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有与劳动价值论实现了统一,才能证明其合理性;而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便是两统一的关键。这个观点错误地理解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以为是劳动价值论为分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已严重违背了劳动价值论,根本不足以为据。其实,分配方式主要取决了生产关系。就我们国家而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应主要从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而伴随这种分配方式产生的“剥削”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必然,我们只有承认它、正视它,才能更好地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2.
按生产要素分配、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所有者的收入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工资部分,它仅相当于消耗掉的劳动力这个人力资本的本金或称为折旧费,但这并不能称之为"报酬";另一部分是按投入的劳动力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取得的报酬。资本家(企业主)的收入中包括劳动收入和合理收入,并不都属于剥削。  相似文献   

3.
4.
个人收益分配中包含按生产要素分配或按“资”分配的内容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物化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资”所内含的两大主要和本质构成要素。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中引入按“资”分配因素对我国现阶段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效用。在重新审视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含义的同时,应关注按“资”分配的消极成分并进行制度化的政策调探。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特征,但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经典按劳分配的条件,也无法完全满足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按劳分配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高级形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按人力资本分配既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又与现实经济条件相适应,因而成为按劳分配的当代形式。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并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而且也有利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依据的认识上,主要存在四个分歧性观点:“深化”和“扩大”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要素价值论是否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公有制形式是否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现实依据;社会主义本质以及所体现的思想和分配原则是否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分配方式的改革要从以按劳分配为主转向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本探讨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在今后的改革中,如何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逐渐进入我国的分配领域,事实证明,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其所有支付报酬,分配的依据是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对自己的劳动力也具有所有权,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不同于马克思描述的按劳分配,应该把按劳分配纳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大致可分为按投入的活劳动分配,按投入的物化劳动或投入的劳动成果分配,按投入的风险分配,按投入的自然垄断性资源分配,按生产经营成果分配五大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着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低效性还不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走的独特转轨路径。要从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及市场配置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加以规范,实现人力资源供需的动态平衡,使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西部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总体素质偏低,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配置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外流严重,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西部大开发应用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加大投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营造西部大开发需要的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探讨了公平机制。认为市场经济下初次分配的理论依据是按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但实际上是按要素的市场价格分配,市场供求关系常常使得要素价格或多或少偏离要素"贡献",即"所得"与"应得"不符,从而产生了要素"公共剩余"即经济利润,且"公共剩余"总是被强势生产要素支配或占有。所以,在我国当前强资本弱劳动的基本格局下,要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必须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剥削的涵义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上的,剥削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有着本质的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剥削,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是一个消灭剥削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剥削观。区分剥削与非剥削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关分配的论述出发,对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涉及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在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前提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化分配原则,可以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中初次分配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收入分配间的差距。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收入分配制度发现,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参与收入分配的要素存在分配比例失调、分配结构不合理、积累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等情况,最后据此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校经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学校人力资本经营是学校经营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价值的确定、学校人力资本收益的经营和学校人力资本经营的财务制度等,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利于确立学校人力资本经营的理念,实现学校人力资本经营者与所有者“双赢”,从而达到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除了一部分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非劳动收入。这部分非劳动收入是私营企业工人剩余劳动的转化形式,它是私营企业主凭借资本所有权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这部分非劳动收入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结果,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与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目标并不矛盾。对私营企业主违法的剥削行为必须进行管理和制裁,这样才能有利于私营经济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妇女劳动力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是一种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村女性的身体素质较差、心理素质较弱、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许多矛盾和问题等。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大力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战略;争取各种措施,切实保障农村的女性健康权益,提高身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教育水平;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村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  相似文献   

20.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具有一致性。生产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决定因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根据,市场经济使生产要素分配成为必要和必然的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