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0月3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上审议通过,中国政府全程参与了该《公约》谈  相似文献   

2.
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个反腐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将于12月9日~11日在墨西哥梅里达举行公开签署仪式。安南秘书长说,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并向腐败者发出了警告:背叛公众的信任将不再得到容忍。《公约》对那些躲在境外的中国贪官来说,如一个罗网突然张开,罩在他们头上。而对那些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出台为各国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了样本.作为<公约>参加国,中国应当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通过组建反腐败机构、在相关法律中贯彻<公约>规定的精神等方式,加强反腐败工作.对照<公约>规定,我国在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存在不足,亟需完善,应尽快构建预防与打击并重、实体规定与程序设置相协调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个专门性的反腐败公约,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反腐败法律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其为世界各国的反腐败法律机制树立了一个典范。我国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尚不成熟,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应相应修改和完善国内相关反腐败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6年2月14日正式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其中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快完善现行法律。包括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出台《反腐败法》和《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6年2月14日正式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其中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快完善现行法律。包括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出台《反腐败法》、《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追捕外逃贪官成为热门话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国人大已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而对腐败行为打击力度更大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于10月31日在联大通过。国际反腐合作的加强,使国内媒体一片欢呼,仿佛正在国外花天酒  相似文献   

8.
信息速递     
追外逃贪官有了国际法依据面临国内腐败官员携款潜逃躲避法律制裁的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 27日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该公约今年12月14日生效后即施行这一国际法的首批国家之一。公安部资料显示,到去年底,中国外逃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件,它从国内防范和国际合作两方面对反腐败问题做了规定。反腐败缺乏国际法律依据一直是国际社会反腐败存在的障碍,该公约在反腐败国际合作领域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成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有力保障。而公约就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犯罪侦察、罪犯引渡、腐败所得资产的追回等问题的相关规定,更是反腐败国际合作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在制度理念上存在很多的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和理性分析,并借鉴其他区域性反腐败公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有关规定,发现我国腐败犯罪的立法不足,以便更好的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部包含刑法规范在内的兼具国际法特征的国际刑法规范,是国际刑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这部公约在职务犯罪惩治的立法上,体现了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严密、完整、科学、合理的特点。中国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国际化方面尚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尤其是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刑法立法方面,需要明确"严而不厉"的立法指导思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三个《刑法修正案》,在相关职务犯罪的规定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适应了职务犯罪惩治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中国对该公约的签署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目前,我国治理商业贿赂刑事法治与《公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我国有必要在《公约》精神指导下,完善治理商业贿赂刑事法治,以推进我国对商业贿赂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贪污犯罪的刑法理念与经验,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贪污罪的刑事立法存在着诸多缺陷。为更有力地打击贪污犯罪,我国刑事立法应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外国关于贪污罪之规定,对贪污罪的主体、对象及财产追回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腐败犯罪日益猖獗,成为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公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反腐败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预防腐败是抵制腐败的良药,也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重要的着眼点.然而我们不能仅对公职人员进行预防,进行反腐败、廉洁性教育,要想从根源处防止腐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不能忽视校园的防腐败法制教育.本文以预防腐败为角度,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强调我国校园防腐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腐败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害,伴随着腐败犯罪分子外逃,大量腐败资产被转移出境,如何加强各国合作,利用资产分享等手段追回被转移腐败资产,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和难点.<反腐败公约>构筑了资产追回机制,为各国追回腐败资产提供了法律途径,而资产分享则符合<反腐败公约>的宗旨和精神.本文分析了腐败资产分享的国际法依据、<反腐败公约>各缔约国在资产分享方面的分歧,资产分享的前提条件和替代措施,并就构建我国资产分享机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腐败问题是国家和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有效打击腐败犯罪值得认真思考。本文从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考察了我国刑事法律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之处,借鉴国际法的理论分析如何使二者相协调,并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反腐败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为此《公约》第二章第六条要求各缔约国建立预防性反腐败机构。作为《公约》的成员国之一,我国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既是一个新的国家职能机构,也是整个国际社会预防腐败犯罪的一个重要舞台。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对我国反腐败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以期能得到不断的克服。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8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如今,"反腐败"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举措。以"反腐败从小做起"为内容的学校廉洁教育,在近些年也已成为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我校有重点、全方位、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世界各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回避了"死刑不引渡"问题,而该问题却是影响我国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的主要障碍.通过辨析"死刑不引渡"究竟是一项引渡原则还是一种法律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的规定,以期为我国顺利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从我国受贿罪修正案(七)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罪"规定的差异和国内对《修正案(七)》主要争议两大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国内受贿罪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罪"接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