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健 《现代语文》2006,(10):41-42
“新历史小说”中令人吃惊的是作为某种传统化符号或权威意识形态的具象化的“父亲”受到了严厉的审视和审判。《米》中的五龙是一个荒唐任性的变态狂;《我的帝王生涯》中的父亲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下流肮脏的无道昏君;《呼喊和细雨》中的父亲孙广才懦弱残忍、无能……。这是一组丑陋的群像。作家们意在提醒人们全面认识人,弥补人性在人们认识上的缺失,并最终将其纳入理性框架。  相似文献   

2.
阅读坊 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德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一点通 在这段话中作者对父亲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太精彩了,如“突然站定”“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父亲专注的样子,感到父亲真有经验。  相似文献   

3.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描写了一批重要的官吏.他们外形丑陋但有德有能,德才兼备。作家从大众的审美趣味出发来描写他们。既写形又传神。  相似文献   

4.
读过《背影》的人,无不被作者的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所感动。其中,作者用“蹒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步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父亲的个人处境和爱子之情,属于成功的步态描写范例。何为“步态描写”?它是指聚焦于人物脚步情态的一种描写方式,属于动作描写的一种。由于人物的步态往往是人物心  相似文献   

5.
【案例】作文课上。师:作者为何要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生:从“背影”中能感悟出父亲那令人难忘而又美好的爱子之情。生:父亲的“背影”既蕴含着深深的父爱,又承载着我对  相似文献   

6.
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人 ,无不被作者的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所感动。其中 ,作者用“蹒跚”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步态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父亲的个人处境和爱子之情 ,属于成功的步态描写范例。何为“步态描写” ?它是指聚焦于人物脚步情态的一种描写方式 ,属于动作描写的一种。由于人物的步态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 ,所以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充分用好这一“武器” ,以达形神兼备之效。下面就是一篇学生习作中的一个步态描写片断 :“口当口当 !口当口当 !……”下课铃终于响了。…  相似文献   

7.
颂歌利刃寓言--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黄金时代》的出现曾引起中国文坛内外的震动.有关“性”的描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性”在这部作品里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是一曲对健康、自然的生命形式的颂歌;是对假道学的丑陋灵魂的辛辣讽刺;是对“文革”荒诞历史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刘春根 《教师》2011,(25):33-33
“动情点”是指记叙文中最能表现主题、感染读者的典型场景,构思记叙文,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 一、精心描绘“动情点” 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场景,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人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抒发感情。如《背影》写父亲送“我”上学,作者对父亲买桔子的典型场景作了细致的描写。语言:“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追溯了梁实秋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苦旅,并从描写人性百态和揭示社会人生诸多丑陋现象、“雅舍谈吃”、怀旧之作三个层面归纳了梁实秋散文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什么会写到“秋枣奇景”呢?“秋枣奇景”画面的描写,似乎和全文的“清”“静”“悲凉”的格调不相吻合,也似乎和前面描写的四幅图景不搭调。笔者经过考证认为:郁达夫“秋枣奇景”画面的描写里,蕴藏着一个父亲对夭折的儿子龙儿那刻骨铭心的思念。  相似文献   

11.
兄和妹     
一个父亲有一对儿女。儿子以他的美貌著名,女儿却因丑陋而出名。有一天,他们正在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时,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相貌。儿子为自己的美貌而骄傲,女儿却对自己的丑陋而感到难过。父亲把他们两个都抱在怀里,吻过他们以后说:“我愿意你们俩每天都去照照镜子。你,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课上,老师不止一次地要求我们,要注意观察,要注意积累,要善于联想,要通过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但我们不少同学的记人叙事作文依然停留在“介绍”、“传达”的层次,泛泛概述,言之无物。比如写父亲,通篇只在“告诉”读者父亲如何如何勤劳,对“我”如何如何关心;由于没有具体生活情境的参与,父亲的  相似文献   

