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煮”金鱼     
《热传导》一课中,有一研究水的传导热能力实验,课本上是按下图方法设计的:为了增加这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我设计了“煮金鱼”实验,如图:方法是找一较粗的试管,选一条个头较小的金鱼,将试管装水后,放进金鱼,然后将试管上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起初不少学生反对。这样做,认为太“残忍”,我笑而不予理睬,硬是要金鱼“献身”。刚开始加热时,小金鱼在试管里游动自如,等试管口的水开时,小金鱼不动了,学生个个绷紧了心,认为小金鱼死了;等到我把加热后的金鱼倒回鱼缸,鱼仍旧快活地游着,学生看到后都惊讶地笑了。稍加分析后,他们便清楚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2.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性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又能够突出实验重点,分析实验现象,讲清实验原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实验操作规律。二、重视实验的启发性教师演示实验不能…  相似文献   

3.
姚维纲 《甘肃教育》2005,(1):116-116
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人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我们补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将一卷光亮红色的薄铜皮在酒精灯外焰加热,铜皮表面很快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说明在较高温度下,铜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将黑色的氧化铜放入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驱尽试管内空气后,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后,黑色  相似文献   

5.
一、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取一只试管 (大小都可以 ) ,在试管中装入几小粒碘块并用橡皮塞塞紧 ,如图 1所示 .实验时 ,一手捏住试管上口 ,一手用打火图 1机对试管底部加热 ,加热的同时 ,不时地摇动试管 .几秒钟后就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了一团团紫色的碘蒸气 ,且越来越浓 .停止加热继续摇动试管 ,试管内仍有响声 ,这说明管内的固态碘未完全升华 .冷却片刻后就可看到试管内壁粘满了针状的有光泽的碘晶粒 .本实验有以下优点 :1 .用打火机代替酒精灯加热 ,操作简单且方便 ,更重要的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 80 0℃左右 ,大大超过了碘的熔点 1 1 4.5℃的温度 ,因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在碘蒸气产生的同时 ,碘也开始熔化了 .而用打火机加热 ,火焰温度较低 ,且可以控制 ,学生对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直接”两字深信不疑 .2 .试管加塞防止了剧毒——碘蒸气外溢 ,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演示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制成自动控制电路的实验找一个废弃的日光灯起动器 ,去掉金属 (或塑料 )外壳 ,小心地把玻璃泡打破 (注意不要把下边的金属线弄断 ) ,这样就露出了它的静触片和动触片 ,U形的动触片就是双金...  相似文献   

6.
1 水不善于传热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47页“水不善于传热”的实验可信度低,学生会产生疑问:加入试管中的是凉水,用酒精灯给试管上部的水加热,水沸腾后试管下部的水温度有多高?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有的教师设计了“水煮小鱼”实验。实验  相似文献   

7.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对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将一根钢条固定在木板上,在钢条的一端钉一颗钉子,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钢条的另一端,观察钢条长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课堂实验时发现,即使将钢条加热很长一段时间,也难以发现钢条长度的变化。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让效果更加明显呢?我对这个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8.
氢气还原氧化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的热点考点,应很好掌握实验操作与现象。一、操作要领1.实验装置在装配反应装置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同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且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排尽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操作通氢气点黑色CUO变成红色燃酒精灯加热撤掉酒精灯固体冷却后.停止加热撤去导气管停止通氢气。以上操作步骤可简化为“一通二‘点三摄四停”;又可形象地比喻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领还可以用下列口诀概括:取出少量氧化铜,装入…  相似文献   

9.
在苯酚一节课的教学中 ,学生经常提出问题 :①苯酚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苯酚能否与金属钠反应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演示苯酚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十分必要。图 11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为具支试管 ;B为塑料药瓶 ,内装发泡剂溶液。2 操作过程2 1 在具支试管中加入 4ml煤油 ,加入黄豆大小的两颗苯酚晶体 ,用酒精灯加热使苯酚熔化 ,振动试管形成溶液 ,按图 1装置联接好。2 2 向试管中加入半颗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迅速塞紧橡胶塞 ,发现金属钠平稳地反应 ,产生的气体将发泡剂吹起大量气泡 ,实验结束后 ,用酒精灯火焰接近气泡产生阵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通过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材的引言部分安排的活动“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看一看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小金鱼会怎样?”通过这组实验的教学谈谈本人的尝试,供同行参考.并逐渐让学生懂得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在科学家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升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燃烧与灭火》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在铁架台上固定一块圆形薄铜片(铜的导热性能较好),然后在圆铜片的某一半径上由中心依次向外排列三根火柴(如下图),用酒精灯对准圆铜片的中心加热,让学生观察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 师:在实验中,你发现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起来? 生:放在中间的火柴最先燃烧,放在最外边的火柴过了一段时间才燃烧起来。 师:点燃酒精灯后,三根火柴是不是都会受热?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要明原理摇知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劬H2O+Cu.实验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②试管口有水滴生成郾二、要懂操作摇知后果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可概括为:先通氢,后点灯;撤了灯,继通氢郾也可形象地记忆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郾若氢气未经验纯,加热时可能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或盛有氧化铜的试管炸裂郾若先加热后通入氢气,试管内原有的空气与氢气混合受热,可能会发生爆炸郾若先停止通入氢气后撤去酒精灯,则会使生成的铜在热的条件下又被进入试管内…  相似文献   

