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无畏》这张之后,斯威夫特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来创作这张新专辑。“你必须给自己时间去经历很多事情,然后你才能有很多东西可写.”她说.“幸运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事情.我迫切地想要写下来。每一首歌就是对一个人的告白。”  相似文献   

2.
怀念爷爷     
怀念爷爷(散文)戚效忠我已经是做了祖父的人了,但时时还在怀念着我的祖父。在我的记忆中,祖父身躯瘦长,面孔慈善和蔼,是我们那个小村子里肚子里唯一有一点墨水的人。他会打算盘,会写春联。每年腊月二十几,祖父便取出那本发黄的“对木”、砚台和毛笔,忙乎着给全村...  相似文献   

3.
人音版的音乐教材在我看来就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让我每翻每受启发,每翻每有新想法。“情、美、活、实”这四个字是我对人音版教材的概括总结。“情”指的是情趣和情节.每一课编排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充满儿童气息,饶有趣味:“美”指的是画面非常美,鲜艳的色彩.合理的布局,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活”指的灵活,教材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灵活.给教师遐想和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5.
“人是思想的芦苇。”尽管做教师人人不可能成为思想家,但他必须是一位思想者,应该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当我对这些还存有“疑惑”的时候,我走进了特级教师薛发根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徜徉其中.我体验到了思想家的魅力,更感悟到做一名“自由思想者”的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作文.很多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每写作文,总翻来覆去几个人、几件事。常受原来思维定式的影响,作文水平也难以提高.让“我”回到作文中去是写好文章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卢梭说:“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掉了。”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总有“自以为是上帝实际上是魔鬼”的那些人。会把人的成长变成一条生产流水线.这真是人类的大悲哀!好在还有些有识之士不甘心格式化,坚守“这一个”,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缤纷色彩。在知名中学的校长中,王兆平的管理哲学就是“这一个”的.  相似文献   

8.
藏福于心     
幼时,每近年关,父亲总要给人写春联。写得最多的便是“福”,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十分显眼,不觉记在心中。有一次,祖父笑着要我写,我一口气写了十几个“福”字,拿着到处贴,灶台上、米缸上、书桌上……为了让人满眼见福,甚至连猪圈鸡窝也贴得红彤彤的。在我那时的意识里,福和喜一样,代表好的意思。我想,人要福,动物也是要福的。  相似文献   

9.
秋菊·君子     
我家居住的小区楼前,栽有一束束秋菊花。每年秋霜过后.她仍会努力绽放,即使冬雪初扬,气温降至很低.也依然灿烂。它坚强刚毅,威武不屈,真不愧“君子”之称。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总认为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并不多。但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找……连续送走七届毕业班的她.在我初中生活的最后一年,成了我的英语老师。她.幽默风趣.由此而深得我们爱戴;她和蔼可亲,但我们犯错时却会给予最严厉的批评;她既是严师,更像慈母。她让我们又怕又爱。  相似文献   

10.
李良旭 《少年月刊》2014,(11):32-33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特别喜欢写对联,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请祖父写上几副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祖父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祖父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我抬头看着祖父,心想,如果我也会像祖父那样写对联就好了。  相似文献   

11.
祖父     
我称祖父者,其实是我的外祖父。关于他老人家,无论在称谓上还是在心灵深处,我从来都没有在祖父前面加上个“外”字。不仅因为我从小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对我来说,较之漳州老家的祖父要亲近得多,更因为无论从气质、秉性还是心灵、教养上,我都更接近母亲家族。若要寻根,我知道我的根在外祖父、外祖母这边。  相似文献   

12.
爷爷·梨树     
我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梨树,人们从我家门前经过,总羡慕地说:“好大的梨树啊!”每到炎热的夏天,梨树上结满了黄爽爽的梨子,那梨子酸甜可口,叫人吃了还想吃,这梨树也成了我家的骄傲。梨树更是爷爷的宝贝,浇水、施肥、治虫,每一样他都不含糊,这丰收离不开爷爷的精心管理。夏日的傍晚,凉风习习,我躺在爷爷的怀里,望着眼前摇曳的梨树问:“爷爷,梨树上有多少个梨子呢?”爷爷眯着眼睛神秘地说:“你自己数数吧。”于是我便数了起来,可数着数着,一不留神,数错了,回头重来,可一会儿又错了。在我心里,这棵树上到底有多少梨子一直是个谜。记得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13.
匠风·家风     
<正>我家是一个木匠世家,在老家乔墅黄泥嘴一带着实有些名气。“老锦义”是祖父的名讳,也是一块金字招牌。谁家有个起房造屋嫁女娶妇,若是没有“老锦义”出手的木工活,那是不够体面的。祖父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到老,也没丢下他的那一套木工家伙什。父亲是家中长子,承继下了祖父的营生。  相似文献   

14.
李艳慧 《小读者》2011,(5):47-47
曾国藩自幼聪慧过人.九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弟弟出生时,祖父想考一考曾国藩.于是即景命题《兄弟怡怡》,让他即兴做一篇文章。曾国藩稍怍构思.便一气呵成.高高兴兴地将文章递到祖父面前。祖父夸赞道:“文中有悟性.孺子可教也,家族有望啊!”  相似文献   

15.
<正>《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孟晓东 《江苏教育》2008,(13):87-89
曾经,家门前有两棵榉树,奶奶说那是爷爷出生时太公种下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两棵树长得挺拔粗壮,我们兄妹三人伸开手臂才能把它围成圈。“文革”时,因为家里成分高,生产队要刨了两棵树做摇船的橹,三四个壮汉忙活了一天终于倒下了一棵。还有一棵总因树根长得太深不能撼动,眼看天色已晚,只能作罢,那棵树幸免于难。那时,我还小,仰望那树.,好高大,如仰望祖父。我蹭蹬几下上了树,坐在树丫上晃动双脚,如同坐在祖父的怀里。  相似文献   

17.
幽默细菌     
《同学》2003,(2)
爪子和手咪咪对妈妈说:“小狗在舔自己的手。”妈妈纠正她说:“孩子,小狗的手叫爪子.人的爪子才叫手!”公爵和天使英国小孩炫耀说:“国王将斜放在我祖父的头上,他就成了公爵。”英国小孩不甘示弱地说:“那有什么稀奇,印地安人将斧头放在我祖父的头上.他就成了天使。”  相似文献   

18.
盈·缺     
计算日子,我不掰手指脚趾,也不撕日历,我总喜欢用月相作为衡量光阴的尺度。月.盈了又缺。缺了又盈,如此机械地周而复始。光滑的边缘被无止休地蚕食。而后又复原。它的命运好像早早就被安排好了.只是缺乏一种被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罢了。难怪总有人对月吟咏,对月感慨。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词如月.凉如水.明如镜。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趣我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对兄弟长得非常像:123.4和12.34,它们 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学生很容易地答出:123.4是哥哥,12.34是弟弟。不仅复习了小 数大小的比较,同时通过学生回答“为什么”使学生明白: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大小也不 同  相似文献   

20.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