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小语教学大纲》指出,“词义教学很重要.只有讲清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要词语呢?有人完全否定以词解词;有人主张把参考资料中的注释都抄给学生,有人则主张不必要抄;总之,众说纷纭.我认为,还是从课文实际、词语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的教法为好.下面是我对词义教学的十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考几乎每年都考成语。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成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但绝大多数试题都是考的成语,今年全国高考共有17套题,就有13套题考了成语。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考查仍将是今后的重点之一。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度重视积累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释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用一定的时间对成语作集中复习,强…  相似文献   

3.
读好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表达的情感,并且会用这些词语说出句子。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多练习说句子,认识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环境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VI头运用一些基本的句式。这些句式要掌握学会使用,掌握词语和句子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相似文献   

4.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的绊脚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背诵一些抽象的词语解释条文.或机械地解释词义.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或机械地师云亦云.并不能真正懂得词语的意思.更不能领悟到这些词语在文中所起的表达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把枯燥的讲解变成有趣的对白呢?  相似文献   

5.
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二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语。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准确理解词语意义,有一个理论问题不应忽视:要注重区分词语的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一些词语的意义作了注释,这些注释一般是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时的  相似文献   

6.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虽有删减,但仍是高一语文教材中一篇时间跨度长、牵扯人物多、故事情节复杂的文章。课文注释中有一些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同学们在学习时产生一些理解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下列知识扩展给学生,以帮助他们理解这篇难懂的先秦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7.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既通常又细致复杂的工作。说它“通常”,是因为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词语、难理解的词语和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都要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8.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读懂理解了词语,才能使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词语教学活动,尤其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更要加深理解。那么,如何开展词语教学,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呢?笔者经过不断研究发现,既然是基础,就得从积累开始,再去理解、表达。一、积累词语通过研究发现,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精彩的课文,作者往往注重词语的表达,有的是叠词,像AA式、AABB式、ABAB式等;有的是成语,往往是点睛之笔;还有用得精彩的动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10.
读就是念读。要求学生熟读熟念每一个重点词,让学生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特别是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并弄懂词义。 写就是抄写。要求学生抄写重点词语,了解字的结构,弄清笔画笔顺。对有些生字词,还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查出正确的拼音,然后与生 组成词一起抄写。 解就是理解。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加深理解。不 课文中已注释的重点词语要加深理解,而且对课文中未注释的重点词语也要通过查词典或老师的讲解加深理解,并引导学生对某些词的多种义项做出选择,同时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记就是记忆。要求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练习,特别是在理解词义的基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注释部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课文注释的内容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2.词语注音、解释。3.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知识,对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我院中文系首届本科班毕业前夕,系领导同志让我给行将离校的向学,就高中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作了一些讲解。其目的是减少他们毕业后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可能遇到的困惑。我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少量在课文中应注释但没有注释、或虽有注释仍可以讨论的词语,也讲了一点对句意或对篇意的个人理解。这里先整理出如下八条,供高中语文教师及自学人员参考。其中有些看法未必很成熟,只是探讨性质。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给学生讲解"纷纷扬扬"这个词语,是结合课文的解读进行的。这样做,通过对这个词语的解释,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反之,通过课文,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词语。这样讲解词语,使词语的教学和课文的解读相得益彰。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个词语,在解读课文之后,安排学生用"纷纷扬扬"作口头造句。具体要求是:第一,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想哪些事物可以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小语第九册一些课文中有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作业。对此,教材提出了两类不同的要求。一、说说句子或一段话的意思。这是指理解内容而言。如《长城》、《给颜黎民的信》、《再寄小读者》、《落花生》、《田寡妇看瓜》诸课文中提出的要求,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给学生指明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时要注意带点的词语。也就是把句子放在文中与上下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同时把握好对带点词语的理解,这样理  相似文献   

15.
联系课文训练遣词造句柳静《种子》是小语义务教材第七册的一篇2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故事情节简单,但短短的一篇文章中,却运用了大量写人的精美词语。如:素雅、落落大方、略带羞涩、抿嘴一笑、惭愧、乌亮、俊秀、害羞、虔诚等。教学时,教师可把学习运用词语作为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出本课写人的词语并画下来,然后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并朗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这些词,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的片断。学生一般能用上课…  相似文献   

16.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是词语训练。只有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文章的主要内客,才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具体表现事物的特点。由于词义的多样性,决定了具体语言中的词义就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加强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词义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词语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搬“教参”上的词语注释,让学生死记硬背,把词语的教学单一化、机械化,严重影响了学生解词能力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词语训练走进了形式主义的误区,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应以课文为凭借,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有很多不同,除学习课文中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外,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一、学会看注释课文中的注释,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一般是每篇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内容多为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对课题的解释,有的还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读这类注释要抓重点,可用分层次、圈点关键词语的方法。第二类,是生字的注音、新词的解释。读这类注释,一要紧密联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掌握;二要分类,有重点地记忆。第三类,是对引用的有关成语…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词语解释这部分所取词语,均为课文中所有而未作注释者,又是须要理解和掌握的。词语以课文前后为顺序,结合课文复习很方便。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文的注释文字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正确有效地解读课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词语注释藏玄机在长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词语注释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词语解释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弄清楚词语的基本义,进行字词意思的记忆,完成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归纳掌握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语的解释方法。如:在多音字的辨识中,要知道"以义辨音";在合成词的解释中,可以将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可以分清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归纳出修饰性词语的解词  相似文献   

20.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一、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理解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概括性。一些词语的意义往往在课文中已表达出来了。因此,理解这些词语,可以用书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如《说勤奋》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生物学家童第周刻苦学习的文字:“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