13.
一、取一支试管,加入少许“谦让”的水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霸道”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内溶液逐渐变黑,放出一种刺鼻的气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谦让”和“争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实验内容:配制生活“溶液”。■实验用品:试管若干、酒精灯、药勺、镊子、“生活”药品。少年读者12二、取一支试管用镊子夹取一块“宽容”放入加有少许“谦让”的水溶液,观察到的反应:试管内有气泡生成,液体逐渐变成粉红色,并有芳香的气体放出。三、再另取一支试管,用药勺加入少许的“爱”、加少量“谦让”的水溶液,试…  相似文献   

14.
按初中物理第二册p.96的装置做该实验时,学生看到的仅是软木塞子被冲出,同时听到“嘭!”的响声(塞子塞得稍紧些),学生能想到的也仅是气体膨胀做了功,但是物体的热能减少,现象既看不到,教师也不易讲清,所以只能含含糊糊地过去,为此,笔者仅就原有实验器材和装置,在方法上做如下改进。第一步,先在试管内装1/3~1/2的热水(以减少加热时间),打开塞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沸腾后移去酒精灯。这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试管内沸腾汽泡的情况,其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上《热空气》一课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明显。具体改进方法是:如图,在桌上放一盏酒精灯,在酒精灯的周围均匀摆放三个大小相同的木块用来支撑玻璃钟罩,便于空气从底下进入钟罩内,并用钟罩罩住酒精灯,再在钟罩口盖上一张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薄纸片纸要轻。在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点燃酒精灯前和点燃酒精灯后所发生的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清楚地看到:点燃酒精灯前,纸片稳稳地盖住钟罩口;点燃酒精灯后,纸片“飞走了”。这一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热空气的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热空气会上升”实验的改进@陈…  相似文献   

16.
【案例描述】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为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我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准备的布置.没有想到,孙媛同学对课本(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小金鱼会怎样?)的实验准备感到很为难."这太残忍了,我不能准备!"紧接着周围  相似文献   

17.
一、加热碳酸氢铵通用初中化学课本在《绪言》中便出现这个课堂演示实验,目的是加深初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材选入这个实验,有两个优点,一是现象较明显,二是碳酸氢铵(即化肥“碳铵”)易找.但是,这个实验如果不注意操作方法,也很容易出问题.若所用碳酸氢铵的量超过蚕豆大,而且集中堆放在一起,则受热时往往会导致试管爆破,使实验失败.因此,要使实验获得成功,最好取用花生米大小的碳酸氢铵,而且必须把它均匀地铺开在试管底部.加热时,先均匀予热,然后把酒精灯固定在前端加热,待前端药品消失后,再向后移动酒精灯(如图所示).最后使碳酸氢铵全部分解净尽为止.这样,既安全又能保证实验获得完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 材料:玻璃试管和酒精灯各一支。 方法:用食指挑起试管,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试管底部,此时挑试管的手指不觉得发烫,这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相似文献   

19.
《热对流》一课在加热对流管的实验中,借助蓝墨水,学生很清晰地看到管内的水在受热后,不断地沿同一方向循环流动着。按照常理,演示到这儿,可以开始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了,一学生突然发问: “老师,你把酒精灯放在另一侧的拐角处加热,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行吗?” “行!不过,你得给大家说一说你认为可能发生什么现象?” “好,”说着他走向讲桌,“现在水是这样在管内流动的(用手指指示出当时水流的方向),待会儿,加热这一侧(手指另一侧的拐角处),水会向这个方向流动。”说完后,望了望我。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 (实验时的室温为 9℃ )实验 1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 (冷却 )后红色自动消失 ,再加热至刚好变红 ,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 ,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实验 2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5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 (室温低、反应慢、反应时间较长 )。实验 3: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再加一些盐酸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两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实验 4 :用 50ml的大注射器抽取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