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会真记》和《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各有所指,并非同一概念,《西厢记》是从《会真记》脱胎而来的,要想弄清《西厢记》中的“玉人”和“西厢”,必须追溯它的源头《会真记》。本文立求追本溯源,尝试解码传播过程中“玉人”和“西厢”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这是《吕氏春秋·疑似》篇中一句名言,其意思是:琢玉的匠人最担忧的是像玉一样的石头,相剑的人最担忧的是有像吴干那样的劣剑。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比喻忠奸相混,贤愚相杂,不易识别。所谓"大奸若忠",就是疑似。玉人即琢玉的匠人。然而,"玉石相类  相似文献   

3.
王原祁与塞尚从形式结构上都具有完整性和造型的紧密性,强调表面节奏感。对画面前景和远景的并置也都给予重视。二者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对古典的崇敬及对传统的扬弃;当然,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王原祁和塞尚的相似之处仅仅是表面的。塞尚以色彩为手段塑形,而王原祁抽象的基础是中国书法。在对二者特色进行比较的同时,以二者作品为实例,对《深壑溪庭图》、《辋川图》及《《圣维克多山》进行造型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两宋创发新义阶段的一大代表人物,杨复在《丧服》诠释上继承了朱熹礼学的治学思想,秉持一种发展的“五服”制服原则理念。所著《仪礼图》兼具随文释义体和图解体著作的双重特点,而且巧妙地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整体;所绘服制礼图类型丰富,包括服制义例图、服制器物图及切于实用目的的丧服表解图,兼具礼经学和礼俗学并举的特点;从《丧服》经传礼文诠释角度看,主要以剪裁截取郑《注》、贾《疏》为诠释手段,诠释简洁准确,不以发明创新为要务;截取《丧服传》及《礼记》中《丧服小记》诸篇相应服制礼文,将其与《丧服》篇经文融为一体,提升了他们的服制地位。作为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丧礼》的一部分,杨复所制《仪礼丧服图式》内容极其丰富,既有与《通解续》相关服制门类关联照应之处,又具有自身独到之处,如采用图解体而不是纂集体的著述体式,引用文献涉及的学者数和引用次数极其惊人,着意于丧服制度的古今沿革与变迁情况发覆,凸显了后世现实社会的服制适用性问题,更具礼俗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介绍《峨山图说》成书情况,对该书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着重于书中53幅散图及其说明文字内容的梳理、归纳和考释。并对照相关文献探讨唐代以来峨眉山寺庙、景点的兴废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图雅的婚事》采用了蒙汉文化融合下的影音语言,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作为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图雅的婚事》真实地表达了在当代文明、现代化的冲击下,图雅及家人处在选择及被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増评绘图大观琐录》是《红楼梦》的版本之一,属于程高续本,百二十回系统。它对程甲本有极好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众版本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着重从研究其图赞入手,分析图赞的作用及含义,再通过与程甲本图赞的比较中,深层次地剖析《大观琐录》评点者和图赞选刊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魏晋之间,洛神成为一个令各类艺术迷醉的女神形象。《洛神赋图》受《洛神赋》与时代文化的影响,偏好女性题材,追求人性对审美激情的感发,以眼神对视来经营位置,在表现人体之美时,重在衣折秀媚的线条讲究,追求艳姿的描绘,具有那个时代绘画特有的审美理性。通过对《洛神赋图》、《洛神赋》与顾恺之画学思想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做出推论:一代巨匠顾恺之创作了一代名画《洛神赋图》。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始家宜丰"说,源于《太平寰宇记》所引的《图经》,宜丰县认为此《图经》为梁陈时所编撰。但梁陈至唐朝均未见有《宜丰图经》。另据新校《太平寰宇记》,"陶渊明始家宜丰"乃后人窜入之作伪文字。事实上,此说应当是南宋人附会而成。  相似文献   

10.
薛景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1-104
自唐代出现《毛诗草木虫鱼图》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毛诗名物图说》、《毛诗品物图考》、《诗经植物释诂》等多部《诗经》图学力作。《诗经》图学研究,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新尝试,它打破《诗经》研究的传统方法,开创了多角度、多学科结合研究《诗经》的崭新视角,从而丰富了《诗经》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方面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器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介绍扎眼、铺放、折边、折页及装订等程序.全面推广金镶玉操作技术。金镶玉是古籍装帧的高级形式,尤其是善本、珍本乃至毛装稿本,运用金镶玉装帧,既可保护原书,为今所用,更可使古籍增光添彩,整齐美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尚玉传统,追根溯源,与史前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密切相关,红山文化的玉器,与兴隆洼文化玉器一样,都是当时社会政教礼仪生活的产物,史前西辽河地区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玉器群与中华礼制文明的内在关系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玉文化自古以来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认可,乃至追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玉文化的诠释以及玉雕设计产生了新的需求.通过地域性玉文化介入到玉雕设计的发展中将会更充分的表达出新时代语境下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不仅使玉雕设计能够创新,还能使玉文化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向来发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玉文化。对玉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礼俗及古人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19.
玉部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在金文中逐渐发展繁荣,在《说文解字》中形成了庞大的字族。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直接体现在玉部字的发展与繁荣中。透过玉部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礼文化、审美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玉文化具有起源较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特点,而尚玉习俗是玉文化的重要内容。尚玉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它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