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撒哈拉的故事》是著名作家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她生前身后一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本书收录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的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沙漠生活艰苦荒凉,三毛却能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写出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小读者可以透过三毛的眼睛去探寻别开生面的沙漠世界,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感染到三毛在艰苦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精神。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  相似文献   

2.
<正>本期上架:《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年5 月三毛,英文名Echo。有人说,她是撒哈拉迷人的天使,是沙漠盛开的玫瑰,是特立独行、将浪迹天涯视为宿命的奇特女子。而我总觉得"流浪"才是她真正的名字,由她填词的《橄榄树》,在齐豫旷远的声音中淋漓尽致地  相似文献   

3.
原文 …… 第二个周末,我们带了帐篷,足足沿着海边去探了快一百里的岩岸,夜间扎营住在崖上.  相似文献   

4.
水墨 《初中生》2007,(9):42-45
原文 第二个周末,我们带了帐篷,足足沿着海边去探了快一百里的岩岸,夜间扎营住在崖上。  相似文献   

5.
初识三毛,是缘于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样悲伤的文字,浸透着无声的情感,却最令人心痛。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作家的文笔如此凄凉,在隐隐的倾诉中透出辛酸的血泪。三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后来渐渐地读了她的许多作品,让我对这个女人更加好奇。除了《梦里》等后期作品,她的文字无一不充斥着欢乐与俏皮,宛若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孩。灵动的、玄奇的色彩构成了作品的主基调,让人窥探出她内心的张扬与欣喜。不禁再次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使这个女子的风格前后发生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妒忌,乃人之本性。生活中已成为一个地道的贬义词。然而,作者鲁子却拓开一笔,以“妒忌自己”为题,别开生面,将其褒义化,悬念迭出,令读者一睹为快,于新颖别致的见解中,领悟出其鞭辟入里的思辨。一开头,作者就用三个排比句列举出失意者、面丑者、拙嘴者对成功者、姣美者、善谈者的妒忌,进而指出生活中人人都有过妒忌。然而作者的用意并不在此,而在于提醒我们将人常有的妒忌弱  相似文献   

7.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写了一位拼命压抑住内心的恐惧,帮助孩子走出危险的父亲。而《信自己》这篇寓言式的文章中,同样有一个帮助孩子走出精神困境的蜗牛妈妈。在小蜗牛与妈妈的一问一答中,处处透着孩子的茫然、天真,而它的母亲是那样地耐心、睿智。如果是昆虫则渴望拥有一双灵动的翅膀,如果  相似文献   

8.
<正>《寻人启事》这篇微型小说题目本身有点"俗",但其情节却是曲折起伏,巧设悬念,蕴藉隽永,引人入胜。1.苛刻而浓烈的母爱《寻人启事》中的母亲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她心思全用在了挣钱上,而且对女儿日常生活的要求太严格,望女成凤之心甚切,很少面对面同女儿促膝交流,使女孩产生了母亲并不爱自己的误解,以致于女孩产生了离家出走以"报  相似文献   

9.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七绝小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诗曾在上世纪90年代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而且名列第二。诗人杜牧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它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经》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方几乎家喻户晓,人手一册。因此,对学习英语的读者来说,了解一下《圣经》的故事不但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英语语言,还能增强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下面摘选一则经典故事,以犒读者。  相似文献   

11.
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着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四面张望,仿佛一只小鸟,想飞,却不知道往哪边飞好。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里人不多。一个老爷爷恰好散步到那里,一瞥间,老爷爷意识到,这对母子肯定是上完了上午的特长班,还要赶下午的特长班,因为家住得远,所以只能到这公园里来小憩一下。小男孩就要拔腿跑开,老爷爷轻声叫住他:“小弟弟,别跑远了!”小男孩仰头望望老头,心想你管得着吗?我要能飞,飞得老远老远才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利用加写前言和脚注、增补、劫持三大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撒哈拉的故事》英译本进行分析,探究这三大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以及作用。研究发现,加写前言和脚注在译文中起到强调女性作者存在,补充文化缺省的作用;增补起到增加女性主义倾向,充分表达原作内涵,增加译文表现力的作用;劫持起到改写带有女性歧视的内容并增加对女性的积极书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编辑在电话里要我写一篇《遇见》的歌词赏析,说已经把歌词发到了我邮箱里。我握着听筒在那头轻轻地笑他多此一举。我是多么熟悉这首歌啊,不光是我,还有那些在成长里跋涉的孩子们——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美好秘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中国大陆“三毛热”迅速席卷开来,笔者也被“卷”了进去。前边虽已写过《真情应在淡泊中》,对三毛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评介,但总感到意犹未尽,想再写点什么与广大读者共勉。著名作家郁达夫说得好:“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三毛的作品,是她自己货真价实的“白叙传”。这种“自叙传”,一方面在作品里保持住三毛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是作品里所描写的内容都经过了三毛自己的内心体验,是她自己的内心里折射出来的光芒。正如美学大师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十分平常十分普通的事情,经过作家“记录”和“去粗取精”的艺术加工,就有可能成为一篇有意思的作品。美国儿童故事《煎饼帽子》就是取材于现实,从日常生活中撷(xie)取的一朵文学小花。它所叙写的“故事”其实很平常很简单,读起来却觉得挺有意思。  相似文献   

16.
17.
<正>日本现代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在《禅宗》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茶匠之心。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位大茶艺师,他泡茶非常好,主人一天都离不开他,主人要去京都办事就一定要把他带在身边。他说:"京都有很多浪人,我又不会武艺,被人逼住怎么办?"主人说:"没事,你也穿一身武士装,挂一把佩剑,别人就不招你了。"他就这么照猫画虎地穿戴起来,跟着主人走了。到了京都,主人去办事,他自己出去散步,在池塘边就恰好撞上一个浪人(注:浪人,意为流浪的武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金锁记》里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悲怆而又苍凉的故事。它极为精妙地展现了曹七巧在物欲与情欲的驱使下,人性被践踏、受戕害,最终灭绝的过程,使我们深刻地体验到人类的无奈与挣扎,从而引发我们对人性本源与自我超越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三毛是人们眼中的奇人,她是一个文采出众的多情女子。在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中,她将生活的点滴和情愫向读者娓娓道来,以真诚朴实的文笔打动读者的心灵。文章中处处闪现着性灵之美,写作时的真性情,独特的人格魅力,满怀赤子之心,率性而为做自己,乐于助人,大爱无疆,行侠仗义,这些也正是她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男男 《初中生》2009,(1):65-69
【导言】 《小王子》出版于1943年,作者为法国飞行员安东尼&#183;德&#183;圣艾修伯里。长久以来,阅读《小王子》被视为一种必修的文化学分,每个人都可用自己的方式来体会书中深远的柔情和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