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析,研究者多是从纵向中来解析,从横向进行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邓小平的两个"宣言书"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通过对同期苏联解决时代课题策略差异的横向对比中,得出了苏联解体的又一新的原因没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总结出了对我们的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2.
1991年苏联作为历经74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突然解体。苏联解体有着深刻、复杂和综合的历史原因。在苏联解体20年之际,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避免重蹈“前车之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不仅表现为逻辑性的学理形态,而且表现为实践性的应用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紧紧抓住"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主题、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圆满回答和成功解决了这一课题,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生命力,从而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4.
围绕着人生观的问题和“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李石岑以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为基础,提出了“表现生命”的人生观,认为“生”有五大要义,即“动”、“变”、“顿起顿灭”、“扩大”以及“交遍”.同时,李石岑以之为基础伸长出教育表现论、人生四境界论、人生三态度说和人格论.其“表现生命”的人生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近代主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大同方案。它们之间的演进历程,体现了乐观主义折时代气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考向何处去?惟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游离于国际背景而关切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显然有悖于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自上世纪70年代初爆发全球性石油危机以来,“经济国家主义”退出,“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随之提出两大课题:一是有关生产要素的“移动”问题,其核心内容是IT和英语;二是有关“知识”创新的教育问题,如“知识经济”“知识劳动”“知识管理”等词语的出现,就是对这一结论的印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大历史课题。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8.
企业职工教育机构改革向何处去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陈贻享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过程中,正在解体“大而全”、“小而全”的体制,划小核算单位,组织“主业公司”,而对辅助生产、后勤生活、...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政治上过分集权、经济上成分单一,文化上过分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深刻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改革经历了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时代,即“休克疗法”的激进式改革和普京战略的渐进式改革。普京提出“强国富民”的战略宗旨,强调俄罗斯经济要实现突破,要实现从地租经济向发展经济的转变。从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原因,掌握俄罗斯当前的变化状况并展望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的俄联邦普通教育湖北大学韩骅从1992年俄罗斯联邦进入所谓“后苏联”时代起,世人对这块广表大地上发生的一切都投以更为关切的目光,其中自然包括作为社会发展状态“指示器”的教育,特别是它的核心部分──普通教育的发展动向。①苏联解体是苏维埃教育体...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儒家文化圈、华人世界在TIMSS、PISA等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正在成为一种“显学”越来越引起各国政要、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大陆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华人世界的数学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与优势?我们能为世界数学教育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未来中国的数学课程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直指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积累的矛盾与问题,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疑问。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完成,为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洞察发展环境变化的主动作为,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新阶段构建新格局要基于新发展理念所引领的发展成果,而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以构建新格局为着力点,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理念的时代升华。  相似文献   

15.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以独断专行、高度统一为特征的。这种模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在当时也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各种潜在的危机日益加剧,后继者思想僵化,最后照搬西方导致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无比优越性和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强调增强和保持战略定力.战略定力的核心要义和根本要求是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六大领域的重大战略抉择之中.习近平关于...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70多年的国旗永远的降落了,一个昔日的世界超级大国顷刻瓦解了.苏联曾是全球共产党的精神领袖,它的解体影响着全世界社会主义.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阐释苏联模式以及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来更好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图哈切夫斯基事件”放在苏联“肃反”运动的大背景下作进一步深入仔细的探讨,并从内外两方面去寻察、证实这一重大“冤案”的真正原因,从而确定其性质,即它是苏联“肃反”运动中一个必然而又重大的环节,并由斯大林所主持策划。本文系作者“重新研究苏联前期政治与经济”这一课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简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由设置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设置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尽管过个过渡才刚刚起步,但陈旧落后的教师培训理念严重阻碍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延缓了向多元“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过渡的进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行业的经视外,师范教育本身的专业化程度过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教师专业化的世界趋势,中国师资培训该向何处去,是今天教育改革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92年6月15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奥克兰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讲演时提到:“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较为深远的则是苏联的解体。以美苏对抗为标志的两极结构随之终结,国际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各种力量开始了新的分化和组合,世界进入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这是对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国际战略局势的一个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