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体育欣赏的概念及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意义,通过对河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现状的调查,论证了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必要性,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开设该课程的合理性建议,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欣赏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高职教育模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课程建设中引入了专业群概念,并努力使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与专业群建设相适应,逐步增强高职体育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基于此,着重阐述围绕以专业群为基础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以期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九江学院民俗体育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民俗体育课程开设的意义及开设民俗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对民俗体育课程开设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规划是体育教师群策群力,对体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关系到课程目标、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参与课程规划能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更加自觉执行和筹划体育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教学内容陈旧、竞技体育成分较重、场地设施和师资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高校须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体育哲学作为人类改造自身的特殊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的理性认识,旨在揭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达到让体育自觉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因此,在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以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育观、体育价值观等为核心内容的体育哲学课程,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导向型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是对长久以来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大胆变革,旨在进一步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确立高职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中的重要地位,实现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服务高职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需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龙和文 《文教资料》2006,(23):159-160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在观念、课程模式、教师素质、评价体系4个方面进行。本文提出只有学习和教学的观念相一致,体育课程模式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与理论素质并重,学习评价不能完全否定考试,体育课程改革的效益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对高校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绘图课程进行了探索,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需要,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体育绘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筛选,就体育绘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体育绘图课程的开设,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至关重要.掌握这门应用性广、实际操作强的工具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S学校社会体育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面临就业对口率低,课程设置欠合理,场地配套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就业市场对接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S学校2008~2014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实践平台+个性化就业推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在高等学校体育大课程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目标,侧重设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保护能力的课程,体育课程建设要与专业课程建设同步进行,为塑造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发挥体育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结合专业课程的讲授,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理想人格、崇高的精神境界、辩证的思维模式的理想人才。文章选取土力学的发展历史、土的三相物理性质指标和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等三个知识点,具体阐述了在土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增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进一步凸显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基于素质教育的前提提出构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高职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选择人才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缺陷,提出了强化育人观念,以育人为本;增加人文选修课、专题讲座,加强两课教育的实践性;美化校园文化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与高师综合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在课程综合化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两大改革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开设综合课程和在高考内容改革中增加综合能力测试题并设置综合考试科目.高师院校应推进综合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起素质综合化、知识模块化、能力实践化、专业弹性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素质的复合型综合文科师资,从而与基础教育文科课程综合化接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面临人才培养总量不足、岗位适应期长和专业素养欠缺等现实困境。其主要原因,一是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偏失形成的人才培养质量错位,二是专业课程结构失衡造成的师范生专业素养缺失,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导致的师范生人文底蕴不足。创设丰富的情景性情意课程、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提供微案例式研究型课程等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至关重要。意志品质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作为学生初次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后期更好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劳中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传授体育基础技能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教育质量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人才素质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的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条件、制约学生就业的基本原因、适应社会需要强化的因素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体育院校足球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体育院校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出设想和建议,以期能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与高校英语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寻找通识教育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结合点,进而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来谈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认为此时借鉴西方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人才的培养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又是根本的根本,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深化育人意识,抓好两课教学,协调“基础”和“根本”之关系,突出“育人”根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