取决于你是否乐意去从事这项工作,如果是乐意的,哪怕再苦再累你也会努力去干,锲而不舍,力求干好,而且还不会感觉到苦和累。学习也正是如此,如果你乐意去学习,你就会坚持不懈,而且还会收效显著。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快乐情感的培养,当教师乐意去教这些学生的时候,他在不断重复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就不会感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新学校,年轻的学校,自然拥有了一批相对年轻的班主任们,当年轻教师"遇见"班主任,他们对做班主任有什么看法呢?笔者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一、"什么都丢给班主任"这是年轻教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堪称对班主任工作之"苦"的基本概括。做一个班主任,意味着你要比其他教师早至少20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校里,最苦最累的人要数英语老师,费力不小,成绩却不高。那么英语教师怎样做才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取得高效的课程教学成果呢?实现英语高效教学的"三字经",将使更多的英语教师走上一条轻松、高效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