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拟就《金瓶梅》与晚明女性生育民俗的角度探究被称为"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的社会风俗史"的《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女性生育民俗文化的特点,使我们透过作品真实地感知晚明时期女性的生育状态,了解晚明女性生育民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20—1949年代前后学界对晚明文学史的叙述为考察对象,论析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晚明”及“晓明文学”为何从个别言说对象,成为文学史书写热潮中的焦点,揭示了这种转变的话语机制和价值旨向。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了在新的文学史叙述建构下,晚明文学史如何被重新形塑,以及其内在分野与普遍同一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晚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士群体混入了大量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成分,从事商业与科学研究也开始被士人视为是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有效途径。《天工开物》是晚明工商业经济高度繁荣与经世实学思潮的重要产物与杰出代表。《天工开物》反映了晚明科学具有重经世致用的实用民生技术,具有“穷究试验”的理性实证精神,仍没有突破“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模式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20—1949年代前后学界对晚明文学史的叙述为考察对象,论析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晚明”及“晓明文学”为何从个别言说对象,成为文学史书写热潮中的焦点,揭示了这种转变的话语机制和价值旨向。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了在新的文学史叙述建构下,晚明文学史如何被重新形塑,以及其内在分野与普遍同一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晚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商业异常繁荣,社会思潮活跃,是古代社会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晚明社会商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晚明社会的变迁,而首当其冲的要算思想变迁。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接连出现,促使大量人员加入商人群体,文人学士的加入使晚明社会的从商风气日重,导致晚明社会的商业化和世俗化,人们欲望的极度膨胀,社会生活走向糜烂,促使晚明社会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转型,这也是晚明社会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的文史哲与艺术等学科的研究中,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期。在书法史上,徐渭和黄道周为代表的书家的作品同样具有这种转型性特征。本文借鉴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晚明时期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特征并对应晚明书法的转型性特征,认为这股书法潮流与当时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某些特征是相一致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7.
张岱在《石匮书》、《石匮书后集》中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晚明党争的观点,主要包括:晚明党争的起源、晚明党争的危害、宽宥阉党。张岱的晚明党争论与他的家族渊源、地域政治背景和学术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小品的评价以否定性为主。四库馆臣针对晚明小品存在的离经叛道、内容杂乱、不著出典、慕奇好异、语言纤佻、体例不当、考证疏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总目》对部分持论笃实、文辞雅洁、考据精核、富于史料价值、作者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晚明小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主要是受官方哲学即程朱理学以及考据学风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总目》对晚明小品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过,《总目》也敏锐地指出了晚明小品的一些弊病。客观看待《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有助于今人全面把握晚明小品的优缺点、理性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顺 《文教资料》2009,(5):23-26
晚明民间宗教活跃,对晚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型世言》描绘了一个世俗化的宗教世界,是对晚明民间宗教生活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出版杜:中华书局2008.08本书透过具体而细致的实证研究,探讨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的消费文化,希冀打开晚明消费史的多元面向,丰富这段历史。全书的两大主轴,其一是尝试把近代早期中国的消费史,放在世界史的脉络下,观察晚明时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费社会的现象,以修正英国  相似文献   

11.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拟话本小说和晚明市民心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晚明的拟话本小说,确切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市民的心态。具体说来,拟话本小说反映出了晚明市民阶层普遍具有的渴求财富、鸳逐感官刺激的和企盼“因果报应”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成因,与市民阶层的阶级构成、晚明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晚明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沉暮开新的动荡时局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沃土;庙堂文化一统及复古流弊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在晚明血缘、地缘、阶层的限制被不断打破,社会流动性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图书出版业繁荣,人们对于阅读有强烈的需求,读者群体不断扩大。在这种庞大的信息载体、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的共同作用下,图书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与工具,围绕图书的编写、流传和阅读,晚明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网。相较于传统的经史子集,较为另类的时事小说、官员编书、妖书等几种图书形式更能体现当时舆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见证并推动了晚明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思想潮流,一般产生于社会历史的大转折时期,晚明社会思潮的形成及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晚明的文人思想家们,对晚明文学思潮的产生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晚明社会思潮在《金瓶梅》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生命意识之阐释始于庄子,而觉醒始于魏晋,唐宋人对生命本体皆有感悟。以此观之,则晚明文学之娱乐化,实乃华夏生命交响中之变调。在中晚明这个特殊时期,山人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突出的时代问题。受中晚明时期文学娱乐化的影响,山人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生存方式;山人现象受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影响的同时,也冲击着晚明文坛。  相似文献   

19.
晚明山人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出现在晚明,在隐居方式、谋生方法、生存范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隐士大相径庭.同时,晚明山人群体的文化建构呈现出的名士气、商贾气、才艺化、世俗化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时代风气的深刻影响,由此可以观照晚明山人的文化风貌的形成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20.
明朝末期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其灾害的发生频率高于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晚明诗人的诗歌创作在记叙灾害方面的灾害诗仍然比较少。讨论了晚明诗坛的概况;然后从晚明叙事诗记录的自然灾害的方面,关于雪灾、干旱、洪涝、饥饿等自然灾害的记录,加上对灾害史的考证;最后以陈子龙诗歌为例,浅谈晚明诗人对频发灾害的入诗程度以及自然灾害这样的社会题材在晚明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