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野     
虚拟玩转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正在将虚拟与现实进行完美融合,带给人们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世界。一般认为,增强现实技术是借助于三维显示技术、交互技术、多种传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生成的二维或三维虚拟信息融合到用户所要体验的真实环境中的一种技术。根据美国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增强现实技术如今已成为移动领域最热门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2.
视野     
虚拟玩转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正在将虚拟与现实进行完美融合,带给人们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世界。一般认为,增强现实技术是借助于三维显示技术、交互技术、多种传感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生成的二维或三维虚拟信息融合到用户所要体验的真实环境中的一种技术。根据美国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增强现实技术如今已成为移动领域最热门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综合性实用信息技术,它融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与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于一体,为人们建立起一种逼真、虚拟、交互式的三维空间环境,并能对人的活动或操作做出适时准确的响应,使人仿佛置于现实世界之中。虽然这种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但它又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故称为虚拟现实。它所生成的视觉环境是三维的,音效是立体的,人机交互是和谐友好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将为学习者创造一种流连忘返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第五遥"的变电站遥视系统,是综合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多媒体图文处理、图像压缩处理及信息显示等技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它可用于实现变电站的实时图像信息的采集、传输、监控等一系列自动化的计算机处理,为生产运行人员和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变电站各种现场信息,弥补了SCADA系统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对变电站的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5.
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架构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现实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增强现实环境中的学习注重虚拟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在现实环境之中设置虚拟信息,让学习者使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在虚实融合环境中与学习内容互动.本文首先介绍增强现实的核心特点及与虚拟现实的区别,然后简要介绍了增强现实的技术实现流程,梳理了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个自主研发的增强现实教育应用案例——“未来之书”,并阐述了增强现实技术对于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即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符合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可能是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文章最后总结探讨了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实时重建增强虚境 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交流媒介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远程沉浸(tele-immersion)系统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三维的虚拟现实应用环境,支持参与者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漫游、沟通以及与虚拟环境进行虚实交互,它通过实时三维重建技术来增强虚拟环境(Augmented Virtual Environment),是一种新型的虚拟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富菊 《宣武教育》2004,(11):37-37
境界是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户。教育境界的存在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为以境界研究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9.
长使此身适其“境”“境”字组成的词有虚实之分。实指的,如边境、环境、处境;虚言的,如梦境、情境、意境。人皆处其“境”,人亦有其“境”。“家境”是说经济状况,“心境”是说心理情绪,“境界”是说思想觉悟。如此,一个人总得受其“境”的制约。“境”可以造就人...  相似文献   

10.
意境说是王国维先生提出的重要理论。它主张学者对宇宙、人生必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达到“所见者真,所思者深”(《人间词话》)。它讲究“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象外之意”,要求做到情与境、情与理、意与境、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满怀欣喜地看到,愈来愈多的人对“摹仿说”、“再现说”以及由此派生的诸多观点日益丧失了理论热情,转而坚信文学的永恒生命在于对外在客观现实的不断超越之中。因此,作品的极境应该是植根于“第一自然”并在否定之中创造“第二自然”,立足于“人为”的现实并在扬弃之中生成“为人”的现实。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转变,因为它意味着对文学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并由此更加逼近了文学的本性。尽管还仍有  相似文献   

12.
智慧虚拟现实实验室以软件虚拟技术模拟仿真实验环境,以学习分析技术智能指导实验过程,以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实验临场感的实验环境。该实验室主要由计算机图形生成系统、立体显示系统、跟踪系统、音响系统和智慧实验教学系统5个模块组成。在实验教学中,可构建立体投影、立体头盔和响应工作台三类虚拟现实系统,将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分为个人验证、探究性实验和多人协作、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模式的前期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常,艺术描写中的意境是“意”与“境”的有机统一。但在诗歌中,主观情趣和客观景物并非都直接坦露出来,“或以境胜”、“或以意胜”。所谓“以境胜”是着重于客观景物的描绘,是景显情隐的艺术境界,即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虽眼前景,却多有弦外音。所谓“以意胜”是着重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是情显景隐的艺术境界,这正如王国维所说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相似文献   

14.
《离骚》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它精巧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离骚》的抒情结构主要体现在:“真境”与“幻境”的整体结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抒情艺术;《离骚》的抒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层层递进;贯穿全篇的对照手法;《离骚》在对照中抒情,在对照中表现真善美和假恶丑。  相似文献   

15.
实时重建增强虚境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交流媒介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远程沉浸(tele-immersion)系统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三维的虚拟现实应用环境,支持参与者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漫游、沟通以及与虚拟环境进行虚实交互,它通过实时三维重建技术来增强虚拟环境(Augmented Virtual Environment),是一种新型的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沉浸系统通过实时的人体动作采集和远程再现技术将真实人的动作、表情、姿态、声音等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同步再现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小学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对计算机来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既具有大规模集成电路,又有精密机械,所以潮湿、灰尘、高温、震动、腐蚀气体等都会对微机造成损害,须建设专门的微机机房,以便给机器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微机系统正常、安全地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微机机房的建设大体分以下三部分;一、机房的基本建设建设机房的总原则是“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功能要求是第一位的,技术条件是功能要求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利用计算机以及专用硬件和软件仿真各种现实,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构造虚拟化的自然环境,将用户和计算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用户置身于模仿真实世界而创建的三维电子环境中,与虚拟环境的人及事物进行思想和行为的交流。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实习、建筑设计、军事训练、体育训练、娱乐游戏等诸多领域。在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境界的高低是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提升教师教育境界是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和审美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通过“内美”和“修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是一个高度整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整合了物理的、社会的、信息的和技术的多个环境维度.境脉感知对于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物联网及物联网支持的学习环境、境脉与境脉感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探讨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的构成与作用机制,文章认为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包括知识境脉感知、社会境脉感知、技术境脉感知与物化境脉感知四个构成部分,其作用机制包括境脉建模、境脉信息获取、境脉信息处理以及学习服务提供四个基本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境界”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它实际上探讨的是文学本源的问题。文章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真”与“不真”、“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六个方面对其“境界”理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