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重视思想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重要基础。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与学生交谈讨论,以使自己更多的了解、理解学生,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上我认为“每周一笔谈”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学生通过笔谈的方式与老师交流,解决具体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理念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前的那些陈旧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数学教学了。旧的教学模式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3.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通过同一内容两次不同教学方式的实践,探讨怎样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反思什么样的美术课是适合学生的,从"我能展示""我会合作""我来表达"三个方面例谈小学美术课堂如何"为学生设计",让学生的小小画笔绽放"适合教育"的美丽之花。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冀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一在这里,准有耐心和细心,准就能取得成功。”那么,怎样去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师生之间真诚沟通呢?我尝试采用“笔谈”这一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约会”。  相似文献   

5.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谓适合。一是适合社会的需要,二是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是适合教育的重要前提,而在学生个性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班主任,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因为我认识到,要做好学生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笔谈和日记是我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教育方法。滑动的笔尖记录着我与学生的点滴生活,促进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从事特殊教育7年来,我感觉再也没有一种教学手段比“服务学习”更能让学生把课堂和真实的世界如此强烈地联系在一起。服务学习的策略不仅能够缩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对校园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为多数非传统的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了便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素萍 《宁夏教育》2012,(11):76-76
从教十几载,笔者虽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但有时仍感迷茫:学生到底该怎么教,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收获?正值此时,笔者经朋友推荐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此书给了我重新认识教育功能、探寻教育真谛的机会,也给了我心灵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迪,还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能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联系到中学历史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觉得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晓菊  黎小华 《考试周刊》2011,(40):181-182
三峡库区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小接受传统的教育,很少涉及职业规划的教育。同时,大学教育中引进的规划教育是西方理论体系,适合本土化的教育很少,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要回答"现行教育撕毁了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回答"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如何办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的教育"这些根本问题。办让每一个孩子满意的教育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德育?我的理解是用学生自己演绎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故事,通过蕴含着教育力量的活动载体去浸润学生心田的教育。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探寻适合学生的德育,就得从"协助"学生演绎好自己的故事入手。如果能"协助"学生演绎好能释放乐学、向善等正能量的故事,让学生在自己的故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觉感悟、自  相似文献   

13.
“微”教育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4.
认真批改作文,开展笔谈,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好渠道,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一种好形式。其优点有三:平心静气、和风细雨、潜移默化;无须直面、避免尴尬;留下墨迹,慢慢寻味。长此以往,其良  相似文献   

15.
眼下,各种关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论述多如牛毛,其中的方法却不一定适合本班的学生,习作教学当因材施教。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很少有人有课外书,知识面窄,语言表达不丰富,写起作文来常常会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只能挤出几行字来。有一些学生甚至  相似文献   

16.
用爱来教育学生,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爱,这是教育的根本。但是,实践中,我发现有一种爱,是教育无法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郝玉 《黑河教育》2014,(7):14-14
热爱、关心学生历来是师德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做好转化工作。在生活上,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学生;在学习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指导有方。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强烈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诲。爱,是教育的阳光,神圣的教育事业需要奉献精神。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爱上了学生,爱上了这份无怨无悔的育人事业。  相似文献   

18.
缪李琴 《上海教育》2023,(S1):61-62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教育是你情我愿,教育是双向奔赴,教育更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点燃。教育是看见与被看见,是认可和接受的过程,是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首先是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影响到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爱护、尊重、关心、信任、期望以及尽责的情感。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多数时候,我们都和学生朝夕相处,我想:如果我们能以爱心换真心,让学生喜欢自己;变枯燥为生动,  相似文献   

20.
杨登明 《教育》2011,(18):31-33
<正>"我从不卖弄‘校长腔’,我要求我的学校同仁对学生说话也要有‘谦和之气’,也就是说,要把我国儒家的文明、礼仪、博爱的传统思想贯穿于实际教学中,培养新时代的至诚至能至美的学生。"这是天津大港实验中学校长宋玉林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