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教科所组织的一次“语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向一位语教学的资深专家咨询了一个问题。我说高考的现代阅读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但新的教学理念却倡导对本的阅读要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这样,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位专家笑而作答:既要“多元解读”.又要“追求真理”。专家的话体现一种辩证的艺术,我十分信服。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专家的结论是正确的。诚然,对本的解读.很多地方的确可以作多元解读,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无所谓是非高下之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但也有不少地方却有最佳答案的选择。下面仅举两例作些阐释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在听过当代名师于永正老师多次上课后,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情”是纽带,“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对民族语言的诗情。因为热情产生  相似文献   

3.
2007年暑期.首届“中语杯”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赛.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举行。本届“中语杯”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观摩了本次大赛。这是全国中语会成立近三十年来.首次举办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最高赛事。共29个省(市、区)派出的29名“选手”(29节课)参加了“比赛”,其中,初中18节,高中11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一“标”多本贴近学生生活环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六年制小学划分为三个教育教学阶段,编排出了几种版本的教材,这就为学校、教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挑选适当的教材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同时是由于地理位置、各地风土人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中沉淀下不少的优良传统和思想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们传递给了观众和听众,以引起情感共鸣。但现实中不少学生感到音乐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认为音乐学科是“小儿科”.不屑一顾.把自己当作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种厌学和畏学的情绪呢?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情感的体验有关.因为离开情感教学的音乐确实会变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使“案例教学”得以健康地发展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廓清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识,消除现有的模糊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案例≠教案不少教育界人士往往简单地把案例理解为教案,认为案例就是教案的“翻版”。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它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教案,又称课堂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大致上包括以下方面内容: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具准备及教学过程等…  相似文献   

8.
“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两课”教学不理想.从教学的角度看,与认识上的误区直接相关。深化“两课”改革,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两课”教学观,着重解决的是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关键问题是重塑“两课”教师的教育者形象.  相似文献   

9.
邵陈标 《江西教育》2004,(20):33-35
十年前(以下简称“前者”),我曾上过一节“网的认识”的课,在教学比赛中还获得一等奖:十年后(以下简称“后者”)的今天,我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又一次上同样的课。我把十年前的教学实录与这次的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现摘取其中的三个片段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蔡建芳 《现代语文》2004,(12):42-42
“破天荒”一语的由来与封建科举考试有关。唐朝的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必须由地方上解送入试:因而,每到京城会试时,各地方便选送一部分考生前去应试。那时,湖北荆州南部地区的文士书生不少,可是,四五十年间由州府送到京城应试的人,竟没有一位榜上有名。因这地方多年来没有出过名人,人们便嘲笑那里偏僻落后,并取名为“天荒”,而把荆州选送人京应试的人叫“天荒解”。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在“两课”教学中有重点的把“诚信教育”全面地渗透在“两课”教学中,并对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加以研究和实施,是高等学校“两课”教学的新的历史任务。因为,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要求,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魏伟 《教育艺术》2006,(12):75-76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的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志趣选择。在中学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果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首因效应呢?  相似文献   

13.
笔曾多发参加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课程理念给语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语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相似文献   

14.
彭景创 《湖北教育》2005,(12):22-23
我是以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走进这种新的佼本研修方式——“同课研究”的,因为我有两大顾虑:一是自己承担着两个班的教学,每天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任务已十分繁重,担心精力和时间分配不过来.顾此失彼,误了教学;二是“同课研究”无直接理论可指导,无他人经验可借鉴,好比“摸着石头过河”,担心投入了精力和时间又一无所获,无益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张亚云 《阅读与鉴赏》2010,(4):71-72,32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什么?不少老师会脱口而出:讲解。讲解的主体是有强烈控制欲和支配欲的“优越”教师.耐心的倾听客体是“从属”地位的学生。而讲解的内容。无论是文化知识、人文观念还是现实经验,都被抽去了具体的内核与形成的过程,变成空洞乏味的唠叨.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或晕头走向.毫无生气和情趣可言。语文课堂教学正承受着“讲解”这一弊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思想之一,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这种教学思想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而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现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但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可行成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逐步的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关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北京市东城区教科研中心郝澎老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文[1]、[2]、[3]中进行了精彩的描述,读后获益良多.最近,我们课题组  相似文献   

18.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又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应引起我们注意并予以纠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安爱平 《物理教师》2006,27(6):3-24
“声现象”的教学应该说是物理教师们感觉比较容易讲授的课,因为声音是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教材设计意图很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最普通的物理现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逐步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要做到重视物理实验,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实不是一件易事.针对本章中第三节“声音的特性”的内容,我做了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例,发布在校园网上,把课堂搬到了机房,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教学效果反映甚好,现把我设计的课例纪实及设计思路与大家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