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目分数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A、B、C、D四个“等级”:物理、化学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基础”“科学实验”;政治不再出现,取而代之是“日常素养”……在一份“2004年灵武市中考录取花名册”上,出现了许多新名词。  相似文献   

2.
许多瓦罐在由“土坯”而“陶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裂纹,就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样。这些“裂纹”在大师手里会成为巧夺天工的契机,出现“点石成金”的教育景致:在拙劣手里会成为不堪回首的败笔,产生学生“破罐破摔”的后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末,汉语中出现了“男保姆”一词,甚至因此而出现了“女保姆”这样稀奇古怪的家伙。这个世纪之初,“男保姆”更是大出风头,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杂志的标题上。  相似文献   

4.
建什么样的“立交桥”“立交桥”的提出是由于“独木桥”的存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确实为害甚大:为了过“独木桥”,少年儿童从小就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喘不过气,书包越来越沉,睡眠越来越不足;农村的家长看到孩子升学无望,就连初中也不让上完,辍学去干活;中小学校的教学不能不跟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在社会和家长压力下,甚至出现了“轰轰烈烈宣传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好应试教育”的现象。更有甚者,还出现了家庭悲剧,出现了“择校”造成的不正之风。于是,大家…  相似文献   

5.
《咬嚼字》杂志近日在上海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差错。这十大差错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校园从来不寂寞,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人类层出不穷,经历了“时尚千元族”、“上班族”,现在的大学校园又出现了新的“漂一族”——“毕业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不仅在繁华都市的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存在,就是在一些中等城市的普通大学乃至专利学校也己经出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目前泉州史学界普遍认定的“泉南佛国”始于唐代的观点提出质疑,并分别对“泉南”、“佛国”、及“泉南佛国”这三个名称在史籍史迹中的出现加以考辨,再结合古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得出“泉南”、“佛国”分别出现于三季三姓治泉时期,“泉南佛国”之林则出现于宋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古音通假”是古人用字的一种灵活方法。在阅读文言文时,常遇到这种现象:句中隐去了该出现的字形,出现的却是与它的意义毫不相干的同音或音近(指古音系统)的字,这就是“通假”现象。隐去的字,叫“本字”;出现的代表字,叫“借字”;借字本身的最初意义,叫“本义”;在句中所代表的意义,叫“假借义”。如《楚辞·国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助词“的”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也较复杂,研究“的”的出现条件对于正确使用这一高频率助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其出现的结构要求和语义要求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结构助词“的”的出现条件。  相似文献   

10.
“独木桥”与“立交桥”“立交桥”的提出是由于“独木桥”的存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确实为害甚大。为了过“独木桥”,少年儿童从小就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喘越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看到孩子升学无望,就连初中也不让上完,辍学去干活。中小学校的教学不能不跟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在社会和家长压力下,甚至出现了“轰轰烈烈宣传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好应试教育”的现象。更有甚者,还出现了家庭悲剧,出现了“择校”造成的不正之风。于是,大家达成了共识,“独木桥”必须拆除,要…  相似文献   

11.
说“秀”     
“秀”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儿.由它衍生出的大批“秀”族词,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秀”由英“show”音译而来,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于台湾,在港澳被写作“骚”。台湾和港澳都有大批“秀”族词和“骚”族词。在汉语中.  相似文献   

12.
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解,每讲完一个问题后,就问学生“懂了吗”,学生答得很流利“懂了”。“会了吗?”“会了。”可是在做题时,还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少数优等生外,差生、中等生出现的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字学专家对于“才”字形体所指,看法不尽相同。但该字在甲骨文中的用法却是公认的,即它在一般情况下均假为“在”,用来表示行为动作所涉及到的时问、地点等。“才”字的此种用法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也出现了不少,据我们初步统计,至少有89片中出现了该字,而其中又以“才”后紧跟一地名构成“才f在)某”最为常见。卜辞中“才某”之位置相当复杂,既可出现于前辞,又可出现于命辞或验辞(用辞),两个不同的地名还可同时出现于前辞、验辞(用辞)或命辞、验辞(用辞),但辞例中某一具体的“才某”只能一读却是毫无疑问的。在对辞例进行全面排比的基础上,我们对花东卜辞中“在某”的归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学术界在讨论社会资本主义问题时,出现了“剩余价值社会化”这一概念。他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主要有两个论据: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股权分散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也能“获得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共享剩余价值”。下面我想就这两个“论据”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尹戴忠 《娄底师专学报》2004,(5):115-117,144
《论语》中的介词共有10个,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於”和“以”。其中“於”、“以”、“于”三类介宾短语比较特殊,既可以位于谓语之前,又可以位于谓语之后。总的来看,《论语》中介宾短语出现在谓语之前少于谓语之后。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是全面进入科技竞争的时代,学校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在竞争激烈的校园中,可谓群英荟萃,出现了许多“身怀绝技”,“个性鲜明”的“好汉”,也少不了偶尔出现一些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母夜叉”,“孙二娘”式的同学,我们班的黄小媚(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7.
顾建飞 《新高考》2004,(6):18-20
纵观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多选题”已悄无声息的走入高考试卷中,有的出现在“形式上”的单选题中,有的出现在填空题中,参考近几年来数学高考中的部分“多选题”,可了解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素质教育”一词,纯粹是中国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创造物。那么,何以在20世纪末会在中国教育界出现“素质教育”的概念呢?首先,“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的出现,本质上说,乃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几何》第一册课本的18页练习第2题中出现了“延长线”一词.由于在教材正中未出现,练习中突然出现,同学们对“延长”与“延伸”两种情疣分辨不清,且不会运用.下面我们把“延伸”与“延长”进行如下对比.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虚词“却”词义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虚词“却”词义探杨载武《西游记》中“却”的使用极其频繁,除少量为实同意义的“却”外,其余均为虚同意义的“却”,出现频率很高。其用法灵活,其意义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彼此间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这些不同的用法,意义以及出现频率之高,在元明以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