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尚未完全摆脱贫困、有的村民连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陕西省咸阳市,一些乡村热衷于建广场、立雕塑、修花坛、移大树,花费巨额资金"打造"新农  相似文献   

2.
桂运东 《今传媒》2006,(6):49-5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媒体,在报道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后,对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如何报道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树立新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提出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战略上讲,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新农村报道,要体现这种战略意识,要突出其战略意义。在这种战略意识指导下的新农村报道,才能做到见木见树见森林、…  相似文献   

3.
纵横 《视听纵横》2006,(5):11-12
在"广播电视与新农村建设"笔会上,来自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和一些市县广播电视部门的有关同志围绕"广播电视与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以开阔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对农宣传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各自的对农宣传创造性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维丽 《视听界》2006,(4):93-93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广州赛立信权威传媒调查公司进行的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该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笔者认为,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传统的广播宣传方式以“我播你听”为主,听众很少直接参与,特别是农村,…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这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更紧密地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产上来。那么,我们的舆论引导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哪儿?应当注意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江 《青年记者》2006,(14):25-26
“三农”问题历来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普遍的关注。虽然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报道,大部分的媒体还是存在弱化的现象。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来说是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则是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巨变,媒体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记录和反映时代…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难点、重点。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正在全面展开,中国农村正在创造着一段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地市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成为提供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思路的源泉,政策和决策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它的提出和付诸实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作为电视主流媒体,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新农村频道为例,浅析省级对农频道的节目现状及其特征,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河南新农村频道的内容建设可以通过细分受众,提高节目制作能力等措施来改进频道现状。  相似文献   

10.
周慰蔚 《视听界》2004,(1):77-77
近几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对“三农”的报道也是目前经济报道中的重点之一。笔者是采访农口的记者,在这二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对“三农”的报道,必须随着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因为,在对农报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2004年来,连续五年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新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14.
窦玉梅 《青年记者》2007,(16):24-25
自2006年年初正式启动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一些地方官员"误读、误解",俨然变成"造新房、刷新墙、修新广场点新灯"式的"新村运动"。笔者认为,对这种现象的产生,传  相似文献   

15.
王萍 《记者摇篮》2006,(8):41-41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我认为应格外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抓住三农要害用“心和脚步”采访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从农村的角度讲,其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供给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三农”之要害。新闻报道的触觉、嗅觉应多多放在这三个节点上。如最近葫芦岛日报上有一篇关于兴城市农电局的报道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农村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农村的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电费还高,因此家电不能真正打开农村市场。这样的分析报道,对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播好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帮农民反映、解决实际问题,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对农节目办出"农味""农色"。一、对农广播节目的不足对农广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发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扶农一号文件的出台,各界对"新农村"建设都越来越重视,站在时代前沿的媒体也不例外.但是在众多媒体推出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上,也出现了一些肤浅和偏颇的现象.文章从如何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的角度,对媒体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各行各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认识新闻出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正确评价当前新闻出版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贡献,进一步明确新闻出版工作的历史任务,这是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应该认真回答的问题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实"三农"新闻的基本情况,对目前"三农"报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县级电视台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工作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责所在。本文从如何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制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县级电视台创新新农村建设新闻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