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女子师范教育作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历史渊源之一,创建早、体系完整、连续不断,以家政教育为特色,为我国女子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办学历程对于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女子教育的创办与发展同区域文化发展密切相连,近代河北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京津区域文化的变革;受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影响,近代教育家的办学实践推动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女子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西迁及联合办学,促进了女子师范教育的拓展;校史研究作为新时代教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益经验,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清末女子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是近代妇女解放的发端,其显特征是:1、戊戌维新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化事业并进,呈现出贵族化倾向;2、辛亥女子学校教育与前相比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其发展特点既受西方女性观影响,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有密切联系。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互动影响,在中国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今天的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兴办女学的主张,论证了兴女学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戊戌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想对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介绍台湾技职教育新近的发展状况,并归纳其特色。第一部分简述了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四个时期,即:发展基层农业及商业教育时期、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时期、技职教育体系建立时期及技职教育优质化时期;第二部分针对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现况,分别就教育行政制度及学校制度作现况的说明;第三部分提出了台湾技职教育在世纪交替后的发展重点;第四部分就前述发展重点归纳新近发展的特色,包括:技职教育体系独立完整;社会力量办学兴盛;技职教育学制与类科多元,符应社会各种不同的需求;产学合作多样而深入;课程内容强调实用取向;教育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教育中,蔡元培首先在新式学校内举起反封建旗帜,并始终把教育作为谋求国家富强的关键和一生的追求;他善于吸收借鉴外国教育的精华,从民族的实际出发营建新的学校教育体制;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的"文明开化"使得日本女子教育获得合法性。女子接受中等教育,女子师范学校、教会女子学校、女子专门学校相继开办以及女子留学教育的开始,为日本女子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它普及了女子教育思想、确立了女子教育制度、奠定了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为儒家文化圈其他国家效仿。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晚清的女子教育同戒缠足一样,是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反封建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女子是否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是衡量妇女解放程度的一个天然尺度,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近代女子教育的嬗变过程,不但能够丰富和充实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而且能够加深对于妇女解放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而正确理解妇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传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以口耳相传的家庭教育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形式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清中叶以后,伴随着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资本主义的经济成份开始出现,西方教育思想和学校制度也传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于腐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观念,力图加以变革,兴女学成为这种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兴办女子教育、争取男女同学与受教育的平等,一直是近代社会进程中提出的新课题。自从古代圣哲们在阐释代表男女的“乾坤”之道,论证了“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效法之谓坤”,“坤,顺也”之后,生儿育女便成了女性的主要职责,夫唱妇随便成了女性生活的准则。于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就作为社会选择和评判女性的基本原则而延续并固定下来。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来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但由于这是文化侵略的产物,难以对国人形成大的感召力,无法推动中国近代男女教育平等与女子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女子教育观不仅影响着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稳定。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大致经历贤妻良母教育观、女国民教育观和男女平等教育观三个阶段。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嬗变路径为:社会舆论对女子教育观进行导引、学制将女子教育观制度化、办学实践把女子教育观落地生根。社会舆论、学制、教育实践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推进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观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这部语文专业教育辞典是献给语文教师的一份礼物。它是一部语文教育小百科。语文教师所需的知识、理论、史料、方法,都以简明精要的词条形式编写出来。本书共分为七编:第一编语文教育理论;第二编语文教学;第三编语文教育相关的知识;第四编大纲教材:名家名篇;第五编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论著;第六编语文教育资料;第七编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综观日本教育的近现代史,可以发现日本教育法规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学制》、《教育令》、《学校令》为代表的第一阶段,是日本近代教育法规的形成时期。以《学校基本法》为代表的第二阶段,是日本近现代教育法规的发展时期,而《终身学习振兴法》的颁布则标志着日本现代教育法规的成熟与完善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开始启动,它几乎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开端恰好同步,这说明石家庄城市化的启动,落后于中国近代城市化整整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2年城市化启动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5年城市化初兴时期;第三阶段,1925-1937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37-1949年城市化停滞、畸形发展、衰退及恢复时期。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的中等教育体制在内外部改革压力的协同作用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密集的改革时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本文介绍了其中四项重要的改革举措:第一,改革中等教育体制,由多轨制转向两轨制;第二,设立和扩建全日制学校,由半日制学校教育转向全日制学校教育;第三,缩短文科中学学制,由9年制转向8年制;第四,引入国家教育标准,由输入导向的教育管理转向输出导向的教育监控。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一门令人犯“怵”的“纯理论”课程。不少考生在考前都感到思想压力很大。其实,这一课程是关于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者及其经济学说的介绍,因此本教材分为五编:一、古代及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二、早期的古典经济思想;三、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和发展;四、非古典经济学说;五、新古典经济学。其重点在第三及第五编。其中第二编与第三编部分为英法两个部分;第四编则为近代德国、美国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戊戌时期,在维新人士推进下,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理论尽管存在某些局限,但逐渐形成体系,并被付诸实践。研究戊戌时期的女子教育理论与实践,不仅可洞察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透视中国教育问题根源,厘清中国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编的初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上册是供三年级教学用的教科书。内容包括从上古到十五世纪的世界各图历史的基本知识,即从原始人的生活开始到封建制度巩固和发展的中世中期为止。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叙述原始人的生活;第二、三、四编通过古代亚、非国家、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具体史实,叙述了奴隶占有制社会的一般情况;第五、六编叙述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的历史,从分裂的西欧封建制国家的建立讲起,结束到十四、十五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