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月明 《考试周刊》2010,(16):175-175
氧化性与还原性,以及非金属性与金属性是两组重要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这两组概念的均是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浅谈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概念广东惠州潼湖侨场中学(516232)曾荣在中学化学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有不少学生由于对它们分辨不清,以致于在应用时常常造成混乱、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这两...  相似文献   

3.
崔晨昀  吴星 《化学教与学》2011,(8):73-74,89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几乎所有的中学化学教材中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标准也不一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呢?  相似文献   

4.
金属性、非金属性及氧化性、还原性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涵义丰富,涉及面广,有时交织在一起,常使学生感到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现作些分析归纳,供教师教学参考。一、金属性,非金属性在中学化学里,金属性、非金属性常与还原性、氧化性以及金属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金属性及其定量标度是大学无机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大学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金属性概念阐述得不够确切,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一些金属性的定量标度使用欠妥,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金属性概念、金属性的定量标度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得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金属的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阶段我们主要通过金属活动性、元素金属性以及金属的还原性三者来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给三者下完整的定义,也没有给与区别,而学生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这三者又经常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理解上造成很大的困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苏教版《必修2》中探究Na、Mg、Al三者金属性的时候,是通过观察这三种金属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  相似文献   

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模糊的概念,如果不弄清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概念,就难以理解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位、构、性”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8.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教材中的介绍非常有限。归纳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明确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元素属性强弱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中学化学旧教材还是中学化学新教材,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总结,以期对学生有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产生混淆,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熟练的掌握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对于学生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如图1)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相似文献   

12.
1.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有无区别?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还有非金属性与非金属活动性)这两对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出现的几率是非常大的。经常有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因而带来许多烦恼。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题型中,常有关于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针对这一问题,现将其比较的依据及规律归纳总结如下: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1.金属活动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还原性:K  相似文献   

14.
金属活泼性和元素的金属性在化学教学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金属活泼性描述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的大小.金属活泼性顺序早期是根据定性的实验结果来确定,而现代则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低价简单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的数值来排列.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当然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类型之一,是命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涉及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比较的知识较多,因而了解其常见的判断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中学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归纳如下:   一、判断金属原子的还原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位于前面的金属,其原子还原性越强;越位于后面的金属,其原子还原性越弱。从前往后,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二、判断金属离子的氧化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在前面的金属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越在后面的金属,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强。从前至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三、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 Na、 Ca例…  相似文献   

18.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综合中学化学内容,其强弱判断有以下九种方法。 一、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略)。 二、根据物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依据:一般地,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中化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有极大的难度。本文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其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客观递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阐述了高中化学教材中对这一知识点表达的基础上,针对其表达上的失误或不足进行了改正和调整,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表达更具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但是请注意,此规律是有应用条件的,即仅限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借此顺便提出,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中,不时会见到关于O_2和Cl_2两者氧化性孰强孰弱的争执,有人依狄康法制Cl_2,由"前强后弱"推出O_2的氧化性大于Cl_2,忽视了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作用,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Cl_2与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