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物的命名与词的语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尽可能多地系联同源词有可能得出事物的命名缘由.对门、户、窗、牖的同源词的系联和分析显示,门之得名应源于门可以“遮挡”或“遮盖”,户之得名应源于它可以用来“阻止-保护”,窗之得名应源于其中部空且通的特征,而牖之得名应源于英形状——圆形或近圆形.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窗户"指窗。而在古诗文中,"窗"、"户"分属两个不同的单音节词,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窗"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象形字,从穴,囱音。"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用今天的话说,"窗"是"囱"的本字,在墙上的叫牖,在屋顶上的叫囱或天窗。后来,烟囱与天窗分了家,天  相似文献   

3.
温敏 《语文知识》2007,(4):53-56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间"谐声偏旁系联入手说明同一声符系列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系联同源词应音义并重,二维交叉,防止系联"同部不同源"及缺漏"同源不同部"的词。  相似文献   

4.
《果臝转语记》为清代学者程瑶田所著,基于"音近义通"的原则系联出与"guǒluǒ"读音相关的332个同源词。他认为若事物的形态、性状相同或相似,命名时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揭示了汉语造词、用词的基本规律。程氏在文首提出"声随形命,字依声立"的规律,充分说明语言不能用索绪尔的"任意第一原则"做出描写,当今认知语言学所论述的像似观与此不谋而合。前人对于该文的研究主要从词源学角度论述词族衍生的结果,鲜有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本文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理论和词义学中词义扩展的辐射和连锁两种类型相结合,建构了MRC模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详尽分析该文中的同源词,拟将基于"圆形"义衍生而出的同源词分为七大类12小类,解释它们在音和义之间的相互关联,揭示汉语同源词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5.
同源词理论的皖系与《释名》系之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系同源词理论与《释名》系同源词理论,是不同类型的同源词理论.皖系同源词理论由戴震提出,其理论的核心因子则源于宋元间戴侗的"因声以求义"及明末方以智的"以音通古义之原"、"因声知义,知义而得声";而《释名》系同源词理论的创立者无疑是刘熙本人.二者不是对立的理论,后者对前者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同源词是指一组语音相同或相近,语义相同或相通,且具有相同来源的词。今对从"局"得声,从"匊"得声和从"巨"得声之字的音义关系进行疏证,在疏证的过程中对从"局"得声,从"匊"得声和从"巨"得声的字进行推论系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音义关系,且核义素同为"曲",可系联为一组同源词。  相似文献   

7.
在训诂研究中,词语的搭桥现象是指没有同义关系的词语之间基于一个多义词或音变同源词构成了训释关系或同源系列。词语搭桥现象存在于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中。在词义训释中,被释词因与释词的一个义位相同而得以训释另一个义位,这归因于古人不同的字观念。在同源系联中,不同的词由于源于一词的不同义位而构成同源系列,各词有不同的语源义特征。确认同源系联中的搭桥现象需要辨别相关义位是否源自一词,排除同形词、字的双本义和假借用法形成的搭桥假象。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在搭桥现象上存在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英汉"红"类颜色词构词方式的分析,从隐喻、转喻等认知角度探讨其命名理据。发现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多是"借物呈色",所借之物多是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事物。此外,英汉"红"类颜色词的语义衍生方式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窗户     
【咬文嚼字】窗,我们的先祖在摆脱穴居生涯来到平野,自己盖屋建房,除分门设户之外便是穿壁造窗。原始时期的窗有三种:一叫“向”,这是个象形字,像朝北开的窗。二叫“牖”,这是个会意字,字由三个部分组成:片、户、甫,“片”表示墙,“户”表示小门,“甫”的意思是旁边,说明“牖”是开在小门旁边墙上的窗——南窗,这个窗要比“向”先进多了,它已经有木架子支撑着,故《说文》说:“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第三种叫“囱”,它是现代“窗”的本字,月亮(夕)从一个方形的孔穴投射进光亮,这就表示天窗,所以《说文》称“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人类历…  相似文献   

