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是清华附小的前身,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就学而建。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教授、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曾在成志学校学习过。成志学校的管理由校董事会负责。张子高、冯友兰、纪约翰、萧公权、朱自清、杨武之、刘崇宏、陈达等名教授都曾先后担任成志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成志学校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  相似文献   

2.
正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前身是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清华附小以其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宁静美丽的校园环境、富于书卷气的育人氛围,成为学生们宜居宜学的乐园。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学校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尝试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06,(11):I0004-I0004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博士,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  相似文献   

4.
成志文学社     
“成志”一词源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成志学校”,文学社以“成志”命名, 既有继承前辈优良传统与学风的含义,也包含着莘莘学子成就文学的志向。多年来,文学社坚持开展读书、征文、笔会、作品研究等活动,以不断碰撞思想、磨砺自身;同时聘请清华、北大的学者、教授来校  相似文献   

5.
“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是清华附小教师追求教育境界和自我完善的目标;是清华附小学生为生命奠基、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也是清华附小师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是清华附小的校训,也是清华附小办学理念的核心。面临21世纪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清华附小朝什么方向发展?清华附小在2000年制定的“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在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作为子弟小学——清华附小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小学,即要有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校园环境,要…  相似文献   

6.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著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著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现在的清华附小位于清华大学的西南角,占地33000平方米,其中操场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有35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教职工93人。清华附小得益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影响,受“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熏陶,形成了清华附小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杨洁 《教育》2014,(29):16-17
学校依托高校资源,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面向21世纪‘一条龙’整体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取得良好社会效应。2011年暑假,学校利用“抗震加固”契机,完成了对原有校舍加固、改造、美化、建设人文景观四位一体的完善工程。如今,一所传承历史而又面貌一新的学校巍巍然矗立于清华大学西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至今已走过近百年历程。附小沐化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熏陶于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  相似文献   

8.
周诒春在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诒春是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他热心教育,严格管教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施行的诸多改革,使清华在教学等方面得到稳定发展,清华学校的规模和许多优良传统基本由此形成,为此后清华学校快速发展并改办为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相似文献   

10.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要逐渐过渡为完全、独立的大学,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华由一所中等程度的学校转变成完全大学。清华改办大学是国内外政治、社会、教育环境与学校实际情况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清华学校作为留美预备学校,其主要作用是推举优秀学生赴美学习,其职业指导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择科选校的作用。本文对清华学校职业指导的先驱人物周诒春的职业指导活动进行介绍,旨在说明清华学校职业指导活动对当代中学生职业指导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读书报》曾发表了历史系几位教授写的文章,其中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有人说清华学校研究院,有人说清华国学研究院,很多老先生说的则是清华国学院。三种说法,略有不同。葛兆光的说法比较准确,是清华学校研究院。但是,说国学研究院,国学院也都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集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实验性市重点学校,学校以小学、初中、高中十年一贯制为基本学制,在此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学校成立于1987年,隶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由上海,帅范大学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指导。学校实验教育的目的是探索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少年儿童的学习潜力,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展能、成志。  相似文献   

14.
清末,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设立了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其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时期的留学预备教育,向美国输送一定数量和规格的留学生,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培养所谓“新式人才”。清华学校与民国前期的留美预备教育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5.
清华学校是在中国教育系统之外的一所新制留美预备学校,所采用的是美国学制,因而备受"崇洋媚外"的指责.周诒春任校长以后,对清华学校进行了本土化改革,提出培养完全人格的教育宗旨,着眼于民族独立,提出西学应"中土化",努力将清华办成学术独立的中国式大学.  相似文献   

16.
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学校,因校址选在北京西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学生由全国选送,各省依照承担庚款的数目确定学生名额,在清华学习几年以后,即派赴美国插入大学读书。直至1925年开始改办大学,清华一直被称做留美预备学校。从她开办之日...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理化》2010,(1):F0002-F0002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在此就读。他给母校的题词是“求达到世界水准”。清华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大学附中,北京市重点中学和首批高中示范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先进校”、“校园环境示范校”、“科技示范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诗人、学者的闻一多,最早是一位画家。 1912年.闻一多入读清华学校。他曾“以图画冠全级”,发起并成立了“美术社”,同时还担任《清华年报》《清华学报》的图画编辑,成为学校美术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于1912年14岁时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至1922年放洋赴美为止,在清华学校呆了整十年。1932年8月,他又应聘回母校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至1946年7月15日作了著名的纪念李公朴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刺身亡为止。他又在清华大学担任了14年的教授。他一生的求学治学历程可以说是始于清华,终于清华。  相似文献   

20.
点击文学社 清华附中成志文学社 消华附中西与网明园隔路相 望,南与清华大学母子相依。成志 文学社就活跃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 的环境中。它取名于清华附中前身 “成忠学校”,秉承清华大学“人文 日新”的精神,立志为清华附中教 育教学贡献力量。办有《成志文学 报》,专门刊登学生习作。仅2001年 以来,经它推荐在全国各地公开发 表的学生作品达上百篇次,获奖40 余次。2002年获“全国百家优秀文 学社”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