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作文的实质是鼓励创新,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陈述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它的好处是给学生更大的发挥余地,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也可以自主选择文体,用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谈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说“体验”     
体验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写自己有体验的事物就可能写出好文章,写自己没有体验的事物(哪怕对它非常熟悉),文章就一定写不好。什么是体验?它是走进事物之中以后获得的某种感受。如完成某项任务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自己置身于这件事之中才体验到的,如果是局外人便体验不到。朋友家中遭到不幸,设身处境地地替他着想,便体验到巨大的痛苦,这是通过想像“置身”于这件事中才体验到的,否则也体验不到。大作家巴尔扎克说:“当我观察一个人的时候,我能够使自己处于他的地位,过着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体验到他的种种思想情感,因…  相似文献   

3.
体验     
[习作要求]以“体验”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写出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金指点拨]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题的过程。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这样才不会跑题  相似文献   

4.
吴永法  张强 《山东教育》2002,(17):14-14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自主逆反。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  相似文献   

5.
吴彩虹 《小学生》2012,(12):49-49
从心理学上讲,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音乐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由内需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有一种体验,感受音乐的产生,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才会真正学会享受音乐。因此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  相似文献   

6.
[引言]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活感悟类的作文,多数同学写得平平常常,没有新意。当读到雷春同学的《有我不一样》时,我不觉眼前一亮:没有自我的经历、体验,感悟从何而来?忽然想到可以借用她的题目表达一种作文观点:作文要突破平庸,应该从文中有"我"开始。"我"就是作者自己。○针刺点一有"我"见真情[针刺文一]  相似文献   

7.
怎样开启学生体验作文这把金钥匙呢? 首先,教师要把自己体验过的刻骨铭心的经历说给学生听,这样才能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的各种人生体验。教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我把自己童年生活中刻骨铭心的事说给学生听,如:童年我为了报复同伴从我手中抢走一条半斤的鲫鱼,而把人家的白色衬衫踩到烂泥里,过了一天,无论怎么洗也洗不干净。还有一次,我乘船为了省2毛钱而说谎,被售票员痛斥而满脸通红,万分羞愧,真想跳进洞庭湖。“以情动人,情更浓”,你说学生还不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去搜索他们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8.
活动名称:快乐是一种感觉活动目标:1.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事物的看法 2.学会使自己快乐的方法活动重点:学会使自己快乐的方法活动难点: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对事物的看法教学设计理念:引起人们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个体对事情的看法。这就是说,同一件事,只要个人的看法不同,在他(她)内心产生的反应就不同。面对一件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产生何种情绪体验,决定权完全在个体自己的手中。对一件事,如果个体持积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如果个体对它持有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参加高考的考生,一个觉得能有书念就不错了,另一个则一心想考入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9.
高玉珍 《新课程研究》2009,(12):187-188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学生认为外界事物符合自己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喜悦、兴奋之情,会引发学生积极地进行亲身体验。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怠教、学生惧写的低效率写作现象,以至于作文课上师生怨声载道,为找不到科学有效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而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10.
谈叙事     
<正>照理说,凭着可见可知的事物说话、作文,只要你认得清楚、辩得明白,说来、写来该不会有错。所谓可见可知的事物,是已经存在的,或是已经发生的。好比一件物品摆在你面前,不用你自己创造出什么东西,可说、可写的全在它自己身上。虽说事物摆在面前,但是不一定就说得成、写得成。“事物”两字是总称,分开来成两项:一项是经历一段时间的“事”,一项是占据一块空间的“物”。  相似文献   

11.
3.写自己的想法感受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体验当然有所不同。学会观察身边的事,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写的过程中注意表现自己觉  相似文献   

12.
<正>【活动理念】每年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意为"我爱我"。525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爱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驱动力。对自己拥有的事物和受惠经历的欣赏、快乐、积极主动的体验能让我们身心愉悦,体验到爱的感觉。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感觉和经历正是体验的来源,但这种日常经历往往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次课改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对“情感体验”一词情有独钟,予以反复强调。特别强调了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人、事、物的情感体验?我结合平时的学习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注生活,让学生感受“趣”从生活中来曾想,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肯定写不出好作文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就会“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15.
根据以下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责任感”是人自觉、志愿地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的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例如,实现了承诺,完成了任务时感到满意,心安理得;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达到要求,但是尽了主观努力时,感到遗憾、问心无愧;未尽到责任时则感到惭愧、不安、内疚等等。责任感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发展。学生的责任感是从对具体事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见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金钥匙,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说话入手,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时时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语言学家对它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的思维过程.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理解和体验一事物去理解另一事物.在英语中,形容词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某一类形容词最初是描写人类特征和状况,后来用于描写外在世界的事和物.根据体验哲学,人们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去理解和体验外在世界.因此,这类词语的延伸意义就产生了.扩展的方法之一就是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中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时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跟过去的要求相比。中低年级语文的写话降低了难度,明确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其特有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童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笔者同样这么认为,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都要亲自经历选材、构思、语言表达,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造过程,同样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