10.
对民国《云阳县志·方言》17个器用名物词的得名之由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在器物命名取象选择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且与动物、植物的命名取象规律大致相同,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人们的心理、思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类比和联想是人们对新名物词命名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作用,对研究名物词的得名之由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释名>的宗旨本在于阐述事物得名之由来,按刘熙的本意,释词是被释词的意义来源,它们并非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训的词.但刘熙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来时,往往不得不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字义和词义的说解,这种说解就使释词和被释词之间产生了语义联系,为我们探索释词和被释词之间的词义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同或相关,并且由同一语源孽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可以汉字为线索进行系联,但该方法常常局限于汉字形体,出现系联不周或者系联不当的错误.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辨析同源字、同音字、近义字、异体字、形声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拟以"周"的谐声偏旁字的系联情况为例,说明上述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说“牖”     
(说文&;#183;片部》日:“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从片、户、甫。谭长以为‘甫’上‘日’也,非‘户’也,牖所以见日.“牖”字由三个部件组成,许慎及其所引谭长说皆以为三个部件都是表意的,即都认为“牖”是会意字。所不同的,为“甫”之上究竟是“户”还是“日”。若从谭说从日,则近于情理,牖即窗,本是用来透过日光的。若依许说,也似乎可通,因为“户”、“牖”二者同类,都是室内与外界相通的孔道,意义相通,但其说嫌迂曲了些。  相似文献   

14.
李刚 《华章》2011,(18)
以往的语言学认为事物的命名乃是约定俗成,没有规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一物之得名必有其原因,词义之丰富和演变必有其道理.本文试图通过对"m"音分析,演绎由其产生的中文和英文词汇,说明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源在于拟声.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9,(4):34-40
民乐童子寺原有其名,"洞子寺"、"石洞寺"只是民间的俗称而已。"童子寺"的命名,一说为建在童子坝河边而得名,山西太原龙山也有一童子寺,两个童子寺命名的渊源应该是一样的,因此此说站不住脚,基本可以排除;另一说为民间传闻,所谓神童隐居此处开窟造像而得名,这是根据"童子寺"的寺名而附会、编造出来的,不足为"童子寺"命名的证据。应该从佛教经典或佛教故事中去寻求"童子寺"命名的真相。童子寺或因佛教经典《童子经》而得名,或因佛教西方净土宗化生童子而得名。山西太原龙山童子寺的得名,也应该与此相关。民乐童子寺命名的真相,很可能就覆盖在最下面一层即第五层的壁画之中。  相似文献   

16.
秦进 《华章》2010,(34)
"门当户对"一词是由"门当"与"户对"两个词组成."门当"原指大门前左右两边的一对石鼓,是用来镇宅的建筑装饰;而"户对"指的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人们可以从"门当"和"户对'上了解到户主的一些信息和情况.  相似文献   

17.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8.
《尔雅·释木》名物词理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尔雅》中有很多对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用的材料,本文试图去探索一下其中树木类名物词的得名之由。  相似文献   

19.
周锦国 《现代语文》2006,(4):121-121
"金银花"又名"忍冬",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是春末夏初开放的藤上之花,其特点是花苞、刚开放的花朵都是银白色的,后来才慢慢变成金黄色,直至凋谢,也就是说初白后黄,人们根据花的这一颜色变化过程将其命名为"金银花".这一名称是按照事物特征命名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是如果按事物变化特征的先后顺序,从认知角度来命名的话,应命名为"银金花"才对,可为何是"金银花"而不是"银金花"呢?  相似文献   

20.
"窗"、"户"二字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可以单独使用、表不同事物的实词。它们在语言演变的进程中在语言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出现联合的短语形式,并在经历了分指、泛指和偏指的过程之后,由短语转变为双音节复合词,并最终完成词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