13.
《大铁椎传》是一篇传记,描写“大铁椎”貌寝(丑陋)、善啖、衣着朴素、沉默寡言、勇敢善斗的特征。人物形象突出,栩栩如生。文章一开始,就介绍“大铁椎”和宋将军的关系,并介绍宋将军“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为“大铁椎”在宋将军家开展活动作好铺垫。第二自然段,叙述“大铁椎”会吃、容貌丑陋、沉默寡言,甚至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不作答复。这就使人对“大铁椎”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因而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这段文章还突出地叙述了那只铁椎的重量、柄铁形状及其长度,为后文使用铁椎击贼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父亲”在西方文化中,富有浓烈的强权和男权意味.本文从杜拉斯小说中父亲意象缺失这个现象出发,探讨杜拉斯在作品中利用父亲死亡,细致描写顶替父亲位置的人物(如哥哥、情人等),来阐释这虚无主体内涵.并在构成父亲意象过程中,不断对填充人物进行否定,使得符号不停地中断意义,让父亲符号本身意义流失,进而对父亲象征意味进行否定.否定的背后,表明杜拉斯对父亲预先设定地位的质疑,并最终认定“父亲之名”只是个“虚无”,从而达到解构政治权力体系和男权社会合法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父亲喂上那边月台”的情景,特别是那一连串蹒跚动作的描写,把父亲“怜子”的感情全部凝结在苍老、笨拙的“背影”之中,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简洁细腻的笔调,描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间真情,惟其情真,故感人至深!本文的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尤为精彩。比如。开篇便刻画父亲的“瘦”,以高鼻浓眉、脸庞方正、线条分明突出父亲的“酷”,又专门“画眼睛”,显示出父亲倔强、深沉、刚毅的性格,透露出父亲的落寞与苍凉,给读者留下深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17.
心灵     
有一天,“美丽”和“丑陋”在海边偶遇。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们去游泳吧!”于是,他们都脱下外衣,到大海里去游泳。不久之后,“丑陋”回到沙滩上,他穿上了“美丽”的外衣,便直走开。后来“美丽”也回到沙滩上,可是找不到自己的外衣,万般无之下,只好穿上了“丑陋”的衣服,然后离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江水汪汪一碧。“丑陋”漫步在江边,眺着几只水鸟,旁边几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草坪上快乐的玩耍,远几个游泳健儿正在练习特技。这时,一个小男孩好奇地想去捉住一只蝴蝶,可蝴蝶向前着,落在江边的芦苇上,小孩蹦蹦跳跳地慢跑过去,伸出小手试捉住,可…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 ,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 ,往往很注意神态描写 ,通过神态描写寄寓作者的爱憎之情 ,而不直接对人物展开论论。其中 ,“笑”就是作家们着力描写的神态之一。“笑”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刻画”这一词语,而没有“刻划”的说法。“刻画”,是指用文字描写或用其他艺术手段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如“鲁迅先生成功地刻画了阿 Q 这个形象”。除了“刻画”这一词语外,还有“刻画无盐”(而不能写成“刻划无盐”)这个成语。“刻画”,细致地描写;“无盐”。古代传说中面貌丑陋的女子。精细地描绘丑女无盐,指将丑比美,比拟不当。在古今的汉语词典中,用“划”组成的词语主要有“划分、划拨、划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大师的笔下,衣服往往被赋予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有时寥寥几笔,就使人物神情毕肖,其性格奇峰般凸显出来;有时看似闲笔,但它的映衬作用和暗示功能却胜似画龙点睛。初中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典范也不少,如下:一、“父亲”的袍褂——家境折射点朱自清的《背影》打动了许多人,其中服饰描写是助了一臂之力的。当文章叙述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作者抓住了“父亲”的衣着进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一个“黑”字,折射出了家境的惨淡,隐匿了暗自伤感的许多潜台词:本是烟酒公卖局局长的“父亲”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