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性主义的发展在经过了第一、第二次浪潮之后,到了90年代,出现了被某些理论家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它们从女性的视角进行文学叙述,不仅仅丰富着对于"人性"的理解,同时也丰富着文学的表述。以"两性和谐"作为目标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在澳籍女作家海伦·嘉纳的作品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见长。《觉醒》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被人遗忘多年。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使得世人重新关注这部作品。研究小说女主角打破传统男权社会的束缚,追求女性个体存在意识觉醒之旅,旨在分析个体存在意识觉醒来自各方面的阻挠以及必然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作为当下西方社会不容忽视的一种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它的诞生与当时西方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乃至工业革命等各领域的重大变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18世纪后半叶以来,女性主义运动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从第一次浪潮追求权利平等,到第二次浪潮抨击父权社会,再到第三次浪潮开始尊重两性以及女性间的差异,每一次浪潮中女性主义者们都为了实现自身诉求而展开斗争。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本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上女性主义三次浪潮本身都存在着无法突破的理论桎梏和实践局限。  相似文献   

4.
《飘》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故事女主人公斯嘉丽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与反抗的个性和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感染着许多人,展现出20世纪美国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赵宝刚的都市情感剧《婚姻保卫战》,立足于都市生活,演绎了"80后"的婚姻生活,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婚姻家庭元素。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展现了婚姻的各种状况,以及两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博弈,反映了女性从觉醒到斗争再到两性走向和谐的过程。该剧对两性性别身份与文化处境的深切洞察和理性思考,超越了传统的两性战争,给我们预言了未来社会两性和谐共融的一幅蓝图,而这将是当代女性主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5—19日,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洛阳召开了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规模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沃克(1944—),美国当代著名黑人长篇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以及文学评论家,著作丰富,并受到世界文坛的认可。尽管其开创性的书信体小说《紫色》饱受争议,但本书使其一夜之间成名。《紫色》是一部根据女性主义来分析黑人女性救赎之路的小说。凭借此书,艾丽丝·沃克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然而,当时该书在美国国内外评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颇具争议。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及成长经历,阐述艾丽丝·沃克女性主义在《紫色》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并从超验主义,女性同性恋关系等较为新颖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9.
凯瑟是美国享有很高声誉的女作家.被推崇为“美国立国以来一名最伟大的女作家”。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不断崛起,许多评论家自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凯瑟及其作品进行探讨。本文系统分析了凯瑟在《啊!拓荒者》中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男权社会解构、对女性世界的建构、对两性和谐模式的建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卡洛·麦考琳的名著《荆棘鸟》,探讨了小说中被颠覆的男性形象以及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里获得话语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1.
王慧娟 《文教资料》2007,(34):166-168
文本的细读是文学研究一以贯之的原则。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现》,叙述"我"归乡寻父的所见所想,及其最后孤独的觉醒而反抗。在充满激情的叙述间抨击了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以此初步显现出作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即主张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生物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给文学界注入了新的力量,出现了一大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与十八、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带有很强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本文以《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为例,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莘是英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上具有一定地位及影响力的一位女性作家。自从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受到了中西方各界的关注,说法不一而中。特别是她2007年讲述人类起源的新作《裂缝》出版以来,受到批评界的高度关注。《裂缝》中,虽然男人和女人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分为两个独立的部落,居住环境及性格不同等等却引导他们走向联合。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灿烂千阳》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以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思维方式、身体、话语和权力等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对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借此批判了代表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不可否认,传统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男性作家依照男性的标准来进行塑造的,这样的塑造必定会具有一定的性别偏见和误解。基于此,倘若从女性作家的作品来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势必对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飘》作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通过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的女强人形象,完美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女性主义。因此,重点对《飘》中女性人物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家庭、爱情、婚姻的态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借其独特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通过《喜福会》展现了第一代华裔女性在中国封建男权制下所遭受的残酷压迫,从而对男权制进行了颠覆;又通过对第二代华裔女性形象塑造,以揭示她们在异国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文章分析了两代美国华裔女性从沉默走向觉醒,在不断抗争中探寻自我的艰辛历程;在男权和种族的樊篱下,美国华裔女性展现了坚强、独立、智慧的优秀现代女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哈姆莱特》中,男主角哈姆莱特一直备受评论家、观众与读者的青睐。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角色———奥菲利娅和乔特鲁德以及男主角哈姆莱特对她们的态度,试图挖掘隐藏于《哈姆莱特》表层底下的父权意识并探讨莎士比亚在这一方面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重新解读爱米丽,论证在清教思想盛行的南方社区,她不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相反,由于敢于追求爱情与幸福,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以杀死情人的极端方式改写了长久以来妇女被奴役被边缘化的宿命,爱米丽是男权社会的叛逆者并因此而散发出女性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狮子王》由《奇幻森林》导演乔恩·费儒构思并执导,翻拍自迪士尼动画经典《狮子王》,是一部真人与CG结合的电影。这个电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狮子王》从表面上来看是个王子复仇的故事,但影片更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对压迫和歧视的反抗,对两性平等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