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即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和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全面高涨.这种意识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清政府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为了国家利益,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它的铁蹄却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为了国家利益,中国人在民族意识支配下,真诚地以日为师,甚至幻想着黄种兄弟联手对抗西方;为了国家利益,日俄战争前后日本竭力拉拢中国,随后又从中国兄弟这里攫取更多利权、乃至欲图吞并;为了国家利益,觉醒了的中国要奋起反抗,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为了国家利益,中日两国至今也在有意无意地利用历史资源,进行博弈……此为作者关于中国历史问题三篇文章之末篇。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是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和列强在远东角逐的必然产物.造成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治和军队的腐败.甲午战争,促使中国进入了民族觉醒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要以史为鉴,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精神空前高昂、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毛泽东思想全面成熟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普遍的提高,民族意识得到空前的觉醒;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血液,既继承了民族优秀传统,又融会了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全面升华;新民主主义的提出,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到了实处,从而开辟了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民族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台湾和大陆两岸同胞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抗日战争爆发后,台胞不仅在岛内进行抗日斗争,还渡海翻山回到祖国大陆参战,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25日,举行了台湾光复仪式,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使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凝聚力空前增强。历史证明,团结御侮.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日寇自强自立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源于其文化领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在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但是在19世纪开始之后,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发展进程发生了偏差,向着种族优越感倾斜,并为军国主义者和民族狂热分子所利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完成的统一,又导致了一种更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意识,从而进一步向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演变。德意志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增强,更迫切需要这种民族意识的张扬。于是,德意志民族意识最终与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两场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2.
甲午百年祭     
一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大转折点”。①这一战争,虽已过去百年,但它一幕又一幕悲壮的历史场面,一桩又一桩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的业绩,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至今无时无刻不在叩击着中国人的心弦,令人震颤……。然而,甲午战争留给我们的遗产,又岂止这一点。一场令史学家扼腕而叹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是否必败?日本是否必胜?这是一个至今仍令历史学家们困惑的问题。他们认为,小国至少有“三不败”的均油:首先,战争对象不能与两次鸦片战争同n而语。…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源于其化领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在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但是在19世纪开始之后,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发展进程发生了偏差,向着种族优越感倾斜,并为军国主义和民族狂热分子所利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完成的统一。又导致了一种更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意识,从而进一步向沙主义和军国主义演变。德意志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增强,更迫切需要这种民族意识的张扬。于是。德意志民族意识最终与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两场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经四个阶段:甲午战争;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这是一个依次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抵抗中,民族的自立,自强意识不断积累,在抗战中总爆发,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众的觉醒也由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留学教育仅有一个半世纪多一点儿的历史,却涌现了三次颇有影响的留学大潮。第一次留学潮出现于20世纪初年,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直接为辛亥革命做了人才和思想舆论的保证,随之而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的胜利和共和国的旗帜首次在中国的大地上高高飘扬;第二次留学潮涌现在五四运动之后,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民族觉醒推动的结果,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接踵而来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第三次留学潮则至20世纪70年代末才出现,是改革开放即中华民族第三次民族觉醒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为中国人真正走向世界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思想的保证,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战略之所以大踏步迈进,留学生是重要支柱之一。三次留学潮伴随着三次民族觉醒和三次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教育》2014,(7):11-17
“2014年是中国新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再加上今天中日对抗似乎成了我们最大的外部挑战,这两个甲午之年的对比萦绕在不少中国人的心头。”元旦刚过,就有媒体发表这番社论。反思甲午战争、把握新的甲午年,成为中国在2014年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现代东北亚区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历史标志,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此中日甲午战争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三十年来随着新史料被发现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进行概要与综述,以便使学术界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近三十年来国内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阐发的思想,成为中国地主阶级经世致用思想向资产阶级维新改革思想转变的中介,标志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觉醒.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的事实,并不能说服严复去肯定明治时期的日本已经步入近代文明的行列,从而成为中国师法的榜样。他是用文明的标准来衡量中、日两国的进化过程,中国的近代化成果虽然不如日本,但那是因为中国自身问题造成的,而日本的维新本身也有问题,未必尽符合他的文明标准。  相似文献   

20.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对台湾实行奴化政策,企图扼杀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和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弘扬民俗文化成为捍卫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台湾新文学从衣食住行习俗、婚俗、节俗、礼俗、忌俗等方面对民俗文化的大力抒写,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民族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