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丽华  李俊杰  李平 《现代情报》2006,26(3):205-208
本文就中国馆员来讲,以日本公共图书馆为中心,介绍日本的当地状况,探讨21世纪日本图书馆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火烧东京     
姜钦峰 《知识窗》2007,(2):38-3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逐渐逼近日本本土,同时日军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日本人盲目的武士道精神让盟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为了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加快太平洋战争的进程,1944年6月,美国决定以B-29轰炸机为主力机种,以中国成都和印度加尔各答为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文中将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归纳为四个时期,即德川时代是日本科学技术的孕育期(1603—1867),明治时代至二战前是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期(1868—1945),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是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重建与发展期(1945—1979),八十年代后是日本国家的创新系统的调整与完善期(1980-)。上篇分析了二战前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情况;本篇主要分析二战后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洪昭光 《今日科苑》2003,(11):22-22
喝一袋牛奶的好处,最典型的是日本。1937年侵略中国时是“小日本”,而现在日本变了,同龄中小学生,日本孩子的身高超过北京孩子,更不要说比广东人高,比福建人高得多。为什么呢?很简单。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每天中午给中小学生每人免费供应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一袋牛奶,日本人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钴是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金属之一。日本是全球钴资源主要消费和贸易国,厘清日本钴资源在全生命周期中流量和存量演变特征以及贸易格局动态变化,对了解全球钴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贸易关联的日本钴物质流分析框架,揭示了2000—2020年日本钴物质流演变特征。【结果】(1)流量分析表明,2000—2020年日本累计消费272000 t钴,日本钴资源流量、流向均发生大幅转变,精炼阶段钴盐产量大幅增长,制造阶段电动汽车电池逐渐取代消费电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使用阶段钴资源消费呈“先增后降”的演变趋势,始终以消费电子电池为主体,废弃物管理阶段旧废料若可以100%循环利用,则可以满足日本本土需求。(2)存量分析表明,传统应用在用存量“先增后降”,新兴应用在用存量稳步提升,在用存量结构仍以消费电子电池为主,电动汽车电池超越高温合金位居第二。(3)贸易格局分析显示,日本进口来源国日趋多元化,但日本对中国的材料依赖却大幅增加;同时,日本含钴终端产品出口市场则由亚洲占主导转向美欧。【结论】长期以来,日本钴产业链形成了“上中游进,下游出,两...  相似文献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发达国家,图书馆业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日本与我国同是人口大国,有着类似的文化传统与习惯,日本图书馆业具有较高的可参照性。本文从日本图书馆的发展状况中.总结其现代化、社会化、实效化的一般特征,并以此为标杆,发现我国图书馆业的不足,探究我国图书馆发展的走向,为我国图书馆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晓敏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S):114-114,182
天皇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形成与确立的时期,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本已经有七百多年的武士道对明治宪法体制下建立的近代日本天皇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认识日本国民的民族特性,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武士道的传统与精神对近代天皇制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及其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图像通信领域中的专利申请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在DWPI库中,H04N分类号下的文献量约为527254篇,其中日本专利文献/具有日本同族的专利文献量约为417649篇,约占H04N分类号下文献量的79.2%左右。同时,在对图像通信领域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日本专利文献具有较高价值,使用日本专利文献/具有日本同族的专利文献作为评价新颖性或创造性的对比文件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图像通信领域中对日本专利文献准确、全面地进行检索尤为重要,而使用常规的IPC、EC分类号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则很难高效、全面、准确地检索到相关的日本专利文献。  相似文献   

9.
王玲 《世界发明》1997,(7):31-32
日本专利文摘是由日本专利局(JPO)出版的英文文摘,属于A型出版物,它的英文全称是PATENT ABSTRACTS OF JAPAN,简称PAJ。PAJ涵盖从1976年至夸日本人申请的近36,000,000篇专利文摘,通过它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申请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0.
李晓娟 《科教文汇》2007,(2):127-127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来描述日本的投降,但是,从对日本的宽大处理政策来说日本的投降是有条件投降。看看日本政府现在的所作所为,我们似乎也能发现当时的无条件投降只是掩人耳目。  相似文献   

11.
1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1975年开始,日本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平均数量逐渐增多。至1985年,日本在各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每10亿美元国民总产值(GNP)的论文数量仍远远低于英、美等国,且论文被引用量也不多。日本、中国都已结束追随发达国家,进入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1985年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科学和技术,特别是发展基础研究,否则就不可能创立下一代新产业。日本科学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研究经费不足,其二是研…  相似文献   

12.
看日本发明竞赛关原成1993年10月,应日本政府邀请,我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了日本。访日期间,日本创造学会会长恩田彰教授和创造力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先生分别会见了我。创造,这是日本强盛的国策,全民共同的意识。早在1982年,日本政府就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3.
邵永华  邵苏南 《科教文汇》2007,(11Z):180-181
《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作者认为,日本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日本文学已经产生了多种文学思潮,如“真实”、“物哀”等文学思潮。本文则认为,“真实”、“物哀”并非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日本古代文学的前期,亦无所谓文学思潮。《思潮史》所称,日本古代文学中第一阶段的文学思潮—“物哀文学思潮”之观点,并非准确与客观,亦难以令人信服。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探究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2005,(5):35-35
据《日本纤维新闻》报道,温控变色纺织品在日本市场引起关注。章说,利川温度来改变颜色的产品在日本国内还不是很普遍,但在美国,近数年米,变色的T恤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一个号称世界最大钢铁生产企业的新日本制铁公司,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果断地放下架子,生产销售每只仅100日元的保温袋,从而赢得了极好商机。新日本制铁公司由于受到了日元升值以及全世界重工业持续不景气的影响。将近10年间的经营,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原来后进的亚洲四小龙,以低成本的经营,在制钢和造船工业方面,都迎头赶上了日本。于是,新日本制铁公司被迫开始了新的企业经营改革。历经三次合理调整,从业人员从7800人精简到2400人,只剩下1/3。然而,企业并未走出困境。在日本,一进入寒冷的冬季,就是棒球季节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天照大神”在日本神话中君临高天原,统领众神,是神话史上罕见的女性太阳神,又是日本皇室的皇祖神。这样一位女神形象非常特殊,极具日本特色。她对中国读者来说是相对陌生的。通过对她特殊形象的分析,我们能进一步接近这位女神,也更了解产生她、孕育她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发展与高科技联系紧密并逐步向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作用日益凸现。并根据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的状态,提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研体制对于日本基础研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一篇题目为《世界级科学家国别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的调研报告中,根据日本获国际大奖的人数、日本科学家在国际性科学院的外国人会员中的人数和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排名等指标,对日本基础研究目前在世界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为中日关系的修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分析了日本对华ODA变化的主要表现,探讨了发生变化的原因,指出了日本对华ODA对促进两国关系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青少年发明印象记本刊特约记者吴佐明笔者不久前就科技奖励问题到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在考察任务之外,笔者出于对青少年发明活动的关注,透过日本发明协会和东京电力株式会社等团体对日本青少年发明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印象颇深,以志之。1.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