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相似文献   

2.
教材的选文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选文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是最为重要的。大凡违背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最近我在研读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篇选文与此标准相违背,在此列出,供老师和同学们研究探讨:一、《宋定伯捉鬼》这篇文章首先是不符合科学性,同时,也是违背善恶认知的。《宋定伯捉鬼》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宋定伯年少的时候夜里遇到一鬼,于是撒谎说自己也是鬼,在得到鬼的信任后,再猎取鬼的弱点,然后到了…  相似文献   

3.
滕化淝 《现代语文》2010,(7):146-14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四个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此处的范文即选文。我国的语文教材历来是由选文做主导,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虽然也自成体系,但离开了选文都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奉行“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力求工具性与人文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船长》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课文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舰桥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教苏教版七年级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文中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的危机时刻表现出镇定自若、公而忘私的精神,无不表示敬服,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最终的选择——与“诺曼底”号同沉大海的做法,却有颇多疑义。首先,活着的英雄还是不是英雄?根据小说来看,海难来  相似文献   

6.
陈俊 《青海教育》2002,(1):44-44
一、编写形式的不同 新编教材改变传统混编形式,采取分项的方式进行编写,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分为四部分,这样编写是强调读与写远距离结合,这是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社戏》(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句中"蕴藻"一词,洪宗礼先生在该篇课文及教参中皆注释为:"蕴(yùn)藻,水草名"。"蕴藻"释义为水草无疑义,但是笔者对"蕴"字注音却滋生疑窦,在此冒昧与洪宗礼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教材的选文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选文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是最为重要的.大凡违背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最近我在研读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篇选文与此标准相违背,在此列出,供老师和同学们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课文中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范例,应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遗憾的是今年秋季使用的修订后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在两篇新增课文中出现了语病,尤其《王几何》一文,问题之多,几乎让人难以卒读。为了避免错谬流播,误导学生,笔者斗胆指瑕,就教专家,并引起语文老师注意。  相似文献   

10.
马维华 《考试周刊》2013,(81):46-4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地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魏保和 《山东教育》2004,(21):104-104
自《紫藤萝瀑布》入选教材后,第一次读就感觉别扭,但一时又找不出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后经反复品读,果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读课文,进入中高年级后,其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这一点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更为明显。四年级第七册共有32篇课文,略读课文有12篇,占到全书的37.5%,八册教材增加到15  相似文献   

13.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文言文《于圃》末尾的一个句子。对于该句的理解,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14.
广耀琼 《考试周刊》2010,(10):52-52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探究和深入实践.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新课标所指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并用以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质疑"最××的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笔者竟然发现语言权威专家,甚至中学语文教材都使用这样的句式。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顾之川写的《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段说明":……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向沙漠进军》开篇第一句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对"综合性学习"专题的选择和设计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参考资料过多、活动设计过简、内容取向过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同时注重"情"和"境",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认知支托点。本文介绍了情境教育的概念,提出了苏教版语文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教学方法。情境教育确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育的特点,同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一方面为学生作文假、大、空而深感头疼,一方面又在为这一现象的泛滥推波助澜。从以下几篇作文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在讲授人教社200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时。笔者发现了几处问题,现提出来,与同行交流:第一.该教材第1课后面的练习说:“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第6页)在辩论中,小女孩的说法里提到“一万多年前”.意思是指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这和教材正文提到的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我们来听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观察得十分细致:草因雨而绿,遥看时.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绿色:近观时.绿色并不惹眼,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捕捉得多么准确:这首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得多么精彩。可见.写景物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