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个重要的内涵:一是“综合”,即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使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二是“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亲历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知,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增知、创新,获得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个重要的内涵:一是“综合”,即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使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二是“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亲历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知,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增知、创新,获得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可以和阅读教学、阅读实践融合推进,以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感受诗歌魅力;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写活动,亲历言语过程;活动尾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放松地开展活动,学生才能畅享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提高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张泽元 《甘肃教育》2021,(5):128-129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体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开发教学资源,重视语文课堂预设活动,优化并广泛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情景,使学生既要读,又要讲,还要动手写一写、练一练,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语文运用的能力,并且在学习和运用中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拓展视野。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呢?一、确定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过程应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作为构建语文基本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教学第十册综合性学习内容——"走进信息世界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生活中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一些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基础,让学生从语文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走向社会,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进行专题活动,即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辨论等;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此,我校(注:此处指甘肃省华池县紫坊初级中学,下.文同)成立了《山芽芽》文学社,创办《山芽芽》社刊,开展“读红楼,学语言”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香包节”,编写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实验教材——《乡土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课程目标,那就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理解和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这里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生活即语文。如七年级上册中的“感受自然”、“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的起源”等综合性学习课题,均把语文学习的触须伸向社会、科学或自然等领域。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除了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主题研究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根据综合性学习的主课题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通过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四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可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除了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外,还表现在学习的过程是“活”的,学生不仅看书,还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拓宽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渠道,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材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在课外阅读中去积累运用,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就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较而言,我们应该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涵盖的内容、方式更广泛,更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个性,更加能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文本资源,在开展语文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汪洋 《现代语文》2011,(9):70-71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学生阅读自主体验和综合性专题学习,培养“大语文观”,从生活中发掘语文学习的各种因素,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特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能使学生因亲身参加实践而获得感悟和深刻体验,是书本知识所不能取代的。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就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因地制宜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对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要。笔者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校本资源开发利用》的县级课题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如何开展“到镇上采风”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成为语文教学的五种形态之一.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堂与生活相辅相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与任务贯穿始终,使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超越课堂和学校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学习环境中,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下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真实情境,高度整合文本及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供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界定它的内涵,因此学界的定义主要有:一是通过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三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经验、个性化的课程。四是一种综合听、说、读、写的课程目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给他们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然而,目前新课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以下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版课标调整了学段要求的划分框架,撤销了“综合性学习”板块,但增设了“梳理与探究”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大大拓展了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和价值。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教材创新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让其成为实施“跨学科学习”这一学习任务群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现以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教学为例,谈谈对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包含语言文学、逻辑修辞等,还包含人文历史、社会、哲学等多方面知识,学科知识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在语文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语文学习也由过去的知识传授向强调实际应用、密切社会和生活的联系转变,由单纯的语言学习变为多样化的语言生活的学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其能让学生扩大知识领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而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教学中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