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教育历史的分期问题是有关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合理地划分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有助于把握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判定特定时期教育的变革与性质和合理地编排教育史论著体系。20世纪中国的教育理论界先后有过依据朝代更换、社会形态、时代特征、教育实践、阶级斗争等多种中国教育史分期法的探索,展现出面貌各异的中国教育发展史,合理的中国教育史分期应以教育实践为主要依据,也对历史年代、社会形态等外部变化因素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国内关于中国教育发展线索问题的研究,古代教育史有儒家教育,劳动人民教育或教育的阶级斗争的单主线说,养士教育,平民教育和世家学术传承的多线索说,统治阶段教育与人民性民主性教育的主次线索说,近现代教育有教育现代化单主线说,资产阶级新教育,半封建教育和半殖民地教育的多线索说,新民主主义教育和民国教育的主次线索说,资产阶级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主次线索说。正确把握中国教育史发展线索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历史的特点和规律,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确定教育史发展线索的依据是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期中国的美术教育,是洋务派作为“实用”的技术引进来的,经过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酝酿和“五四”新化运动的推波助澜,具有“美”的教育才推展开来。尽管对欧美、日本艺术教育的模仿构成了中国早期美术教育的特征,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的条件下各行其是办学的探索精神在今天看来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外国教育史课程逐渐从教育史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开始在师范学校开设.从事外国教育史著述翻译和教学的人员开始出现.外国教育史教科书开始被大量编译出版。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改革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主要气候和基本内容,是中国教育事业存在和发展的一以贯之的根本特点之所在。文章作者对这一持续了百年之久的中国教育改革从其因由、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教训等方面作了宏观的岛瞰式的回眸、考察、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中央集权型教育管理体制相符的教育方针,是中国教育管理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它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教育意志及其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纲领、总政策和总原则。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朝政府、民国政府、共和国政府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式及其所额定的五块界碑式的教育方针。其中,前清和民国称为教育宗旨,新中国改称教育方针,其概念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丰富、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遥远的原始社会到现在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思想感情,到了20世纪中旬才被共同认定它的特殊功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与美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始终不断变化和进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第二部曲:波折与起伏20世纪见证了新、旧中国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半个世纪的旧中国里,如上所述,由于外强欺压,国事纷乱,经济落后,整个国家基本上呈现的是一种小生产小经济、小科技的状况。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举步维艰,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不可能形成“大职业教育”的氛围。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后半个世纪的新中国里,职业教育仍历经了许多大的波折和起伏,那就令人深省了。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黄炎培先生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三十二年发现的新生命》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今后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审视一下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复杂。曲折历程,不仅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认识当前教育战线的一些重大问题,而且有助于勾画21世纪职业教育的新蓝图。综观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态势──20世纪头二一三十年,在黄炎培等一批志士的倡导下,职业教育随着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兴起而逐步成长,掀起我国第一个职教热潮;20世纪末的二十年,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职业教育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而快速壮大,掀起我国第二个职教热潮;但在这两个热潮之间的几十年里,职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是中国化变迁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化和教育大体经历了三次重心的转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权主导期”的化教育范式,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化教育范式,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教育范式,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对待传统化;二是如何对待外来化;三是如何实现传统化,现实化和外来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教育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化整体特征的教育实验,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倡导者的立场,观点并不相同,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占,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的社会改革与教育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教育的生长 ,始于清末新政时废科举、设学堂 ,以 190 4年建立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为标志 ,至今尚不足百年。中国教育的面貌在 2 0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尽管上半叶和下半叶 ,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大不相同 ,但教育现代化的脉络依然相连 ,其所面临的基本挑战和基本问题也大致相似。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言 :现代教育变革的资源主要有三 ,一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是外来的教育文化 ;一是自身的教育实验和改革实践。从这么三个层面回顾 2 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的确是简明清晰的 ,而且发人深省。一由于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音乐史研究和教学,是音乐教育学必不可少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音乐教育史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重要价值,并针对潜存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课改措施,以期为中国音乐教育史教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钢琴作品流派纷呈,多元多极,是二十世纪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发展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20世纪的琴音乐像其他各种形式的艺术一样,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思潮流派迭出的影响,展现出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纷繁复杂、独特元的特征.这些流派此起彼伏,极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既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和创新. 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对民族音乐再认识,再创作的过程,即用钢琴音乐表现民族精神、情感、文化的过程,也是民族音乐作道路不断拓宽的过程.当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强调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并不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文化的排外主义,而强调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使钢琴艺术融干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增添新的审美品质和新的艺术生命力,进而形成具有民族神的钢琴音乐,为全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大学分为三大类:国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学费最便宜但是也最难考取的,是清华、北大、北师大、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这样一些主要由国家教育专款支撑的国立大学:而被称为“贵族大学”的协和、燕京、辅仁和上海圣约翰、沪江等等,这些具有西方特别是美国背景的  相似文献   

18.
郭小虎 《文教资料》2009,(21):89-90
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突破了人们以往的经验,具有新颖、独特的外貌,但它们依然是音乐,依然是听觉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新音乐.应该采用一种平等、平静的态度去对待它.20世纪表现出了对传统音乐艺术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为音乐审美观念的突破;音乐结构与音乐思维的突破;音响素材的突破:"世界音乐"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4个阶段: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中国人类学学者从翻译西方人类学著作、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大规模地投入田野调查到成立中国民族学会和人类学学会等均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正不断走向兴盛,同时也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等问题,但不断强化的“学科互涉”以及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必将促进人类学研究保持活力,继续开拓更宽、更广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