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界转入学界构建传媒共同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通过作者自身经历,畅叙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两年来的实践和感悟,并对其中的利弊得失作了客观分析,进而提出充分认识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以及构建新闻学界业界共同体的重要战略意义,认真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三界"融合力度,把新闻传播教育的这...  相似文献   

2.
新闻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合作.我国早期新闻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业界人士参与新闻教育,当前则有学界与业界全方位共建、项目合作、定制培养、双向交流等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提供了新动力,未来可以从共同坚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根基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合作培养企业家精神与变革者意识,学界积极发展新闻理论、适度超前研究技术,业界主动滋养新闻教育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3.
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脱钩一直是困扰业界和学界的问题。如何缩小教学与应用之间的差距,也是全世界新闻教育机构所关注的焦点。本期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前沿新闻教育观念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请看《跨越:新闻教学追赶新闻行业的脚步》和《向加拿大新闻教育学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新闻业界和学界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业界为学界提供翔实的前沿经验,学界为业界提供理论指导,二者共同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如何以学界促进业界、以业界带动学界,是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办好新闻刊物则是连接二者的有效渠道。无论是专业期刊还是学术期刊,理应发挥桥梁作用,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交流的平台,积极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标准,经过多年的变迁、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其现行的认证指标,基本上设定了目前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教育的思路及实现的路径。美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从“二战”开始即提倡通才教育,并确定了核心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认证指标。在认证中,业界拥有的50%的投票权,保证了学界与实务界的目标的一致性。新实施的认证指标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更明确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服务性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中美日新闻教育看学界和业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实务脱节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本文对比了中美日三国的新闻教育以及新闻业界的情况,发现中国的新闻教育既没有培养出具有批判意识的新闻人,又没有培养出实务能力强的记者,出现了学界和业界极度不平衡的现象,与日美两国有很大的不同。文章还探讨了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些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专业毕业生的质与量的脱节已成为近年来新闻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教学安排与现实需要的不相符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对我国新闻教学的现状以及和美国新闻教学的比较认为.当下的新闻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吉俐涛 《传媒》2021,(6):88-90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贾敏 《新闻大学》2012,(3):126-135
本文试图回应詹姆斯?凯瑞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对新闻学回归人文教育传统的呼吁,通过对美国新闻教育史上的独特个案,哈佛尼曼新闻教育项目早期发展的梳理,展示这场新闻教育实验的缘起、运作模式、教学评估、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本文指出,尼曼项目的实践对日后哈钦斯委员会报告曾起过一定影响;其出版物《尼曼报告》也被视作沟通新闻业界和学界的重要平台。尽管不乏被称作哈佛精英教育的一种产物,尼曼项目为我们思考如何将人文教育的理念融入新闻教育之中提供了新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国际媒介     
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脱钩一直是困扰业界和学界的问题。如何缩小教学与应用之间的差距,也是全世界新闻教育机构所关注的焦点。本期来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工程"三网融合"的实施,昭示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给传媒业界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包括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与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界与业界"联姻"等.  相似文献   

12.
高雅丽 《传媒》2018,(4):86-88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全球化、媒介融合等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研究引发了学界、业界的讨论,主要围绕中国新闻教育的现状、问题、趋势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展开.当下对中国新闻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参与研究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仍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不断成熟与深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甘露 《传媒》2021,(4):84-87
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业界、学界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对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期望.美国是最早提出融媒概念并付诸实践的国家,它的融媒教育紧密伴随媒体融合实践的进程而产生并不断发展.本文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四个方面解析美国融媒教学特色,以供我国新闻院校参考.其中,"传统基本功""批判性思考""贴近社会需求""团队合作"在特色分析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当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时,"媒体融合"这个词汇作为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传媒业界谈论的热点,也引起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促进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传媒业发展,中国首届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于2008年11月23日在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等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以"资本·创新·全球化--媒介融合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旨在集中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专家的智慧,为中国传媒业发展及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硬新闻"与"软新闻"是新闻学中的两个基础概念,对这两个二元对立的符号的解读,学界、业界和受众的观点并不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想就此对两者尤其是硬新闻的内涵做些扩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董丹 《视听》2022,(2):176-179
转型期媒介环境巨变,新型采编流程重塑新闻实践教育.理想的新闻教育课程未达成共识,专业细分和媒体融合的矛盾有待解决,新闻就业对口率偏低.新闻实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实践和师资三大核心要素着手,在整合学习模式的理念上,注重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过程与学生参与.同时,要推进学界和业界双向交流,通过实践型教师的常态化参与,...  相似文献   

17.
金册  李妮 《现代视听》2013,(4):31-36
融媒时代的新闻人才不仅要有清晰的融媒思维、复合式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跨媒体的工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可以说是全能型的"superman"。但目前,高校新闻教育面对新闻人才实际需求的转型并未进行相应的教育革新,导致新闻人才适销不对路。为此,高校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在融媒思维的指导下,多层面、多维度地进行,除了要刷新教育理念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外,更要全面进行融合教育,此外,弥合学界业界关系推进理论创新、强化人才交流也是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22,(3):31-32
新闻教育教学与业界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补齐新闻传播教育中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探索出新闻传播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建立起新闻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常态化通道?1月6日-17日,《青年记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庖丁解news""传媒评论""传媒茶话会""新传学苑"等发布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无论是新闻学界,还是新闻业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媒介经营等如何做好"新闻"的问题,很少关注做新闻的人--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20.
陆旭燕 《青年记者》2008,(14):55-56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褒贬参半.笔者认为,对新闻娱乐化的探讨,应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开始. 最早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的是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2000年10月,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1]这个含义与当时美国"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2]的"娱乐信息"的含义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