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开发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变。其开发需要放在教师的职业背景中进行,从“学问中心”向“职业实践”转向,在课程中凸显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学习向获得教育智慧拓展,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向“行动本身”转变,课程实施超越“去情景化”走向“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不仅提出了劳动分工概念,而且在其理论中还包含着职业技术教育思想,这一点对我国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革课程模式;鼓励企业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半封闲半开放的双元模式;由岗位技能培训向综合职业能力培训转变。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体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由专业能力向岗位能力的转变.方案通过分析和梳理企业所需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提炼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根据岗位方向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特色及创新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共性趋势是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荷兰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行能力本位教育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创新教育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动态工程。更新学习观念,实践“三个转向”要实行创新教育,教育的观念就要转变。教育的重心应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倾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跃的教学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育的核心应由教育转向学习,把严肃紧张的灌输教育过程转变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育的方式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只有实践“三个转向”,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受益;只有更新学习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真正使教学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变“教者”为“导者”认知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知,由教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整合能力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钱梦龙在...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实施“2 1世纪未来教师工程” ,推出了“未来教师素质技能测试体系”。“2 1世纪未来教师工程”的指导思想是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导 ,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从教能力为重点 ,达到培养符合 2 1世纪的时代要求合格中学师资的目标。为此 ,在全院师生干部中实现教育思想的三个转变 :对学生来说 ,要从传统的知识“接受型”向能力“创造型”转变 ;对教师来说 ,要从以灌输专业知识为主向以全面培养能力为主转变 ;对学校整体教育观念来说 ,要从单一的专业教育观念向综合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一、“工…  相似文献   

7.
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是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而突出能力本位,则是我校高职建设的主要特色。 一、以能力为本位,制订高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总体蓝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校的高职教学计划体现了“以CBE理论为指导,以专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和素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三个高职试点专业均成立了由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高职岗位(群)进行工作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了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具体结构,列出了反映高职特色和岗位特点的职业能力结构表(如“计算机维修与应用”高职试点专业教学计划,确立了14项综合能力和273项专项能力)。计划对高职学生应达到的一般职业能力、专门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既培养了学生职业生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竞争发展的潜力;计划还确定了能力的实施办法、考核措施和能力的权重及能力归属课程。同时高职各专业还开设了“环保知识”、“人文知识”、“就业指导”、“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学生的“多证制”建设也纳入了教学计划。遵循实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由酝酿逐步走到了前台,多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完成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转变”,由“身份用工向岗位用工转变”,工资制度亦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工资转变”。这三个“转变”,将彻底打破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在旧体制下分娩、成长的新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以下就“三个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些…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决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劳动者应具备跨岗位和跨职业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爆炸催化学习向终身学习迁移,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劳动者还应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这表明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在动态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实践“三贴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贴近"是指职业院校办学贴近市场、专业贴近职业、课程贴近岗位.办学贴近市场是学校职业教育观和办学观念与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专业贴近职业有利于职业院校彻底摆脱"学科教育"模式,走"能力本位"的职教之路;课程与岗位贴近意味着毕业生的岗位知识、态度、技能与职业岗位实现了零距离.文章对职业院校"三贴近"办学的内涵和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向其本性回归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叶丽珠 《福建教育》2023,(39):34-38
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中职课程建构,可从职业素养的内涵与结构出发,探索构建“1+1+N”校企联盟,打造“3-3-3”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福建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实践对象,验证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中职课程建构模型。结果表明,以学校通用课程、企业定制课程和岗位个性课程为基础的“三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校企在目标、过程和文化上的“三对接”,可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能级证书等“三证书”融通晋级机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能力持续提升,为中职毕业生终身教育的实现拓宽渠道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郭国侠 《职教论坛》2002,(18):34-34
教育部2001年新颁布的农业类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方案从整体上体现了由传统的知识再现型人才观向现代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型转变,由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灵活多样转变,由终结性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由分支过细的“小课程”意识向在培养目标主导下实现课程综合化的“大课程”观转变,成为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里程碑。其着重突出了以下五个特点:1.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出现新的转折。其培养目标从技术型人才培养正逐步过渡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对象从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转变为被一些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参差不齐的学生;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型培养目标,则正转变为适应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市场经济下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对如此之变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建立一支适应这一变化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传统中等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师资队伍,要逐步转变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由酝酿逐步走到了前台,多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完成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转变”,由“身份用工向岗位用工转变”,工资制度亦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工资转变”。这三个“转变”,将彻底打破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在旧体制下分娩、成长的新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以下就“三个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些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能力本位”向“职业素质本位”转变已成为一种趋势。高职环保专业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人文知识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环保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以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身心素质的理想道德与身心发展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贯穿“一主线、二阶段、三层次、四模块”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薛勇民 《成人教育》2009,29(10):4-6
文章通过对当前成人教育机构办学职能及其转变原因的分析,认为新时期成人教育机构办学职能转变应确立三个价值取向,即由“学历”教育转向关注“人”的教育;由“生存”教育转向体现“存在”的教育;由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修炼”。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搞好“两个根本转变”伍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必须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基础”,我国经济的这两个根本性转...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职业技术院校的管理方式正在由行政型向经营型转变。学校经营的主要职能有四 :一是主动介入经济建设活动 ,预测教育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二是主动追求学校品牌和收益 ,提高学校自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是以“企业家精神”发现、开拓和创造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四是优化办学资源配置 ,缩减教育成本 ,协调整个学校的各种经营活动 ,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摘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99 5赵居礼《浅谈职业技术院校管理的转型》研究学法 ,创立“会学学”具有抢占知识经济教育制高点的意义。“会学学”的框架大体包括八个方面 :(1)…  相似文献   

19.
<正> 农村“高中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商品生产发展培养人才,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培养新型的劳动者,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党在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培养后备力量。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抓好以下三种教育。1.智能型教育。农村“高中后”教育是“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的教育,转变的着眼点是“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又缺乏实践能力、生产能力、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中后”回乡知识青年要进行“智能型”教育,使他们知识的潜在力量尽快转化为生产实践能量。在抓好“智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三个观念”,解决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学校素质教育刍议隆德县职业中学毛维琪切实将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共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因为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新型劳动者的重任,而现代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